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小练笔训练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以文为媒,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条线上,探寻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把握随文练笔的契机,让阅读和写作双剑合璧。
一、于语言单薄点练笔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有些文章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提炼,语言十分凝练。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扇让学生打开心灵、放飞想象、启迪智慧的窗口。如果教者能抓住关键词,巧妙地设计小练笔,于语言的单薄处写出厚重,不但可以活化词语,使词语饱满丰润,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中对“坎坷”一词的练笔: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摊,虽然说了“对不起”,还趴在地上一个一个地拣水果。但是,凶狠的老板还是对他拳打脚踢。围观的人很多,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
生2:我仿佛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着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被子,没有床,没有枕头,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凄凉。
……
本来静止的“坎坷”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中被激活了,有了强烈的、深刻的生命活力。原本单薄的“坎坷”一词变得厚重起来,阿炳这一形象也变得丰满起来。这样的练笔设计,真是匠心独运。
二、于情感充值点练笔
如果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智慧的教师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点,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及时练笔,让文章内藏的情感涌出纸外,实现读写的有机交融。
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不忘父亲的嘱托,矢志不渝完成《史记》的感人故事。教者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练笔。此时的练笔,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训练,那是学生情感的真切表达,更是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诉求。
三、于文本留白点练笔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生。“留白”手法不仅让书画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也让许多文学作品的行文在精彩处戛然而止,给读者对文章进行个性解读与创作留下无穷的空间。因此,抓住文本的留白点,入乎其内,有效补白,是随文练笔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读写结合最大的落脚点。教者要紧扣文本中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可知、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这样,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能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架起一座智慧的桥梁,成就语文教学的无限精彩。
例如,教学《爱之链》一文的尾声,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大多数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紧紧扣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细致刻画,内容真实感人。学生们个个奋笔疾书,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为之感动的画面。一对互敬互爱的夫妇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文字从学生们的笔尖流淌出来,“爱”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利用文本留白点巧设练笔,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倾吐的氛围,扩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是积极的、活泼的、开放的。
四、于典型表达点练笔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独特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在课堂教学中,教者除了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做到把笔落在这些典型表达处,让学生通过阅读领悟模仿,尽快把构段方法用到习作中去。
例如,《珍珠鸟》一文教学中,教者安排描写外形的练笔。为了让学生的练笔有所依托,有具体可感的内容写,教者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有特色,教者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移花接木式的仿写,使之逐渐成为善于嫁接的能工巧匠,让阅读与写作珠联璧合。
教育是心灵的旅程,阅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通道,而随文练笔是把学生心灵的思维轨道、情感变化外化为语言文字呈现于眼前,它是记载着学生成长历程的履历。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探寻随文练笔的有效落脚点,让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天地里张扬个性,扮靓自己的阅读之旅。
一、于语言单薄点练笔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有些文章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提炼,语言十分凝练。有时一个词语就是一扇让学生打开心灵、放飞想象、启迪智慧的窗口。如果教者能抓住关键词,巧妙地设计小练笔,于语言的单薄处写出厚重,不但可以活化词语,使词语饱满丰润,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中对“坎坷”一词的练笔: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双目失明的阿炳,不小心碰翻了人家的水果摊,虽然说了“对不起”,还趴在地上一个一个地拣水果。但是,凶狠的老板还是对他拳打脚踢。围观的人很多,没有一个人帮助他,只是在一旁讥笑他。
生2:我仿佛看到双目失明的阿炳在别人吃着团圆饭时,一个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拉着二胡,穿着破烂的单衣,吃着别人剩下的饭菜,睡在牛棚里,没有被子,没有床,没有枕头,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凄凉。
……
本来静止的“坎坷”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中被激活了,有了强烈的、深刻的生命活力。原本单薄的“坎坷”一词变得厚重起来,阿炳这一形象也变得丰满起来。这样的练笔设计,真是匠心独运。
二、于情感充值点练笔
如果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智慧的教师善于捕捉文本的动情点,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及时练笔,让文章内藏的情感涌出纸外,实现读写的有机交融。
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讲述了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不忘父亲的嘱托,矢志不渝完成《史记》的感人故事。教者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练笔。此时的练笔,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训练,那是学生情感的真切表达,更是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诉求。
三、于文本留白点练笔
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生。“留白”手法不仅让书画艺术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也让许多文学作品的行文在精彩处戛然而止,给读者对文章进行个性解读与创作留下无穷的空间。因此,抓住文本的留白点,入乎其内,有效补白,是随文练笔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读写结合最大的落脚点。教者要紧扣文本中的“留白”之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可知、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这样,不但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还能在理解与运用之间架起一座智慧的桥梁,成就语文教学的无限精彩。
例如,教学《爱之链》一文的尾声,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大多数学生在教者的引导下,紧紧扣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细致刻画,内容真实感人。学生们个个奋笔疾书,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为之感动的画面。一对互敬互爱的夫妇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一段段动人心弦的文字从学生们的笔尖流淌出来,“爱”的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利用文本留白点巧设练笔,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倾吐的氛围,扩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是积极的、活泼的、开放的。
四、于典型表达点练笔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独特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形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在课堂教学中,教者除了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外,还要巧妙地做到把笔落在这些典型表达处,让学生通过阅读领悟模仿,尽快把构段方法用到习作中去。
例如,《珍珠鸟》一文教学中,教者安排描写外形的练笔。为了让学生的练笔有所依托,有具体可感的内容写,教者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有特色,教者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移花接木式的仿写,使之逐渐成为善于嫁接的能工巧匠,让阅读与写作珠联璧合。
教育是心灵的旅程,阅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通道,而随文练笔是把学生心灵的思维轨道、情感变化外化为语言文字呈现于眼前,它是记载着学生成长历程的履历。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探寻随文练笔的有效落脚点,让学生在随文练笔的天地里张扬个性,扮靓自己的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