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教师要求学生考前要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可怎样回归课本?教师若不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书看得虽然很快但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多年尝试,觉得回归课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生物学考试中有不少概念辨析题,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针对“活细胞”可对产生部位、作用部位,针对“催化作用”可对催化剂的特点尤其是生物催化剂的特点,针对“有机物”可对酶的化学本质等知识进行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了这个概念,其诸多特点也就掌握了。再者生物科学的特点之一是描述性,用生物学术语来描述一些生命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試能力要求,熟记一些书本上的经学者研究归纳出的概念,用起来自然就更准确、更灵活,跟标准答案也就更贴切,得分自然也就高了。
2 图表——要真正弄清其含义
图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息表达方式,它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也是生物学考试的一大特点。一般从两方面考查:一是读图,要求理解图的含义,包括坐标的指向、图中每一个拐点和箭头的变化、表格中各项目的具体含义等;再就是用图或表来描述生物学现象。后者较前者要求更高,前者有图有表让你看、让你分析,而后者是从无到有,到应用层次了。书上的图很多,复习时首先要搞懂每一个图的含义。弄清它所反映的生物学问题;再就是要注意对比,如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的差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图的差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差异,酸碱度、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重性的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之间的差异等;还要注意图的变换,如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随有机物量的变化曲线,若将横坐标换成氧气的变化,该曲线图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包含许多生物学原理;对于许多知识点还应注意图的生成,如概念图,可以帮助你归纳联系;,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光合作用过程中C3和C5的变化等,均可用图或表来表示。
3 科学发现史——要逐步分析其意图
科学发现史是科学研究成功的范例,其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等都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这在重视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今天就显得更加重要。科学研究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选材、方法、结果分析是关键,要牢牢抓住并认真分析。关于选材,如孟德尔遗传实验中豌豆的选择,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噬菌体(成份最接近染色体)的选择,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恩吉尔曼的实验中水绵、好氧细菌、极细的光束的选择等均有许多巧妙之处。关于方法,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这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郭葛等人设计的对照实验,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萨克斯的实验、恩吉尔曼的实验、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实验中的对照实验等均要认真分析,甚至可设想如果没有对照实验,结果该如何?关于结果分析,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已知相关知识后的结论的分析区别开来,前者只能紧紧围绕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得出相关结论,千万不能说过头话,不能把后来发现的知识一并说上去;后者已知相关知识了,可以深入分析其本质。多年来考生都容易在前者出问题,把两者混为一谈。
4 实验——要深刻领会其原理和方法
生物科学不仅描述性强,其实验性更加突出,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近年来实验考试的题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纠错题,让你从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实验错误的原理、方法、步骤、错误的分析及结论并改正;一是填充题,告诉你部分原理、步骤,让你填其余的内容,多数考对照性实验或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几种可能性的结论,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一是实验设计题,用学过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些生物学现象,这种题要求高,难度大,因此也少见。上述几种题型均要求学生把书本上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等搞明白,想清楚。所以,实验复习时要多想这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这个实验有什么用途?结合科学发现史中科学家,的一些实验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设想如果你来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结果怎么分析等,不要刻意去准备或做大量的实验题,把书上基本的实验掌握了,想通了,就可能会灵活的应用。
5 例证——要归纳、整理并牢记
生物由于有多样性,生物学也博大精深,中学生不可能举出很多的例证,考试也不可能无边边际去涉猎,范围多局限在书本上和常见的一些现象、例证,当然这也是基础要求,所以对书上的例子不仅要搞懂,更要去记,去举一反三。如物质进出细胞膜的三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既要从概念和意义上去区分,又要前后联系把一些例证记清楚,如主动运输的例子有:Na 、K 进出细胞,海带细胞吸收碘,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等;如关于能量流动研究的赛达伯格湖的例子,书上提供了很多数据,如何通过数据看能流特点;高考考过多次;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适应方式,动物的某些行为,有些是中学能解释清楚的,有些是暂时还不能说清楚的,但都要了解并把它记住;象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如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等例证既要了解又要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去认真分析,从而掌握生态系统自身的一些基本规律。
6 知识点——要前后联系形成网络
看书复习不能就知识看知识,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归纳,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这样不仅理解得透、记得牢、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会提升。正所谓看书时联想得多,表面上看得慢,实则看得透,书也越读越薄。如在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时,要把两者的大小、核膜核仁的有无、细胞器的复杂程度、染色体的有无、细胞分裂的方式、是否遵循遗传的几个基本定律等联系起来进行区别;如复习到生物的变异的原理时要把几种育种方式(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与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育种联系起来;在复习细胞增殖时要把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二分裂联系起来,把遗传的基本定律与减数分裂联系起来,把有丝分裂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联系起来等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除上述六点外,书上的小资料、拓展的部分也要浏览,利于拔高。新课程教材还应多版本对比,尤其是衬托知识的素材要集各家之和。考前回归课本、全面复习相当重要,方法得当不仅起到贮备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增强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熟记
生物学考试中有不少概念辨析题,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针对“活细胞”可对产生部位、作用部位,针对“催化作用”可对催化剂的特点尤其是生物催化剂的特点,针对“有机物”可对酶的化学本质等知识进行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了这个概念,其诸多特点也就掌握了。再者生物科学的特点之一是描述性,用生物学术语来描述一些生命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試能力要求,熟记一些书本上的经学者研究归纳出的概念,用起来自然就更准确、更灵活,跟标准答案也就更贴切,得分自然也就高了。
2 图表——要真正弄清其含义
图表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信息表达方式,它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也是生物学考试的一大特点。一般从两方面考查:一是读图,要求理解图的含义,包括坐标的指向、图中每一个拐点和箭头的变化、表格中各项目的具体含义等;再就是用图或表来描述生物学现象。后者较前者要求更高,前者有图有表让你看、让你分析,而后者是从无到有,到应用层次了。书上的图很多,复习时首先要搞懂每一个图的含义。弄清它所反映的生物学问题;再就是要注意对比,如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的差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图的差异、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差异,酸碱度、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曲线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重性的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之间的差异等;还要注意图的变换,如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量随有机物量的变化曲线,若将横坐标换成氧气的变化,该曲线图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包含许多生物学原理;对于许多知识点还应注意图的生成,如概念图,可以帮助你归纳联系;,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光合作用过程中C3和C5的变化等,均可用图或表来表示。
3 科学发现史——要逐步分析其意图
科学发现史是科学研究成功的范例,其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等都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这在重视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今天就显得更加重要。科学研究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选材、方法、结果分析是关键,要牢牢抓住并认真分析。关于选材,如孟德尔遗传实验中豌豆的选择,噬菌体侵染实验中噬菌体(成份最接近染色体)的选择,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恩吉尔曼的实验中水绵、好氧细菌、极细的光束的选择等均有许多巧妙之处。关于方法,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这种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郭葛等人设计的对照实验,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萨克斯的实验、恩吉尔曼的实验、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实验中的对照实验等均要认真分析,甚至可设想如果没有对照实验,结果该如何?关于结果分析,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与已知相关知识后的结论的分析区别开来,前者只能紧紧围绕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得出相关结论,千万不能说过头话,不能把后来发现的知识一并说上去;后者已知相关知识了,可以深入分析其本质。多年来考生都容易在前者出问题,把两者混为一谈。
4 实验——要深刻领会其原理和方法
生物科学不仅描述性强,其实验性更加突出,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近年来实验考试的题型主要有三种:一是纠错题,让你从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实验错误的原理、方法、步骤、错误的分析及结论并改正;一是填充题,告诉你部分原理、步骤,让你填其余的内容,多数考对照性实验或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几种可能性的结论,考查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一是实验设计题,用学过的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些生物学现象,这种题要求高,难度大,因此也少见。上述几种题型均要求学生把书本上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等搞明白,想清楚。所以,实验复习时要多想这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这个实验有什么用途?结合科学发现史中科学家,的一些实验设计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设想如果你来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结果怎么分析等,不要刻意去准备或做大量的实验题,把书上基本的实验掌握了,想通了,就可能会灵活的应用。
5 例证——要归纳、整理并牢记
生物由于有多样性,生物学也博大精深,中学生不可能举出很多的例证,考试也不可能无边边际去涉猎,范围多局限在书本上和常见的一些现象、例证,当然这也是基础要求,所以对书上的例子不仅要搞懂,更要去记,去举一反三。如物质进出细胞膜的三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既要从概念和意义上去区分,又要前后联系把一些例证记清楚,如主动运输的例子有:Na 、K 进出细胞,海带细胞吸收碘,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进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等;如关于能量流动研究的赛达伯格湖的例子,书上提供了很多数据,如何通过数据看能流特点;高考考过多次;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适应方式,动物的某些行为,有些是中学能解释清楚的,有些是暂时还不能说清楚的,但都要了解并把它记住;象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如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等例证既要了解又要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去认真分析,从而掌握生态系统自身的一些基本规律。
6 知识点——要前后联系形成网络
看书复习不能就知识看知识,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归纳,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这样不仅理解得透、记得牢、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也会提升。正所谓看书时联想得多,表面上看得慢,实则看得透,书也越读越薄。如在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时,要把两者的大小、核膜核仁的有无、细胞器的复杂程度、染色体的有无、细胞分裂的方式、是否遵循遗传的几个基本定律等联系起来进行区别;如复习到生物的变异的原理时要把几种育种方式(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与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育种联系起来;在复习细胞增殖时要把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二分裂联系起来,把遗传的基本定律与减数分裂联系起来,把有丝分裂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联系起来等等,这样才能融会贯通。
除上述六点外,书上的小资料、拓展的部分也要浏览,利于拔高。新课程教材还应多版本对比,尤其是衬托知识的素材要集各家之和。考前回归课本、全面复习相当重要,方法得当不仅起到贮备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增强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