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这里要提到拍摄风光摄影常使用到的滤镜,包括了渐变灰滤镜、反向渐变灰滤镜、减光镜等。面对大光比场景下的风光拍摄,虽然后期调整必不可少,但在前期拍摄中使用滤镜能减少后期制作的大量时间。渐变灰滤镜 渐变灰滤镜(Graduated Neutral Density Filter),一般簡称为GND,根据从最黑的部分到逐渐变淡的部分的过渡,分为硬渐变和软渐变两种。渐变灰滤镜一般以0.3表示一挡光圈梯度,常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要提到拍摄风光摄影常使用到的滤镜,包括了渐变灰滤镜、反向渐变灰滤镜、减光镜等。面对大光比场景下的风光拍摄,虽然后期调整必不可少,但在前期拍摄中使用滤镜能减少后期制作的大量时间。
渐变灰滤镜
渐变灰滤镜(Graduated Neutral Density Filter),一般簡称为GND,根据从最黑的部分到逐渐变淡的部分的过渡,分为硬渐变和软渐变两种。渐变灰滤镜一般以0.3表示一挡光圈梯度,常见的有0.3、0.6、0.9、1.2。根据测光,如果天空相比前景超过3倍的曝光,最好选择一个两挡或者三挡梯度的渐变灰滤镜。
未使用滤镜之前,光比太大,地面正确曝光后天空过曝(原片)
使用GND1.2软渐变灰滤镜,天空细节得到很好保留(原片)
反向渐变灰滤镜
反向渐变灰滤镜,其中半块基本无色透明,到中间线迅速变黑,然后向另一侧又开始逐渐过渡变浅。使用该滤镜能让天空更加自然,不会出现头顶太暗的现象。
反向渐变灰滤镜的放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技巧,如何检查是否合适?可以按下“景深预览”按钮减小光圈,这时就会比较容易发现过渡区域曝光是否合适。尤其是当水天交接的分界线在构图中是斜线,不是水平线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对滤镜进行微调,采用倾斜滤镜的方法,使得分界线和滤镜的中间过渡分界线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解决滤镜水平摆放时暗部某些区域过黑的问题。
配合减光镜使用
减光镜有很多名称,中灰密度镜、ND滤镜等,这是最常见的滤镜。摄影师可以通过使用它减少进光,进而改变快门速度,打造肉眼看不见的独特视觉效果。我们可以拍出如涓的慢门流水、模糊天上运动的云层、捕捉到雷雨中那壮观的闪电,还可以模糊正在取景框里移动的人物,甚至让他们不被镜头捕捉下来。
使用反向渐变灰滤镜RGND0.9拍摄一般用于日出日落时分,比如当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造成地平线的亮度强于天空。这时使用标准的渐变灰滤镜会造成太阳曝光程度还不够暗,而天空看上去还是死黑的问题,而它的设计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使用GND0.9软渐变灰滤镜,配合ND64减光镜(不使用渐变灰天空会过曝),压暗天空云层。
通过减光镜配合上面提到的渐变灰或者反向渐变灰滤镜,可以更精准地控制画面各部分曝光,产生画面意境。同时面对太阳光照射的不规则地方,我们还可以配上黑卡,在拍摄时进行部分遮挡,避免过曝现象的产生。
总之,开动脑筋、善于运用这些滤镜,能够帮助我们的相机克服局限,“看到”映入眼帘的大光比美景。
其他文献
合理地利用光线,可以赋予作品强烈的艺术效果和独特的情绪情感。白建國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光影的理解与运用。作品《光与影》所拍摄的是青藏高原的常见景致,但是光影的关系处理赋予作品独到的氛围和意境;《秋之魅》利用夕阳的光线赋予秋林浓郁的金黄色彩,在远山阴影和冷色浮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水乡旋律》采用慢速快门,使船只的灯光在湖面夜色中形成红色的S形线条,犹如一首悠扬的小夜曲;《守望》采用逆光剪影
制作后 “半亩荷塘一径开,小儿闲卧清眠来”。图片拍摄于宁波走马塘村,荷叶,小径,儿童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唤醒了我们对儿时美好生活的记忆。本次教程主要针对如何营造照片氛围,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实现场景的氛围,学会把控照片的明暗,下面就是几个步骤,仅供大家参考。 调整之前,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原片,色调基本不用考虑,画面整体光影分布非常分散。影响人物主体的呈现,那么找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1 打开原图,
以华为P30 Pro、OPPO Reno10倍变焦版和vivo X30 Pro为代表,如今的许多手机都具备了长焦功能,它们可以进行等效约135mm或160mm的长焦拍摄。并且,这些手机通过超分算法,还能进行更高倍率的混合变焦。 不过对于拍月亮来说,8-10倍左右的变焦比较合适,也就是大约200-300mm。这样的焦距既可以让月亮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也有足够的视角容纳下周边景物,便于搭配。
从制作层面看,电影《霸王别姬》制作精致。气派恢宏,有纵深的历史感。兼俱细腻的男性情谊。但当人们在十多年后仍对该片津津乐道时,可见其成功的原因并非仅仅是该片的拍摄技巧与智性叙事,而是一个文化逻辑。这个文化逻辑的内涵就是影片宣泄了知识精英的文化诉求——对人文精神缺失而感到悲凉和无声的呐喊。 “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他的一生在与世俗社会的对抗之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他从小就挣扎在苦痛之中
[摘要]电影剧本《妈妈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水上小学女老师叶文英,对教师职责鞠躬尽瘁,对学生盛素芝——这个患有血友病的残疾女孩,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救助,临终时还嘱托将自己的脾脏移植给素芝…… [关键词] 水上小学 妈妈老师 一、平凡中层现深刻内涵叙事 读了成峰写的电影剧本《妈妈老师》(载《电影文学》2008年第9期),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是教育题材中一个感人至深的
[摘要] 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方式,国际上、国内的许多学者都有过一定的讨论。本文试图在分析、借鉴国际及其他国家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方式进行一些探讨,以飨读者。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著作权 保护方式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其来源地群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其来源地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劳动中集体创作的,在世
极浅的景深非常利于将主体从环境中剥离出来 早在胶片时代,就有这样一只镜头,在公认的人像黄金焦段85mm上,以F1.2的超大光圈傲视群雄。而且不仅在光圈上力压别家半头,成像质量也堪称顶级,即使在最大光圈F1.2下,依然能达到焦内刀削斧劈般锐利,焦外奶油融化般柔美。这便是先后两代的佳能EF85mm F1.2L USM镜头。来到今天无反方始大行其道的时代,佳能于前不久不失时机地推出了RF85mm F1
[摘要]本文从隐喻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角度论述隐喻的普遍性,隐喻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决定了隐喻的普遍性,隐喻的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创造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为此,不仅语言中处处都有隐喻的影子,而且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都充满了隐喻,隐喻对各学科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隐喻 思维方式 普遍性 隐喻研究简述 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的metaphora,原意为一
【摘要】中国早期的动画艺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让世界瞩目。但从近年来二维、三维、计算机动画技术产生后,中国动画的创作题材反而越来越窄,一味模仿日美动画创作模式,使中国动画陷入低谷。如何挖掘和整合我国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为动画艺术创作所用成为中国动画艺术走出低谷的关键所在,从素材整合上到技术技法上,都是动画电影艺术工作者关切的课题,本文从动画电影的创作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流行艺术到动画电影的文化沟通
摘要 我国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本科高年级阶段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对他们的专业素质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媒体网络的普及、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师、学生自身因素等诸多原因,该课程正遭受多方面的冲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影视欣赏有取代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之势。新形势下,英美文学作品选读课程的教学依然应该加强文本细读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应该审视影视欣赏对英美文学课程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