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在法院内部有机衔接的新范本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化解涉诉矛盾纠纷,缓解审判一线办案压力,江苏宝应法院于2010年5月在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了以该院退休法官、原“全国法院模范”蔡春道同志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两年多来,蔡春道调解工作室调结案件450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本文从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三个方面着手,对蔡春道调解工作室设立两年多来的工作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规范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联动、探索工作方向等方面对进一步推进调解工作室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关键词 蔡春道 调解工作室 有机衔接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049-02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及时化解涉诉矛盾纠纷,江苏宝应法院于2010年5月建立了以该院退休法官、原“全国法院模范”蔡春道同志个人命名的调解工作室。两年多来,蔡春道调解工作室调结案件450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江苏省高院诉前调解工作调研组、扬州中院院长蒋惠琴等领导先后来到蔡春道调解工作室考察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一、理念篇:“三少”法服务基层百姓
  一是让当事人少费心。蔡春道在开展调解工作时,有意识地加大对法律规定、诉讼程序、诉讼风险的释明力度,引导当事人依法主张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接受法律咨询也是蔡春道调解工作室承担的一项基本职能。蔡春道同志认为,一次好的答询,可以让群众少打一次官司,并为法院减少一件案件的流入。为此,他把接待群众来询来访的过程变成做调解工作的过程,在耐心解答群众法律问题的基础上,主动帮助其分析矛盾症结,并提出解决方案供其参考,力争使群众在咨询后打消诉讼念头,在诉讼之外自觉达成和解。
  二是让当事人少受苦。综合采用预约调解、上门调解、假日调解等做法,牺牲自己休息、休假的时间方便群众诉讼。为此,蔡春道经常早出晚归甚至加班加点。考虑到夏天天气炎热,对涉农案件,他总是通知当事人在法院上班时间前过来接受调解,为此他本人清晨5点多钟就要起床,6点多就要来到调解工作室,并争取尽早妥善处理好案件,既节约农村当事人的时间,又使当事人免遭中午烈日的暴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多吃一点苦,群众就少受一点罪。”工作室成立至今,蔡春道累计周末加班100余次,利用中午、晚间休息时间开展调解150余次。
  三是让当事人少花钱。诉讼服务中心人员积极引导当事人先到蔡春道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在规定期限内调解不成的,及时办理立案、收转材料等手续,减轻当事人往返负担,减少当事人误工损失。对一些涉及贫弱群体的案件,蔡春道还要挤出时间上门开展调解。如一起变更子女抚养权案件,女方离婚后寄居在娘家且精神出现异常,丧失继续抚养子女的能力。蔡春道考虑到女方的实际情况,冒着严寒主动上门开展调解工作。因女方没有提供确切地址,蔡春道挨家挨户查访近一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在蔡春道的努力下,最终妥善化解了这起纠纷。
  二、方法篇:“三心”法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静心听取诉说。蔡春道同志把“听”作为调解工作的第一步,当事人陈述的过程中,他十分注意察其言、观其色,不仅要听明白案件的来龙去脉,更要通过聆听和观察洞悉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在听的时候他还搭配“问”,做到问明、问准,问明当事人所请求的事项,以固定诉讼请求;问准当事人诉讼的动机和目的,以进一步印证其对当事人真实意图的判断。通过“问”,一方面深化“听”到的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当事人“有效”陈述,避免漫无边际,提高调解效率。
  二是耐心疏导情绪。每个走进蔡春道调解工作室的当事人,都会受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杯茶水解渴、一句贴心话暖心”的礼遇,从而使纠纷双方较快缓和对立情绪。在调解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先请当事人坐下来,递上一杯水,拉上几句家常,等当事人静下心、平下气来,蔡春道才开始展开调解工作。为更加有效疏导当事人情绪,调解工作室还精心打造了宽松和谐的调解环境:配备饮水机、老光镜、笔墨纸张等便民物品,在墙上悬挂大幅调解宣传画,并特意放置了绿色植物,营造出温馨和谐的调解环境。
  三是诚心化解纠纷。蔡春道同志认为,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法官的真诚,是调解工作成功的关键。在诚心化解纠纷的过程中,蔡春道主要采取“四式”:(1)电话联系式。通过预留的联系方式,电话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了解分歧的大小。通常争议不大的案件,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快捷达成合意;(2)约见会谈式。若电话里说不清楚,便分别通知当事人来调解室细谈,了解双方意图,进行客观引导,降低双方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使双方当事人在情与法的博弈中找到平衡点;(3)登门造访式。对一方当事人配合、另一方当事人不配合的,便主动登门做工作,讲明诉前调解的优势,让当事人自愿接受诉前化解方式,经常有峰回路转的效果;(4)多方协助式。有的当事人难找或不愿露面,蔡春道便请所在地居委会、村委会干部或当事人的单位领导等出面,协助法官做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蔡春道还注重抓好“三点”:(1)选准“主攻点”。根据当事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因人施策,同样一个观点或理由,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举不同例子,选不同语言,使当事人能够认同并接受。(2)选准“沟通点”。从情感和道义的角度,耐心地与当事人沟通,与任何有利于化解矛盾的人沟通。(3)选准“切入点”。注重结合当地风俗和社会公共道德,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促成互谅互让,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
  三、制度篇:“三机制”提升工作质效
  一是完善考核评查机制。坚持以审判管理的理念推进工作室调解工作,从调结案件数、调解成功率、调解申请执行率等方面对调解工作室进行量化考核。同时,为鼓励调解人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实行“固定收入 浮动奖励”的工资奖励政策,即在每月固定给予调解人员一定劳动报酬的基础上,以调结案件数量为基准,为调解人员设立专项奖励,每调结一件案件即给予一定数额奖励,以激发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工作室接手案件后,务必在10个工作日内调结案件。调解成功需要确认的,由法院出具确认书;需要出具调解书的,则由立案庭立案后出具调解书。经工作室调解,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3个工作日内移送立案转入诉讼程序。对调解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程序启动、材料移转、开展调解、人民调解协议制作、司法确认等均实时监控,加强跟踪,以每个节点的高效运行保障整个调解机制的有效运转。
  三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蔡春道调解工作室作为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同样代表法院形象。为此,该院毫不放松对调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要求调解工作室人员严格遵守《诉讼服务中心工作准则》,参照遵循“五个严禁”等法院廉政制度。工作室设立两年多来,蔡春道同志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展现出一名全国劳模的高尚品质和风范。在他的团结带领下,工作室迄今未发生一起违纪事件。蔡春道亲民为民的工作作风,独特的工作方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认可,曾经的“蔡劳模”已经向“蔡品牌”转型升级。
  四、展望篇:推动调解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趋势
  蔡春道调解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始终处于边实践、边总结的状态,需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探索和改进。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蔡春道调解工作室承担了宝应法院相当部分的诉前调解工作,与法院内部相关业务部门衔接较多,其工作流程有必要进一步规范。规范的目的是整合不同部门和不同阶段的调解资源,进行前后协调和综合利用,杜绝低效流转,实现快调快解。特别是经工作室调解无效的案件,必须加强工作室与接手案件业务庭的联系,如建立调解情况登记备案并随案流转制度,使接手案件的法官及时知悉案件在工作室接受调解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下一步调解工作,避免重复劳动。
  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联动。调解工作室应加强与其他组织的沟通与协作。在某些类型化的案件中,一些和当事人关系密切的部门可以在解决纠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劳动纠纷之与工会、离婚抚养纠纷之与妇联、家庭纠纷之与社区、消费者权益纠纷之于消费者协会等等。与这些部门加强沟通,可以激活多方面调解资源,将纠纷就地就近化解。条件成熟时,还可聘请专业人员充当“专家调解员”加盟调解工作室,取长补短,互动提高。
  三是要进一步探索工作方向。蔡春道调解工作室,是在推行“大调解”机制背景下,法院如何更好地实现诉讼调解和人民调解在法院内部的有机衔接,既减轻当事人讼累又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的的一种探索和尝试,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蔡春道调解工作室的示范,引导社会建立完善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从而真正地帮助法院分流案件。以退休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由于个人情况不同,无法完全复制,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局限性。对此,突破口在于探索工作室多元的发展路径,以满足多种需求。如可根据辖区实际和群众需求,联手相关行业、组织,设立专业化的调解工作室,进一步推动调解工作的社会化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扶老人反被讹”事件频频占据新闻头条,2006年发生的彭宇案便是典型代表,社会信任危机日益严重,已经扭曲的公序良俗急待重塑。本文在回顾南京“彭宇案”的基础上,分析支付宝于近期推出的“扶老人险”推出的原因及本质,通过对该保险优劣势的分析得出其对于缓解社会信任危机、重塑公序良俗的缺失的作用。  关键词 信任危机 公序良俗 支付宝 “扶老人险”  作者简介:吉克,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硕士研
摘 要 在洛克的政治思想体系中,财产权占据了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是其个人主义在财产理论上的映射。在他看来,只有个人的利益和需要才是明确和本质的;而社会或政府只是个人利益的派生物,只是维护个人利益的工具;而社会或政府只是个人利益的派生物,只是维护个人利益的工具;与个人利益相比,社会和公共利益是模糊和非本质的。  关键词 个人 劳动 财产 政治社会  作者简介:李黄骏,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科学
摘 要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早已建立起来,而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边缘地区,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本文针对完善我国农村社保体系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保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接着从政府职责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农村社保体系建设。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农村 政府职责  作者简介:胡怡,上海雷允上药业神象参茸分公司。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摘 要 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主政治的日益完善和人权保障的大众化,社会呼求司法领域的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将从概念界定、改革背景和改革举措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推进中国法制建设。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历史演
摘 要 轻伤害案件为多发性的轻微刑事案件,在基层检察院办理的刑事案件中占有较高比例。为破解以往办理轻伤害案件中存在的各自为战、捕前和解难度大、赔偿不到位、缺乏监督等难题,罗庄区人民检察院自2010年以来,积极探索构建轻伤害案件规范化办理机制,在确保办案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章立制、案件分流、赔偿意向金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回访监督等机制构建,有效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关键
摘 要 协商民主理论具有平等性、包容性、公开性和合法性特征。作为河南农村基层民主决策实践探索成果之一的“4 2”工作法,在决策内容、程序设计、参与主体和决策过程等方面与协商民主理论之间具有契合性。“4 2”工作法促进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增强党在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提高群众的公民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和能力;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体现协商民主的价值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一则案例的分析,论述了如何正确区分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和包庇罪。  关键词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包庇罪 刑事犯罪  作者简介:崔巍、张洪业,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090-02  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智某某,男,汉族,河北省人,高中文化,北京市某保安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因涉嫌窝藏
摘 要 房屋基于其稀缺性、投资性在近年来成为了我国大多数家庭夫妻财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年轻一代独立购房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使得父母为子女购房的情况日益普遍,但年轻人中盛行的自由婚姻导致的“闪婚”“闪离”现象也使父母在为子女购房的同时担心着自己毕生积蓄的保障性问题,对此,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相关条款明确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产权归属。该解释出台后,掀起了一股加名热,其中第7条的规定更是备
摘 要 现代刑事诉讼的目标是既打击犯罪,又保障人权,通过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在强大的司法公权力面前,必须武装嫌疑人一方,作为律师的辩护权基础的律师在场权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本文从阐释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律师在场权的价值,考察了英美法系律师在场权,对我国目前的律师在场权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英美法系 律师在场权 价值  作者简介:胡凯,贵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诉讼
摘 要 荒漠化已成全球共识,中国是亚洲荒漠化的典型性代表,在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后真正进行荒漠化防治的十年,中国的治理经验已为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所肯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即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土地零退化,本文就公约在国内法的适用情况和我国防治荒漠化法律体系的走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国内法适用 土地零退化  作者简介:姚芳莉,四川大学法学院2011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