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机器人”小姐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一(5)班所有人的心里,乔茜是个难以接近的存在,因为她极像科幻电影里面无表情只知按程序作业的机器人。和她比起来,我们总是有太多的喜怒哀乐。开学不久,乔茜“机器人”的外号就在班里传开了。
  今天第二节课后,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准备做操。按照学校的规定,每五个班会安排一位值勤生巡视,检查缺席的人。这天轮到我值勤,当走到我们班的教室外,我看到里面孤零零地坐着一个人。我绕到她面前,轻轻敲了敲桌面。乔茜这才放下手里的书,静静地仰视我。
  我问:“为什么不去操场?你身体不舒服吗?”
  “天气太冷了,而且做操太累,会影响我接下来听课的效率。”乔茜解释,她并没有请求我不要记下她的名字。
  我被她理直气壮的解释弄得哭笑不得,课间操结束后,我跟周围的同学提起了这件事。他们纷纷表示,乔茜很少去做课间操。起初,班主任找她谈话,但没有效果,渐渐大家就不再登记她的名字了。
  我不禁担心,乔茜真的愿意做大家口中的“机器人”吗?后来,通过班主任,我们解开了乔茜的高冷之谜。因为她的爸爸是外交官,所以她曾在不同地区上过学。国际班上的同学语言不通,相处的时间又短,互相不怎么交流,久而久之,乔茜就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从那天起,体育课后我们会多买一瓶水或一个冰激凌分给乔茜;她古文成绩不好,我们就拉着她相互监督背诵;喜欢阅读的人,会向她借书。虽然乔茜的表情淡淡的,却没有拒绝我们任何请求。不知不觉,没人再称呼她“机器人”的外号了。
  一天早自習前,我们发现桌屉里都躺着块巧克力,乔茜说是她爸爸从国外买回来的,她带来分给大家尝尝。向她表达感谢后,课代表开始分发练习册。
  一分钟后,我们听到了乔茜略带惊讶的声音:“啊?”接着她笑了起来。乔茜的练习册里夹着一张贺卡,上面有全班同学的签名,还有一句话:“祝你生日快乐!”
  我们悄悄打听过,今天是她的生日,想必也是因为这个,乔爸爸才会寄来巧克力。只是大家都没预料到,赠她玫瑰之前,就已经嗅到了香气。此后,“机器人”小姐不见了,乔茜和我们一起走过了三年的愉快时光。
其他文献
           
周五晚上,我陪妈妈来到了时代超市。一进大门,就觉得一股凉爽的空气扑鼻而来,超市里灯火通明,货架上的物品琳琅满目……  我和妈妈推着购物车首先来到了洗涤柜。妈妈拿起一袋洗衣粉,我特意看了看包装袋上几个醒目的大字:“净含量:1kg。我问妈妈“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妈妈告诉我说:“就是除去包装后洗衣粉的质量。”我恍然大悟。妈妈又随手拿了一瓶洗洁精,瓶子上也是写着“净含量:1kg”。我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
我喂小猫吃骨头,  小猫朝我喵喵喵,  我给小猫捋捋背,  小猫呼呼睡大觉。  我给小鸡撒把米,  小鸡团团围着我,  边吃边叫叽叽叽。  我赶小鸭上池塘,  小鸭噗噗游得欢,  嘎嘎嘎嘎把歌唱。  小猫、小鸡和小鸭,  都是我的好玩伴。
时针、分针和秒针,  三个兄弟都能干,  走得有快也有慢。  为了准确报时间,  脚步不停走得欢。  一天二十四小时,  它们各走多少圈?
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在人来人往的海洋公园里,我迷路了。再刺激再好玩的游戏项目也激不起我任何兴致,我颓丧而焦急地走在路上东张西望,试图寻找熟悉的面孔。但海洋公园那么大,四周穿行而过的全是陌生人。六点就要集合,而此刻已经是五点半了,若在半个小时内找不到返回的路,那该咋办?一想到种种严重后果,我的心跳不由得加速,最终决定:向陌生人问路。  从小时候到现在,作为一个“路痴”,我曾经有过三次带着同学去熟悉的
敖包山,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区的西北角。  这是一个充满蒙古风情的地方。山前面是一个朴素庄重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路,直通山顶。这条路有许多台阶,沿着台阶走上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到了山顶上,就可以看到十三个敖包。敖包上挂着许多彩色的哈达,哈达随风飘动像春姑娘的发辫。敖包前面有一个碑,碑上刻着“十三敖包”四个字。碑前有一个香炉,香炉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香炉前面有一个大圆盘。  十三敖包
大多数人对蛋的形状的基本认知是从鸡蛋、鸭蛋获得的。蛋,近似椭球,长轴两端不太對称,一头较大较钝,另一头较小较尖,这种形状又被称为“卵球形”。  不仅仅是鸡蛋,几乎所有鸟产下的蛋都是近似椭球形的。从不足1厘米长,约0.2克的蜂鸟蛋,到有30个普通鸡蛋重的鸵鸟蛋,不管颜色、大小,它们的形状大多是近似椭球形的,就连6500万年前灭绝的恐龙的蛋也是椭球形的。“卵球形”可以说是鸟蛋外形的主流,那么它的形状一
小朋友,上课时,不应该大声喊叫。回答问题之前要举手,等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后,才可以站起来回答。
小河两岸住着两家养牛专业户,一个是老刘,一个是老王,两人各养了一群牛。因为常有小牛出生,所以对方有多少头牛,他们往往并不十分清楚。  每天早晨,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牛赶到小河边去饮水,这时他们少不了要向对方打声招呼、问声好。  这天,他们又碰面了。老王说:“老刘啊,看你的牛养得膘肥体壮,现在你共有多少头牛了?”  老刘说:“你的牛养得也不错啊!要问我有多少牛,刚才我数了下,我的牛如果再加6头
叔叔,我捡到一元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