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启示——以2021年广东省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为例

来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b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新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2021年广东省高考进入“3+1+2”新高考模式,高考试题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启示作用.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从试题的考查情境和必备知识两个维度对2021年广东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试题对考查情境和必备知识的分布与分值情况.
其他文献
通过多年的实验实践研究,构建了基于理论、计算和实验融合的研究化学问题的通用模型,利用该模型针对一些常见高中化学实验的疑难问题进行实验创新研究.以NaHCO3溶液常温分解为研究对象,全面诠释了理论、计算和实验融合下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广大教师开展疑难问题和实验创新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针对化学课堂燃料电池演示实验的缺失,选取9V电池、海绵、食盐水、滤纸、铝箔、电子表等为实验用品,设计了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可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的自制燃料电池.通过电压传感器探究了自制氢氧燃料电池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电极材料、电极大小、电解质溶液等对自制金属空气燃料电池的影响.
以学生的思维“软肋”和真实困惑为起点,展开思维过程可持续发展性探究,剖析高考试题背后隐藏的深度思维.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的引导,开辟、拓宽深度学习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分析2021年广东、湖南、河北三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试题,认为试题立意高远、情境新颖、设问科学,充分发挥了高考的核心功能,落实了高考的考查内容,反映了高考的考查要求.针对高考命题特点,提出复习备考建议:巧用平衡思想,串联必备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完善思维模型;关注学科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减慢阅读速度,提升自我效能感.
乙醇作为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含氧有机物,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中转站.人教版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编排体现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的原则.
用酸性重铬酸钾与乙醇反应,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是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节中的内容.对比人教版两次印刷版本,发现对这一知识点的处理前后有改变.从历史角度找到这一知识点的源头,并设计实验验证酸性重铬酸钾与乙醇的反应,同时对呼气式酒精测试仪进行总结.
在FeCl3溶液与铜粉反应的实验中,向混合液中滴加KSCN溶液,能观察到溶液颜色立刻变红,并产生白色浑浊物,振荡后红色褪去.通过实验验证和热力学计算,证明Cu2+在SCN-的拉动下氧化性增强,能将Fe2+氧化为Fe3+.
浙江省选考化学卷的化学反应原理大题是一道基于对可逆反应(或相平衡)的速率和平衡研究的试题,纵观2016-2021年浙江卷,这道试题反应的素材大多数是复杂的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从动力学角度和热力学角度分别构建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的思维模型,并利用思维模型解决这类复杂反应的相关问题.
化学试题是测量、诊断与评价学生化学学科能力与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与途径.针对高中化学有机框图流程试题命制过程中出现的学科内类比泛化、阶段性认知固化、问题组设置歧化等常见误区,结合浙江省高三化学选考与模拟测试中的部分试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命题总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正确使用类比推理、坚持知识发展进阶、注重考查视角多元等命制建议.
在分析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发现改进空间,充分挖掘青蒿素相关研究中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素养价值,呈现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试题命制过程与策略,并围绕学业质量水平对试题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