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惠民新技术,是一项促进节本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变了农民常规施肥习惯,减少了化肥投入,增加了棉花产量。尉犁县从2006年开始大面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技人员自身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在技术操作上也出现很多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 棉花 测土施肥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3-01
1 尉犁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难度大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际是一种动态变化技术,这是因为土壤营养状况,棉花的生产目标和生产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无论是从获得最高产量或是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角度,棉花生产所需的化肥投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2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机制没有建立
配方施肥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物化载體,企业参与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环节,无论生产、销售、科研、服务都离不开企业参与。在企业、经销商、农民调查中,发现肥料企业在参与测土配方施肥中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参与机制、参与模式没有建立,参与程度较低,配方肥生产推广缺口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1.3 技术操作不规范,指标体系不完善
1.3.1 土壤样品采集不规范,缺乏代表性
在采土样的过程中,由于采样点路途远,时间紧等原因,没有按照要求采样:采样点分布不均,采样方法简单,随意性大,分样不科学等问题比较突出。
1.3.2 施肥体系不完善
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棉花施肥体系,但这个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是需要根据品种更新、结构调整、产量的增加等因素不断调整的,是需要不断进行田间试验,土壤测试,并根据实验结果和土壤测定结果不断校正的。近几年,由于产业调整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的人越来越多,但这方面的投入较少,效果也不理想。
1.4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宣传效果不理想
尉犁县从事农业种植业的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3%,小学文化程度占23.1%,初中文化程度占28%,高中文化程度占19.7,大中专文化程度占16.2%,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此在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和认知方面就受到了限制,有的接收快,有得接收慢,有得不接受。
1.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综合配套技术存在脱节
尉犁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在逐年增加,推广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在指导过程中只注重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没有结合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情况等相关配套技术进行跟踪服务,致使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在有些方面无法体现出来。
1.6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
尉犁县耕地面积40550hm2,其中盐碱化农田占5%,由于我县水资源严重不足,加之农户对土壤次生盐渍化认识不足,多以地下水为农业灌溉水,造成土壤荒漠化加重,灌溉方式以漫灌为主,排水系统未建立,肥料施用又以化肥为主,这多种原因造成土壤盐渍化问题越发严重,这给实施测土肥方施肥技术带来一定的困难。
2 解决对策
2.1 整合资源,全面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1.1整合项目资源,在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示范带动等方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项目优势,搞好个项目间的互动,与科技培训,高产攻关等项目结合,实现项目的优势互补,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2.2整合技术资源,利用土壤养分现状与地力评价成果,建立施肥体系,根据不同作物配方,经过“3414”试验和肥料校正试验筛选校正,确定准确的作物配方。
2.2 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产量,合理安排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田间试验,不断修正施肥指标体系,提高配方的针对性,为农民提供更准确到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满足农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种植、农民个性化需求。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很强,普通农户很难熟练掌握,因此,必须选择信誉好,重质量,规模大,服务意识较强的肥料加工企业,通过“农技部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土肥站负责取土化验,设置田间试验,设计肥料配方,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肥料加工企业负责肥料加工,市场销售,共同开展“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指导”一体化服务,确保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人人掌握。
2.3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招标程序和要求确定配方肥生产企业,不论本地还是外地企业,均一视同仁。积极探索企业参与模式,着力解决配方施肥区域性较强,小批需求与肥料规模生产、批量化供应之间的矛盾。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引导、鼓励大中型肥料生产企业进入测土配方施肥领域,开展配方肥的生产和经营,减少中间经营环节,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肥料。
2.4 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走进千家万户,提高覆盖率,就必须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使这项技术更好的、长期惠泽农民群众。通过这几年的摸索主要采用两种服务模式:一是“大配方、小调整”服务模式;二是“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模式。
2.5 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服务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确实对提高棉花产量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但是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需要配合:病虫害的正确诊断和防治技术;棉花管理技术。
2.6 寻求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途径
2.6.1 加强排水,在棉田周围挖排3-5m的沟,这样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2.6.2增施有机肥: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还同土壤干旱、肥力水平低一同制约着棉花的生长,加重土壤盐渍化危害,使土壤肥力愈来愈低。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方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土。
[关键词] 棉花 测土施肥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3-01
1 尉犁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难度大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际是一种动态变化技术,这是因为土壤营养状况,棉花的生产目标和生产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为,无论是从获得最高产量或是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角度,棉花生产所需的化肥投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1.2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机制没有建立
配方施肥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物化载體,企业参与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环节,无论生产、销售、科研、服务都离不开企业参与。在企业、经销商、农民调查中,发现肥料企业在参与测土配方施肥中存在一些问题:企业参与机制、参与模式没有建立,参与程度较低,配方肥生产推广缺口大,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1.3 技术操作不规范,指标体系不完善
1.3.1 土壤样品采集不规范,缺乏代表性
在采土样的过程中,由于采样点路途远,时间紧等原因,没有按照要求采样:采样点分布不均,采样方法简单,随意性大,分样不科学等问题比较突出。
1.3.2 施肥体系不完善
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棉花施肥体系,但这个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是需要根据品种更新、结构调整、产量的增加等因素不断调整的,是需要不断进行田间试验,土壤测试,并根据实验结果和土壤测定结果不断校正的。近几年,由于产业调整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的人越来越多,但这方面的投入较少,效果也不理想。
1.4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宣传效果不理想
尉犁县从事农业种植业的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13%,小学文化程度占23.1%,初中文化程度占28%,高中文化程度占19.7,大中专文化程度占16.2%,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因此在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和认知方面就受到了限制,有的接收快,有得接收慢,有得不接受。
1.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综合配套技术存在脱节
尉犁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在逐年增加,推广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在指导过程中只注重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没有结合棉花在不同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情况等相关配套技术进行跟踪服务,致使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在有些方面无法体现出来。
1.6 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
尉犁县耕地面积40550hm2,其中盐碱化农田占5%,由于我县水资源严重不足,加之农户对土壤次生盐渍化认识不足,多以地下水为农业灌溉水,造成土壤荒漠化加重,灌溉方式以漫灌为主,排水系统未建立,肥料施用又以化肥为主,这多种原因造成土壤盐渍化问题越发严重,这给实施测土肥方施肥技术带来一定的困难。
2 解决对策
2.1 整合资源,全面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1.1整合项目资源,在技术培训、技术推广、示范带动等方面,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和项目优势,搞好个项目间的互动,与科技培训,高产攻关等项目结合,实现项目的优势互补,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2.2整合技术资源,利用土壤养分现状与地力评价成果,建立施肥体系,根据不同作物配方,经过“3414”试验和肥料校正试验筛选校正,确定准确的作物配方。
2.2 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产量,合理安排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田间试验,不断修正施肥指标体系,提高配方的针对性,为农民提供更准确到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满足农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种植、农民个性化需求。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很强,普通农户很难熟练掌握,因此,必须选择信誉好,重质量,规模大,服务意识较强的肥料加工企业,通过“农技部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土肥站负责取土化验,设置田间试验,设计肥料配方,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肥料加工企业负责肥料加工,市场销售,共同开展“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指导”一体化服务,确保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村入户,人人掌握。
2.3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招投标制度,严格按照招标程序和要求确定配方肥生产企业,不论本地还是外地企业,均一视同仁。积极探索企业参与模式,着力解决配方施肥区域性较强,小批需求与肥料规模生产、批量化供应之间的矛盾。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引导、鼓励大中型肥料生产企业进入测土配方施肥领域,开展配方肥的生产和经营,减少中间经营环节,为农民提供质量优良、配方科学、价格合理的肥料。
2.4 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建立长效机制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走进千家万户,提高覆盖率,就必须创新服务模式,建立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使这项技术更好的、长期惠泽农民群众。通过这几年的摸索主要采用两种服务模式:一是“大配方、小调整”服务模式;二是“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模式。
2.5 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服务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确实对提高棉花产量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但是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需要配合:病虫害的正确诊断和防治技术;棉花管理技术。
2.6 寻求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途径
2.6.1 加强排水,在棉田周围挖排3-5m的沟,这样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2.6.2增施有机肥:盐渍土除了盐渍危害以外,还同土壤干旱、肥力水平低一同制约着棉花的生长,加重土壤盐渍化危害,使土壤肥力愈来愈低。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使用腐殖酸类肥料等方式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