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peter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我们践行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通过四个实例诠释这一理念,有力地证明了物理教学需要贴近日常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地育人.
  关键词:教学;联系;实际;实践
  1问题的缘由
  不久前,新华网等各大媒体相继做了类似题为“错误答案沿用5年无人察觉,9岁学生纠错奥赛名题”的报道,引起不少社会轰动,轰动的焦点是一道奥赛试题的答案是错误的,且沿用了五年,竟然无人察觉.直到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九岁的罗弋同学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才推翻了原有的参考答案.
  且看原题:
  150盏亮着的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被顺序编号为1,2,3,4,…,150.将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的拉线各拉一下,再将编号为5的倍数的拉线各拉一下,拉完后亮着的灯数为几盏?
  答案:从1到150,3的倍数有:150÷3=50(个)
  5的倍数有:150÷5=30(个);
  3×5=15,3和5的公倍数有:150÷15=10(个)
  拉完后亮着的灯数为150-50-30 10=80(盏).
  乍一看,是好像没什么不对.但仔细分析可知,这里的80盏仅表示没拉拉线的80盏灯,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这80盏灯当然亮着.而题目条件“(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暗示了每盏亮着的电灯会因拉线开关拉一下断电而熄灭、再拉一下通电而发光(亮),所以3和5倍数重叠的10盏灯因为拉了两下又亮起来,故最后亮着的灯应为80盏 10盏=90盏.
  罗弋同学就是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推翻了沿用了五年无人察觉的错误答案.
  由此可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分析问题是多么重要.
  2“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要从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比如米分米厘米、年月日、时分秒、元角分等等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单位,在物理课堂中就上升为一个“单位换算”的问题,如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dm=100cm、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3600s,更重要的是要将“单位换算”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应用中去.
  例1(2015年江西省修水县中考物理模拟试题)有一则微信笑话.某人写出如下式子: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1分.结论1元=1分.说“数学”老师看到后,没撤了,因为一点破绽都没有.难道真的没有破绽?现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说说问题在哪?并作纠正.
  该题涉及规范“单位换算”的问题,可以100分=10×10分,还是100分;但100分≠10分×10分,不然就有“100分=10分×10分=100平方分”的笑话.
  3理论联系实际
  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学应该结合具体的物理情景来进行.物理情景是指物理问题经过理性思考后在人脑中形成的有关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的反映,是实践到认识的反映.物理情景教学既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认识科学地应用到实践、实际中去.
  例2(2009年昆明市中考物理试题)为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的抵御能力,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重点减灾防灾项目——直流熔冰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最大融冰电流可达6000安,最长熔冰距离可达200公里,从而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的情况.如图A为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乙地的直流熔冰电源示意图, “ ”、“-”是熔冰电源的两极.(进行熔冰时交流电已切断)
  若要对甲、乙两地之间的“2”和“3”两根输电线同时熔冰,请你在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切实可行的连接,实现熔冰.
  很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作出了解答,可以并联连接如图B、可以串联连接如图C.这些同学把物理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可是,没有把它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没有注意题目中的实际情景:“图A为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乙地的直流熔冰电源示意图”,显然,在“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重新架线是不现实的,何况是“线路结冰”的恶劣天气.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只能串联连接如图D.可见,脱离具体情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犹如“纸上谈兵”,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4加强实践体验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对于保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真实过程的认识,发展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3(2016年黄恕伯老师的“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讲座)两本硬皮练习本,薄的那本只有15页,把它的每页都交叉插在另一本中,用两个不锈钢小夹子夹着.夹子对练习本的压力(经测量)约为20N,所有动摩擦因数均取03,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班上两名力气最大的同学每人用手捏緊其中一本练习本跟拔河一样进行对拉,有可能把它们拉开吗?请说出你的估算过程.
  许多学生根据计算:每两页间的最大摩擦力为f0=μN0=03×20N=6N ,两练习本间的最大摩擦力为f=2×15f0=180N ,而且班上两名力气最大的同学拉力肯定大于180N,于是得出结论,能把两本练习本拉开.
  那么问题来了,真的可以拉开吗?由于缺乏实践体验,没有注意“用手捏紧”“对拉”.“用手捏紧”使压力大大增加了,导致最大静摩擦力,远不止180N .因此,“用手捏紧”“对拉”很难拉开.
  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教学更离不开实践,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实践性人才,不是纸上谈兵的空谈家.只有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学以致用的教学,才能真正的育人,才能避免或减少“错误答案沿用五年无人察觉”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晓蓓,朝力格错误答案沿用5年无人察觉 9岁学生纠错奥赛名题[Z].新华网,2016(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美育就是在物理教学中,发掘各种美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美、社会美以及科学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农村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美育的实践中,笔者做了一点挖掘:在美丽画卷上游览美;在日常劳动中挖掘美;在文化长廊里品味美;在智慧人格中感悟美;在高新科技上发现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值得重视与践行.特别是农村普通中学,在大多学生学习意识薄弱
暑期,在咖啡厅小坐。旁边一位年轻女教师正在给学生讲题,浓浓的眼妆,猩红的唇色,宽大的白T恤,将超短的牛仔热裤遮得若隐若现,反衬得两条白生生的大长腿分外惹眼……  这位老师的这种打扮,在正规学校里正常授课时间肯定是很少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大部分教师的形象还是健康规范、整洁得体、与职业要求相匹配的,但也有些教师形象,让人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其一,邋遢。某些男教师,不重仪表,不修边幅,胡子不及时刮
期刊
摘要:学生总是带上生活概念走进物理课堂,如何将生活概念转化成物理概念是一线老师面临的课题.本文从教学案例切入,阐述了生活概念的含义、成因及将生活概念转化成物理概念的策略,供同仁借鑒.  关键词:生活概念;物理概念;转化  1教学案例  案例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学过力的知识和运动知识,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力和运动存在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请把橡
图/张? 光rn2019年,《流浪地球》热映之际,中国校服一不小心又火了一把,只是火的不那么体面:“地球都要流浪了,为什么电影里面学生的校服还那么丑?”没有最丑,只有更丑,成了
期刊
针对“电压”概念的建构,中国大陆现行六套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五套采用了与水压类比的方法;英国利兹大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研究中心所编写的《教学科学的理解——电路》(Teaching
当前各种不同的高校体育教学观点争论纷纷,莫衷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且目前被广泛运用的观点,认为高校体育就是高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体质。因此,不少体育课围绕着发展学生
摘要中小学校服具有社会属性、教育属性、标志属性、穿着属性等多重属性。一件“美”的学生装(校服)应诠释“以衣载道,修身明德”的价值追求,包括归属、安全、舒适、美观和绿色五个因素。当前校服中存在概念模糊、面料品质堪忧、款式千篇一律、规格尺寸宽大、制作工艺落后等问题。未来校服的设计创新应以“传统为源、设计为核、科技为翼”,展现中国学生的时代风貌,同时要在区域统一的基础上,彰显学校的个性与特色。  关键词
摘 要: 多角度鉴析2017年高考全国卷I电学实验题,探讨高考物理实验备考策略.  关键词: 201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鉴析;思考  201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第23题是一道电学实验题.该题以研究小灯泡伏安特性为背景,考查电表的改装、电路的设计、实验结论的分析与迁移、I -U图象的理解与应用等,是一道综合考查考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试题.本文鉴析此题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探讨高考物理实验备考策
摘要:物理图像能形象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中考物理图像题的类型很多,图形所反映的物理量间变化关系这类题型,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其次根据图像再进行变形、推理、判断得到答案.  关键词:物理图像题;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物理图像题是指与图形有关的、能形象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描述物理现象、过程和规律的试题.近年来各地物理中考中图像题的比例、分值有所增加.中考物理图像题的类型很多,纵观各地
摘 要: 以2017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为例进行分析,模仿其命题风格,探索试题编制的方式方法和提升高中物理教师命制试卷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命题能力;高考试题;改编试题  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中心、最明确的方向、最突出的亮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物理教师进行常规考试的试卷编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经常要命制单元测试试卷和模块考试试卷,但有一部分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