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新学说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了人,人们就不断的探索人类的起源。不断地争论人类产生的源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了新的学说。
  
  1 “人类的祖先是海豚”论点的提出
  
  最近有一位叫米高尔·奥登的法国医学家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人类和海豚的亲缘关系超过猿猴,人类的祖先是海豚!”他认为,人与海豚都为哺乳动物;人类本性亲水、猿猴厌恶水。人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称为“潜水反应”的现象:肌肉收缩,全身动脉血管血流量减少,呼吸暂停,心跳也变得缓慢。此时。饱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机体中心大脑和心脏,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几十分钟的时间内不致死亡,这种现象与海豚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十分相似。妇女在水中分娩没有痛苦,而婴儿喜欢水,并有游泳的本能,这是一个人与猿最明显不过的分水岭;人类脊柱可以弯曲,适宜水中运动,而猿猴的脊柱是不能后伸的;人的躯体光滑,和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相同,只有头部、腋部、阴部长着毛发;人类能以含有盐份的泪液表达感情,海豚也会流泪;人类喜欢吃鱼、虾与海藻,猿猴却不喜欢;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而人类和海豚却有皮下脂肪,这一点,明显不同于灵长类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在生物界,只有人类与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是面对面性交的,猿猴则是专伏于背部进行的。因此人类同海豚接近,而同猿猴大相径庭。
  
  2 人类进化进程的空白期
  
  就进化论来说,人类起源的进程表如下:古猿生活于800万年~1400万年前;南猿生活于90万年~400万年前:猿人生活于20万年~120万年前。从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有2个空白期。所谓的“空白期”就是没有发现这一时期的化石。古猿与南猿之间空缺了400万年,南猿(相当与类人猿)空缺了20万年。比较而言400万年的这段空白期更引人注意。
  1960年,英国的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类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陆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说,人类进化史中,存在着几百万年的水生海猿阶段。哈代提出:地质史表明,800万~400万年前,在非洲的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进化为海猿。几百万年后,海水退却,已适应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陆地。它们是人类的祖先。哈代的论点也支持了奥登的学说。
  
  3 海豚的智力仅次于人
  
  英国剑桥大学阿兰·楚丁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海豚是地球上智力仅次于人的动物,它们具有洞悉他人想法的能力。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拥有这种能力。同样拉罗谢尔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中心的安娜·考莱特研究也表明:它们的大脑体积与我们人类的相近。海豚的大脑重达1.8kg,略大于人类1.5kg重的大脑。生物的脑容量与体表面积(脑系数)的比例越高,智慧越发达。这种比例在海豚是5.6,人类是7.4,猩猩是2.5。因此海豚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一个有思想的动物的大脑。海豚大脑的工作效率仅次于人类,它们极强的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以及它们捕猎的方法都使人类对它们的智慧不容怀疑,而且它还有人类没有的、令海军声纳系统也黯然失色的高超声纳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3位科学家让2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最近,太平洋海洋基金会的欧文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对两头海豚进行训练,花了3年时间,教会它们700个英文词汇。而至今也没有类人猿学会字的报道。
  美国科学家通过一项最新研究证实,海豚可能具有“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代表的是智力的高度发达,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担任苏黎世大学教授的迈克尔。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海豚不仅知道如何使用工具,而且还会把这项技能传授给下一代。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生活在西澳大利亚沙克贝海域的部分海豚可以从母亲那里学习如何使用海绵保护自己的嘴巴在觅食时不会受伤。
  在海豚研究过程中,英国海洋生物学家亚尼克又有一项出人意料的新发现:海豚之间竟能用名字互相称呼。他证实,海豚在混沌水域或长途漫游时,可通过类似人类名字的独特叫声来保持相互之间的联系。在研究中,他录制了海豚1700余种不同的叫声,并作了仔细分析。他发现,每只海豚都有其独特的信号作代表,在与其他海豚保持联系时,使用的始终是这一独特信号。
  中新网2005年12月30日电,据俄新社报道,12月28日,在以色列埃利阿特市海豚馆内举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婚礼,来自英国伦敦现年41岁的女百万富翁沙龙·钱德勒与现年35岁的海豚辛笛喜结良缘。而秘鲁利马一座饭店也举办“海豚胎教疗法”活动,借助海豚发出的高频率声音来促进胎儿种经系统的发育。
  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可能是从海洋进化而来的,奥登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海豚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障碍是限制幽默可译性的最常见因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幽默往往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译者应通过加注、解释背景知识或结合中国文化合理转换等方法,尽量体现原文的幽默感。以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ぐうたら社会学》一书为例,通过论述直译、归化、注释等翻译处理方法,使译文的读者能和原文的读者一样咀嚼出幽默的元素,此即幽默翻译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
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从而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教师后面讲述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1 ATP的结构生产工艺    ATP分子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其中的“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苷),“T”表示3个,“P”表示磷酸基,所以ATP也称为三磷酸腺苷。“~”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磷酸键。  【例1】 三磷酸腺苷的分子简式和18个三磷酸腺苷所含的高能磷酸键的数目分别是 ( )  A.A-P-P和18个  B.A-P~P~P
激素(hormones)又称化学信使,是特定细胞合成的能使生物体发生一定反应的有机分子。它们的作用力很强,很低的浓度就能引起很强的反应。它们在细胞中存在的时间不长,在细胞中不能积累,很快就被破坏。植物的激素,一般都是从生长旺盛的组织,如茎尖和根尖的分生组织产生的,它们没有高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植物体内除生长素外。还存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  赤霉素(gib
摘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现如今,全国已经迈入脱贫攻坚冲刺期,更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发生。分析文献,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框架以及权重赋予、指标体系的测算出发,尝试构建一个包含5个维度、14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的政府巩固脱贫攻坚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做简单思考与分析,以期能有效巩固取得的成就,降低返贫风险。  关键词:巩固脱贫攻坚成
1 “问题导学法”概念    “问题导学法”是落实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疏导、辅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问题导学法”强调把教学内容设置到各种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由无疑
依据双亲的基因型,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产生的配子类型推算出配子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1 双亲基因型为确定类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58—03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 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 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2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B.基因的内含子能翻译成多肽  C.编码区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c+T)/(A+G)=1  2.下列关于动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正常情况下,肝脏细胞可以将多余的脂肪合成为脂蛋白  B.当血
问题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事实或客观现象产生了解释或处理的心理欲望。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人们个体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物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