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为技术依托建设以人为本的博物馆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博物馆服务于人类文明传承与教育教化,以人为本是博物馆建设的基本宗旨,而抓住机遇以信息化为技术依托则是当前实现这一宗旨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 信息化;以人为本;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 TP399;G2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4- 0050- 02
  从公元前3世纪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缪斯神庙,到1753年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建立,“往事越千年”,人类文明在沧海桑田中前行了两千多年。博物馆的首要职责——公益性已成为社会共识,它是寻找湮灭文明的踪迹,更是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博物馆代表着一国一省文明发展程度,它不是简单地陈列各种稀世珍宝,而是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信息咨询与文化教育机构。
  1 以人为本是博物馆建设的基本宗旨
  2004年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0届全体大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中将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常设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和陈列关于人类及人类环境的实物或非实物证据。”现代博物馆是以观众为主导,博物馆的任何工作要以为观众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宗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博物馆的藏品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对博物馆而言,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就是人性本身,科学技术是人的求真性、求理性的本能产物,艺术文化是人的求完美、求感性的本能产物。[1]博物馆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和“人”都是需要文化教育的主体; 博物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来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延续和发展。这就要求博物馆建设必须着力于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把观众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博物馆树立观众的主体地位,采取措施提升服务水准,特别是以高科技方式吸引更多观众互动参与。
  2 信息化是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机遇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天Internet已不仅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而是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博物馆建设当然也必须抓住信息化机遇,充分利用信息化来实现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实践社会教育教化的重要职责。博物馆信息化是指博物馆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够利用计算机作为日常工具,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是一个从博物馆的资源到服务以及各项工作之间充分交互的处理过程。 例如常见的视频放映厅、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成像技术、大屏幕演示系统等等。高科技手段的引入,推动着博物馆建设向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当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领域包括: ①博物馆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特别是局域网建设;②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建设,建立一个规范、有序、标准的藏品信息数据库。比如采用全息数码技术,实现图像信息三维立体影像存储等。③博物馆网站建设,服务于社会公众,让大家详细了解馆藏等情况。[2]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带来了低耗高效,实现了社会大众无障碍的沟通,为博物馆建设带来了推陈出新的重要机遇。
  3 以信息化促进以人为本的博物馆建设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日常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信息化技术又是如何促进以人为本的博物馆建设的,具体来说,信息化具有可接近性、便捷性、时空的广泛性以及无参与资格限制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这为博物馆实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信息化手段具有可接近性特征。就博物馆而言,对那些年代久远的馆蔵而言,我们是难以亲近的。常见的就是关在安全保护玻璃罩内的冷冰冰的样子;而以数字化方式给观众演示其制作过程、工艺流程、使用方法等,一下子便使之立体式的生动鲜活起来。信息化手段具有便捷性特征,博物馆馆蔵的丰富性是它能够传承历史文明的物质载体,但是对于当代大众而言,又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详细观赏。而如果对其历史背景及相关学术研究资料知之甚少的话,很多历史文物就无法述说发生在它们身上的一幕幕鲜活的历史故事,从而也就失去了博物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本意。而通过数字化演绎方法使观众能够便捷地掌握蔵品的历史典故,使观众能在一件件积满历史尘埃的古物中看到惊天变迁,抒发怀古之幽情。而通过强化博物馆网站建设,更能使大众于家中通过点击鼠标,就可足不出户知晓博物馆所欲传承的精华,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信息化具有时空广泛性之特征。其表现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及社会影响几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构建博物馆数字化系统,能让系统中的时间具有方向性和可逆性,它可以正转,也可倒转,还可以相对静止,通过数字化系统,如文物影像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网站资源管理系统等,让观众有如进入“时空隧道”,既可看到久远的过去,又能进入梦寐的未来。信息化还具有无参与资格限制的特点,社会大众打破了知识垄断与知识霸权,使观众能自信地从内心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
  4 以古代建筑类博物馆为实证分析
  古代建筑是我国传统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与一般的藏品式博物馆有很大不同,古代建筑博物馆设立于古代建筑中,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承载着无价的历史信息。例如2009年的“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就利用信息化技术虚拟复原部分园林景观展现了其无可比拟的文化、艺术及情感价值。古代建筑实际上无法移动,无法像一般珍宝藏品等可以集中起来保护展览。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从该条文可见,我国从立法层面上即已表明对此类不可移动(实际上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的文物古迹应当予以特殊的保护。此条法律意在于当前遍及全国的所谓“旧城改造”的推土机下拯救传统建筑及其中沉淀与凝结的精神文化。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来为博物馆提档升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大环境下,古建筑类博物馆也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由于过去我们只能依赖摄影、摄像等技术记录古建筑物的信息和变化,但这些资料都难以长久保存,影像复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真。因而现在要利用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图形技术,以使在保护与维修古建筑的技术上能有一个新的层次。①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做好测绘工作,更全面深入了解古建筑的结构。使我们能更深入细微地挖掘古建筑中蕴藏的古人智慧与惊人技术。②在修复古建筑及其中的壁画、各种建筑构件时,可以更加逼真、传神,做到“修旧如旧”。例如圆明园管理处就积极与高校联手开展“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虚拟拼接复原及其保护方法研究”等项目。③在保护古建筑物时,利用信息化安保措施,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更好地防灾减灾。④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濒临失传的古建筑物修建、维护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例如俗称“八大作”(木、瓦、扎、石、土、油漆、彩画、糊)的各大作及其细微分工。⑤利用网络平台形成新媒体信息,打好古建筑物博物馆的旅游文化品牌宣传这张牌。使其中的不为人所知、所解的珍奇一面向世人展示出来。而古建筑由于往往与名山大川合为一体,因而,古建筑物的旅游文化合理开发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反过来又为古建物的文保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故宫于1998年开始建设“数字故宫”。其中的高清晰虚拟现实演示厅,通过在曲面屏幕中实时描绘高清晰度虚拟现实图像,使置身其中的人们通过独特的视点移动,感受新型沟通空间。但是,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存在欠缺人文关怀和人与建筑之间的交互性不够等问题。[3]这其中就存在一些地方片面依靠计算机技术专家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过于偏重于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开发与推广,使观众只是被动地观赏,而忽视了开发更多的通过互动方式来体会古建筑物博物馆历史文化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吸取国家的先进经验,降低数字化信息展示的成本,使万千普通观众也能享受到数字化技术与古建筑精华完美结合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在古建筑信息化进程中做好古建筑研究专家与计算机信息化专家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二者的专长在服务于“以人为本”的宗旨上达到更好的契合。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延强.面向信息化时代,促进博物馆发展——浅谈博物馆信息化建设[J].甘肃科技纵横,2011(1).
  [2]黎巍巍.浅谈现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7).
  [3]艾小群,冯守哲,吴振东.信息时代下古建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7).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不过,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来的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而要想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必须要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为此,文章基于核心素养,提出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语言习惯、语言思维、语言能力等语言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英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的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而作为除了汉语之外我们所必须要学习的第二大语言,英语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阅读理解作为英语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英语学习中一个比较困难的学习点,因为既要熟悉英语单词的解释,又要了解整个文章的意思,同时还要熟悉英语语法,使许多学生陷入了困境,因此,本文将对学生如何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进行分析。  1.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存在的问题  不
现在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鉴于英语与学生的实际环境相去甚远,英语教师应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从根本上达到激活课堂、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教学目的。本文主要从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入手,谈一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深度融合的策略。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惯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这
用汉文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其小说《尘埃落定》独特的语言魅力引人注目。除了汉文化、西方文化的滋养,小说还深深地打上了阿来的母语文化、母语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印记,有着深
环境艺术是一种具有功能的空间艺术。其目的是利用一切要素创造环境:房屋、树木、大自然、水、公共艺术品、广告、交通工具、绿化、语言音响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以戏剧的表演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煤炭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煤炭企业实施信息技术标准
本文通过对康定县瓦斯小学进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实证分析,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重新解读。民族地区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应当做好五个方面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适当引导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学习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听力、表达、阅读和写作方面技能进行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使得学生在自我发现的基礎上进行学习。而且,要对学生创新、探究等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本文以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分析为主要内容,结合当下初中英语课堂
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英语人才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且各行各业对于人才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和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高中阶段属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但是从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就必须要合理地调整自身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诚信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针对学生中的诚信问题,高校德育教育要进一步深化,与时俱进,构建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实守信、全面发展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