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科学设置与有效达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即教案)是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内容、形式、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教学设想,是体现教学思路、策略等内容的直观载体,是展现课堂教学思路的文本形式。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准绳,具有导向、控制、激励、测度等功能,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甚至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现状与原因探析: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教学目标遭到漠视
   然而目及时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我们常常失望地看到,教学目标有意或无意地被老师们所忽视和淡化,其作用未能得到直接体现。
   即教学目标的定位常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使学生……”“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等,这种表述表面看似乎并不足怪,却多为教师要求学生怎样,行为主体是教师,学生则处于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而且这样的目标设定,教学的方式及措施不够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难以奢望。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文字数量上看,教学过程是主要部分,与教学过程的详尽设计相较,教学目标占的比重通常非常小。并且检查教学设计时,也常把重心落在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上,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部分,是教者教学思路、教学理念的直观流露,也是测度的主要对象,因此,老师们理所当然地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教学过程的撰写上,以致忽略教学目标的情形在所难免。
   二、原则与类型分析:教学目标切莫纸上谈兵,教学设计切勿坐而论道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准绳。对教学目标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预想演绎高效的课堂教学恐怕也是难以企及的妄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描述,换言之,教学目标所检验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无完成。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理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强调学生在哪些活动中掌握了什么本领,提高了哪些能力,形成了何种意识等。如“通过……学生能列出……”“借助……学生能说明……”“在……情境中学生能树立……”等。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明确以外还需要具体、主次分明,哪些目标是必须有效达成的,哪些是可以机动实现的,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师在课堂的表现以及处理生成性问题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本课所要着力的环节,教学难点就是本课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两者多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主要教學目标有无达成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依据。
   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两者的关系也是我们所需思考的一个问题。单元目标是针对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领域的教学要求而设定的教学目标,而课时目标就是针对一个课题或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对课时目标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是在课时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实现的,反过来课时目标又是为实现单元目标而服务的,两者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存在一些区别。在时间上,由于单元目标通常包含着一定数量的课时目标,所以时效较长,需要在达成课时目标的基础上方能实现,又常常还关乎时代的要求,因而又可以称为“中期目标”。课时目标的对象是一节课,要求立竿见影,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便能实现,因而又可以称为“即时目标”。
   三、甄别与融合辨析:教学目标应臻于达成,设计形式须立足实效
   课时教学内容是构成知识教学的“细胞”。因而论及教学设计的撰写方式,理应从课时教学设计谈起,而课时教学设计又应把立足点置于课时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资源、合理的教学手段、合宜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关键取决于设计者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甄别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方式、设置教学环节、确定教学内容等,这些内容其实是课时目标的直接流露和直观显现。
   就数学而言,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媒介、教学过程等部分。基于目标有效达成的教学设计,不仅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撰写,更强调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尤其是强调和突出借助怎样的教学资源、采用哪些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哪些教学环节和媒介来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部分,需要呈现出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的思考,包含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和教学背景的分析;在教学目标方面,不仅要科学拟定教学目标,而且强调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一方面强调一节课的主要目标,还要强调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来实现主要目标;教学过程部分,除了有比较详细的教学流程,还要指出各个教学环节或方式是怎样达成教学目标的。
   驻足静思,时代在变化,教学内容也可能调整,但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程度却是永恒的话题。因而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进行必要的审视,对其撰写方式有必要进行创新与改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准绳,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审视和设置,教学设计便是缺乏灵魂的空洞的“曲壳”和任意游疆的无价值的文本。教学设计应该基于目标,紧扣目标,不仅致力于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地进行选择和甄别,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侧重与融合;不光考量各类教学目标的主次和先后,还须臻于教学目标的直观呈现、明确表达、有效达成和真正落实。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物理实验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但当下我国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缺少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按照教材中的实验结论、实验方法去理解和记忆实验的结论,实验学习以及理解的方法较为机械化,这并不能使学生直观体会和认识实验学习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分析如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优化实验教学
秦玉露,毕业于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07届机电专业,现任苏州达诚泵浦机电有限公司经理。从一个羞涩胆怯的小姑娘到拥有自己企业的经理,从一个职业学校实习生到年收入十多万的职业女性,秦玉露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她的成功对我们中职学生有着怎样的启迪?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读职业高中并不是自己主动的选择,但秦玉露却将职业高中作为人生一个新的
摘 要:以积石山县高中学校为例,重点探讨核心素养下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甘肃省积石山县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都不是很发达的民族地区,高中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高中物理方面,所以如何有效提高积石山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水平,成了广大物理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
摘 要:良好的阅读能力可增强小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理解力,有助于他们语文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情境、比较、多媒体等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知识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缺乏耐心,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是想到哪里读哪里,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导致阅读的效率偏低。因此,教师应该意
中考日益临近,在复习迎考的最后时刻,怎样才能“烧好最后一把火”,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呢?    善于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体会命题者的意图,优化过程,探索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 更要关注题后的反思与总结, 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有些学生崇拜老师“列方程总是胸有成竹,添加辅助线总是马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谓举足轻重。上好习作课,帮助学生摆脱“难做文”的困境,便成为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总结以前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习作教学容易走进一些误区。走出误区,破解难题,是提高习作教学最直接高效的办法。   一、存在误区   (一)认为学生无话可说——没有题材   认为学生的生
摘 要:小学生受智力水平的限制对文字的理解程度不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的插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通过图片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度。插图虽然小,但是有很大的用处。对低年级插图的巧妙使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旨在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利用插图开展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插图;使用方法  
2007年4月26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和火炬发布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笔者认为这一热点可能会引起中考命题者的关注,现撷取主要素材,结合中考语文的特点,略作解读,以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一、了解奥林匹克火炬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
A.冠词  1. David comes from _______ European country and he is _______ honestboy.  A.an; aB.a; an  C.the; anD.a;the   (2007年山东省潍坊市)   解析:答案为B。本题测试不定冠词a和an的用法区别。a和an都表示“一”,但an用在元音音素(读音,不是字母)前,而a用在辅音音素前。E
摘 要: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全球淡水资源却存在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保护水资源”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以此来提升公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教材为参考,围绕如何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分析,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以及研究型学习四个维度展开思考,以此为基础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