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学院课程体系特色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专业课程突出前沿性,特色课程重在能力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启示我们,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基础理论教学应以“够用为度”,课程体系设置应以市场导向和完善职业能力导向为前提。
  关键词 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是一所世界公认的、一流的职业技术综合性学院。新加坡经发局领导下的跨国合作技术培训中心、跨国合作科技学院及跨国科技伙伴,在1992年经过整合成立了南洋理工学院。这种特有的历史背景影响并造就了这所学校,使其在办学策略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下面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专业为例,分析其课程体系的特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专业的定位
  该专业定位于日新月异的电子技术领域宽泛的职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业上所需关键技术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有机会学到航空航天电子、嵌入式系统、IC设计、无线宽带、HDTV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重要技术。学校提供机会进行技能训练,包括产品创造、系统集成和创造性思维、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外语表达能力等训练。
  毕业生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能胜任如航空航天、电子、国防、远程信息服务和媒体等工业部门技术人员、工程师、管理者的工作。这个专业也获得了一些国内外高等学府的承认。这些国内外大学还提供机会,吸收这些毕业生进入本学校,并使其以最短的时间获得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宽而厚的基础,体现了“高起点”打造人才
  
  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来看,明显注重夯实基础。第一、二学年的基础课涵盖了工程数学及电子、通讯和计算机领域的基础课。这些课程是相对固定的经典模块,包括强电和弱电、模电和数电、数据与网络、基本的工具(工程制图、电子绘图、电子设计自动化、编程技术)以及若干课程项目。这些基础课的学习为学生在电子、通讯和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参见右表)。
  第一学年的课程及学时安排,共15门必修课,累计840个学时,其中有两门课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交流技巧(45学时)、创造与创新(30学时)。此外,要从外语、商业和科技创业中选修两门课。第二学年课程分布及学时安排与第一学年大体相近。
  
  多专业方向,体现了“用未来的科技培养今天的人才”
  
  专业在第三年分为多个方向,这些方向是根据相应专业领域的发展来决定的,有些方向甚至是高精尖端的科学技术。学生通过两年的基础学习和训练,可以结合学习成绩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在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专业中,具有航空航天电子、无线通讯、嵌入式系统设计、远程信息服务、晶片制造技术、自动化设计等六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是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及其应用。各专业方向的行业背景、服务面向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航空航天电子服务面向大气中心、MRO、设计、制造和飞行服务;无线通讯针对产品设计员、生产和测试员等岗位;嵌入式系统设计面向手机、便携式播放机、医疗设备以及自动化系统,由于对嵌入式系统持续增长的应用创造了对软件和硬件专家的大量需求,因此主要岗位是智能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远程信息服务专业的岗位是远程教育、航天、安全、保健、智能传输系统、精密制造自动化、安防、决策与供应链管理及许多其他方面;晶片制造技术为从事晶片制造部门的职业做准备,包括半导体晶片制造、集成电路及分离电子元件;自动化设计专业培养有关自动化系统、机器和设备的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人员,覆盖了机器人、智能控制、计算机成像和视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特色课程设置,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除了体现时代发展和前沿技术的专业课程,南洋理工学院还设置了一些有特色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交流技巧: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术上和社会上所必需的口头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意识和专业形象,掌握沟通策略以及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冲突管理和协商技巧。
  创造与创新:帮学生建立对创造和创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考的能力。把思想融入商业理念中,以示范意义突出的创新实例去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具备商业性创新及科技创业的意识。
  团队协作及沟通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并获得在工作中所需的沟通技巧。学生得到相应的求职技巧,包括撰写简历、求职信和面试技巧等;培养学生的商业写作技巧,包括会议记录、备忘录和商业洽谈预约。学生将获得对不同组织、合作文化、商业聚会等的认识,从而更容易融入未来的工作环境中。
  科技创业项目:这个项目以团队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在技术和商业领域应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实现创新的机会。重点在于产品原型开发、创新思想的评测、方法和方案、技术评估和商业计划书。
  企业实习:构成课程实践的一个整体,通过与企业接触,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感受。培养学生积极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及沟通技巧。
  全日制项目: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形成真实的创新性方案。定制特别的项目,既符合工业需求,又适合学生实践。学生被组织成项目组,当他们面临一系列的目标时要发挥团队精神。在项目开发的资深员工的组织和领导下,学生要一起工作。除了获得项目开发的途径、硬件和软件的技巧,还给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承受足够的工作压力做准备。
  
  南洋理工学院课程设置的启示
  
  市场导向的专业定位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前提。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要依据国家的发展,又要高于经济发展的现状,因为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既要动态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适度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要合理地设置专业、动态地调整或新增专业。社会需要什么科技、未来需要什么科技,就设置什么专业。
  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南洋理工学院的课程体系设置体现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既能个性化发展和又能可持续发展。对一个专业领域的全面了解是必需的,专业基础的理论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点,最大限度地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建立牢固的基础是专业人才提升自我、与时俱进的必要条件。从一定程度上讲,基础的厚度和广度决定着未来的高度。
  当前,国内高职教育课程在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有削弱专业领域内的基础学习的倾向。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应用更新,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永远适应工作岗位。窄而浅的专业基础将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更新”。目前,我们在三年学制的高职高专课程体系中,提倡理论基础课程“够用为度”。基础理论的“够用”度如何把握,学生当前的能力状态与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权衡,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完善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置。学生在走入社会前除了家长的呵护,还有学校老师的关爱。一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将面对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等许多方面的压力。南洋理工学院对在校学生的身心教育与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样注重。设置了专门的课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为人处事的技巧与策略,让学生时刻为未来的工作和面临的困难做准备。借鉴南洋理工学院的做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对自我、人生、社会有一个客观及正确的认识,这是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模块。
其他文献
朱东润先生(1896—1988),名世溱,以字行,江苏泰兴人。早年先后就读于泰兴蒙学堂、襟江小学。后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得从唐文治先生习古文辞。1913年末得吴稚晖先生推荐到英国留学三年。归国后任教于广西第二中学(在梧州)、南通师范学校,1929年入武汉大学,其间皆教授英语。1932年始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乃转入中文系。1942年移讲席于重庆柏溪之中央大学,1947年后曾辗转任教于无锡国专、齐
從殷人关于酒的“五齐三酒”的划分上可以看出,五齐系为神而制,三酒则为人而制。为人制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酒养生。《礼记·射义》:“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先秦典籍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先看饮酒的养老功用。《周礼·天官·酒正》:“凡飨士庶子,飨耆劳孤子,皆共其酒,无酌数。”这是对以酒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孟子·离娄上》:“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诗经·豳风·七月》
记载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古诗。《尚书大传》云:“维十有四祀,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维十有五祀,祀者贰尸,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于是卿云聚,俊乂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陈寿祺《尚书大传定本》)此即谓舜帝因天降祥瑞,而决定禅位于禹,在一次祭祀后的飨宴上,君臣互相作歌唱和。其诗第一章为舜帝倡歌,第
【摘要】构建三峡库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库区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针对库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滞后的问题,必须实现“五个创新”,努力提升构建库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影响力。  【关键词】城乡统筹 公共文化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的总和①。其构建的程度和水平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当
【摘要】陕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自身粗放型的开发方式导致了资源的高浪费、环境的破坏,极不利于陕北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产资源 可持续发展 陕北    引言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如何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矿产资源是有限的,过去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大量的
[摘要]“调解结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法律丧失其应有的权威性。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应理性地限定其适用的范围,明确界定“调解结案”与“判决结案”的适用边界,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调节结案 判决结案 适用边界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调解结案”已成为法院当下审理案件追求的一种重要方式。“调解结案”固然有其“息纷止讼”、“节省司法资源”的优点,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
【摘要】在中国语境下建构地方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关系,应充分认识转型期地方治理的复杂性,进而据此阐释和探究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建构核心价值,避免对治理运作的误读;深化体制变革,推进“机制优先”之后的治理转型;培育社会资本,建立可持续的信任关系。  【关键词】地方治理主体 良性互动关系 路径选择    “治理”理论及其研究范式的产生与发展,在20世纪的学术界堪称一场视野开阔、议题多元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被全体党员广泛认可的工作态度、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通过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优良传统和作风 党风廉政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重要原因之一就在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对“三农”的反哺力度,“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诸如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福建南平基于自身情况,借助行政力量,通过下派干部的方式整合农村科技、人才、信息、管理各项资源,反哺农业,实现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方位的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反哺论”的典型。    引 论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经历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工业化
梭鲈属鲈形目,鲈科,梭鲈属,梭鲈种,是鲈科鱼类中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俗称十道黑、牙鱼、花膀子鱼、小狗鱼(新疆俗称)。梭鲈原分布于欧洲的咸海、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的河流、湖泊。20世纪60年代初,由中亚扩散分布到我国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也引进黑龙江水系放流,从而定居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和兴凯湖。  一、品种简介  1.形态特征梭鲈体呈梭形,身体浅黄色,腹部呈淡黄色、黄白色或淡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