浓郁诗情与深邃诗意的和谐统一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延安》这首诗以浓郁的诗情为主线,与深邃的诗意高度结合。以“回”展开画幅,开启情感闸门;以“忆”引出回想,顾觅峥嵘岁月;以“看”书写现实,畅想美好未来。表现诗人对延安人民的赞颂和一贯到底的革命激情。
  关键词:浓郁诗情 深邃诗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07
  1956年,贺敬之同志因参加西北省青年造林大会重回延安后所写的《回延安》这首诗,脍炙人口,久读不衰。它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乃在于将浓郁的诗情与深邃的诗意高度结合起来,产生了鼓荡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以“回”展开画幅,开启情感闸门
  一别延安十年,重返故地,确有说不完的情,道不尽的意。诗人紧紧围绕着这方面的深切感受,倾吐了出自内心的喜悦,表达了对延安、对党、对毛主席、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诗人抓住“回延安”的“回”,泼墨于全诗,可谓:情满宝塔山,意溢延河水。这样写法,虽然常见,但写得像贺敬之同志极富情意的,确是难能可贵。“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诗人用祈求的语气,来写自己的感情激动到需要压抑控制的地步,和拂去挡住视线的灰尘的急切,一开始就通过诗的语言之火做媒介,燃烧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强烈地感染到诗人回延安将要看到延安身影时的昂奋情绪。
  你看,心口、灰塵,竟成了诗人谈话的对象,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分外亲切。这就如同拉胡琴先要定音一样,诗一开篇就定下了特高的基调。诗人踏上了延安的土地,“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如此富有表现力的典型动作,写足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一“抓”一“贴”,无限深情,溢于纸面!“回延安”与“想延安”是紧密相联的。若没有先前想象得如痴如醉,也就没有此刻因返回而卷起的滚滚心潮,所以在激动中,诗人追述说“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想念之甚,不只是入了梦境,而且在梦中抒情。“搂”,选词遣字,何等精妙,这比浅言“做梦想着延河水,心中高悬宝塔山”不知好了多少倍!在这两句诗中,若是少却了“双手搂定”,是谈不上情满意溢的,显得平实无奇,有了它,好比珍珠出蚌,光彩熠熠。因为“搂”突出了思念的动态,突出了思念的浓情,尤其是突出了思念的奥义——希望梦境能成为现实!
  十年啊,诗人无时不在思念着延安,十年的归愿已酬,梦境果真变成了现实,诗人又回到母亲延安的怀抱,怎不叫他狂喜,迸发出久藏的心声:“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写得有情有意,叫人感到热得连诗句也发烫了!这时,诗人已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之中,进入他眼帘的一切,好像都有了感情:“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紧接着展现出一幅热烈欢迎他归来的动人情景:“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在这里,勾画饶有陕北特征的装束,更叫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更能体会到诗人在与延安的亲人相逢时心情的愉悦,他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却“登时说不出来”,便“一头扑在亲人怀……”。诗人虽没说一句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且看这一“扑”不是酣畅淋漓地表现了诗人感情的奔腾激宕吗?
  二、以“忆”引出回想,顾觅峥嵘岁月
  “回延安”缘起于想延安,因此诗人思想的脚步必然要挪到往昔的峥嵘岁月,很自然地要去顾觅历史的足迹,这就是“忆延安”。
  延安,革命的圣地,革命的摇篮,有多少诗的矿藏可以发掘啊,因为她有永远唱不完的歌!贺敬之同志从1940年到1945年,在延安的怀抱里度过了五个难忘的春秋,开始了“真正的生命”。五年,对时间的长河来说,只不过瞬息而已,可对诗人而言,延安的战斗生活,却给他留下了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
  饮水不忘育泽之恩。“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娴熟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有个性地抒发了自己对延安人民、对党、对毛主席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如果把宝塔山比作前进路上的标的话,那么延河水则就是前进动力的油,诗人在延安五年,不仅受到劳动教育与阶级斗争的教育,而且学会了生产技能与懂得了革命真理,迅速地成长起来。根据革命的需要,他和所有的革命战士一样,奔赴到新的征途,在祖国各地撒遍了革命的种子。“山东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只四句话就集中概括了上述的诗意。延安哺育了一大批革命战士,这就难怪“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深邃的诗意蕴藏着热烈的情感,使诗情与诗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回忆延安的昨天,诗人的每根血管都会激荡起延安的水波,他对延河的亲人有深情,延安的亲人对他亦有厚意。“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米酒、油馍、热炕,这都是陕北人民的生活特点,是陕北人民热情接待诗人的礼遇,以此来表明诗人与延安人民关系之亲密无间。
  三、以“看”书写现实,畅想美好未来
  忆延安的昨天,感慨万千,看延安的今天,激情满怀。来看望诗人的延安老少,络绎不绝,越来越多,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中”,怎不感到格外的温暖呢?诗人在这热气腾腾的场面中,安排了一组特写的推移镜头,集中摄取了他和延安三代人会面的感人场面。“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为的是能早一点见到阔别十年的诗人,一进门这位老爷爷就说;“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这种出自肺腑的语言,不是一般的嘘寒问暖,它像从镜面中透射出光亮,让读者见到革命战士与广大人民之间的阶级情谊!
  来看望诗人的还有成了领导骨干的当年的放羊娃,就连未曾见过面的小娃娃也欢雀跳跃,争抢着来亲切地拉拉手。诗人抑不住激动情,“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可真是不撒热泪难尽情啊!延安的革命传统,在延安人民身上代代相传,这不禁使诗人想到毛主席亲手培育的革命种子已经生根、开花、结果。
  亲人们分别十年了,十年来,红旗把路引,明灯照征程,千声赞,万声颂,赞颂不尽“革命大发展”的胜利,“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要说的话犹如长江大河,“说不尽这三千六百五十天”,十年的变化是多么大啊!十年来,延安的面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呢?诗人没有先去作正面描写,始则用“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作了艺术的夸张,继而用“头顶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作了形象的比喻,情深意赅,将延安的巨变隐入其中。这是采用暗写的手法,下面即采用明写的手法:“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以一连串的排比句式,具体描绘了延安的新貌。诗人看到延安一易旧貌而为新容,又惊又喜,脱口而出:“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没有过去的战斗,就没有今天的变化,诗人将今昔作了对照,更坦露了他对延安的赞颂之激情!
  看延安的今天,势必去展望延安的明天。延安,是毛主席工作和战斗了十六年的地方,杨家岭的红旗,宝塔山的脚印,枣园的灯光,就是革命和胜利的象征。从宝塔山到天安门这个历史性的变化中,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永远是一颗耀眼的明星。诗人坚信,明天的延安将会变得更新更美,所以诗人引吭高歌:“身长翅膀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他想象以后再回延安时,延安定会更加艳丽!作者用“再回延安看母亲”作为全诗的结句,首尾呼应,表现诗人一贯到底的革命激情。
  参考文献:
  [1] 孙霞《一个“回”字的真情世界——以〈回延安〉为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30期。
  [2] 樊晓霞《永远做一个“延安人”——贺敬之又回延安侧记》,《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第4期。
  [3] 齐国栋《〈回延安〉艺术特色浅析》,《语文天地》1999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档案管理能够作为规范化的经济保障手段,从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真正落实各大单位当中有关经济问题的业务目标与管理规划。本文则能够针对于单位中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有效对策展开细致分析,从而能够切实促进各项工作步骤的稳步运行。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 存在问題 处理对策]  对于各大单位来说,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工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育方式暴露出的弊端越来越多。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教师不断进行创新。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阅读的学习,低年级小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为学习其他科目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小学生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万千世界,增长见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阅读教学 改革路径  阅读作为低年级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之一,具有重要性与独特性,是
“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课堂的教学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也是践行“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大语文教学观”下,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更要致力于学生精神的成长、生命的对话,这就要求语文学习应将视线扩展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语文课
庄子在《庖丁解牛》中详细地描写了庖丁解牛过程的变化:从“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到“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再到“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能做到这样,那是因为庖丁经过多次的解牛实践操作,掌握了解牛的思路、步骤,懂得避重就轻、游刃有余,从而能快速完成解牛而且使刀具崭新如初。  在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进入新的时期,对于其阅读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学生阅读兴趣弱、课堂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对阅读内容的主观体验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提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建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建构群文阅读能力、创设良好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联想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初中阶段,阅读成为
摘 要: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对学生语言文化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名著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愈加频繁,因此做好名著阅读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知识积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有效性  名著阅读既是课内节选的部分,又是课外拓展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017年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刘明的一则短信,上面写道:“王老师,如果您当初在对待我上课写信一事的态度上稍稍急躁一点,如果您不细致地做我的思想工作,我怎么可能会有今天呢?是您,我敬爱的老师,是您改变了我的一生!谢谢您!”  刘明的这则短信再次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谁能想到,一句“刘明,刘明,信写得真棒”的话,竟然让这名“顽劣”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谁又能想到,一封信,竟然使别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的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很有帮助。本文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讨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写作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5.012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写作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也更加重视。其中,语文作为小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生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工作者甚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探究,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传递了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小学语文课
语文作为职业学校的基础学科,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处境: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不想学,教师教得累。尤其在教授古诗词时,学生有文字阅读的障碍,教师通常是自说自话,偶尔看到有几个学生能坚持听讲,都会倍感欣慰。古诗词教学如此艰难,我们为什么还要教学生学习古诗词呢?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传承古代文化。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容就是学习语言文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读来理解文化。那么,如何突破职业学校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