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

来源 :经济经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p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集聚已成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普遍性特征,它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基于中国市域面板数据,揭示当前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其次,建立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等因素与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显著优势、一般优势、潜在优势工业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2000年的错落相间到2017年的高度集中并呈现由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市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具有多源性,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均是市域工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各影响因素存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工业集聚易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根据上级行统一部署,践行征信为民宗旨,紧密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旨,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让征信宣传走“新”更走“心”rn一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特色化、点对点宣传,将征信知识宣传短片在全市公交车移动电视上播放,向社会公众发放征信知识公益短信120万条,向330家有信贷关系的中小微企业寄送“致企业家朋友的一封信”,把征信知识精准送达企业和个人
期刊
国家稻麦种植面积占比很大,稻麦等主粮作物的种植户对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接受度低,而且受限于种植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种植户自主施用量一直不高.生物有机肥是在有机肥基础上增加功能微生物二次发酵制成,兼具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质功能和补充土壤特定功能微生物作用,理论和实践中其应用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均优于化肥和有机肥,但是从种植户角度,施用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作物产量和肥料投入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施用量、发病率、产量、肥料投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对种植户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作为产粮大国,粮仓建设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地下粮仓实体建造实际情况,对其基坑开挖全封闭防水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析,重点分析粮仓工程深基坑全封闭防水设计,介绍的施工技术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科学参考与借鉴,助力我国粮食产业发展.
中国境内有无数红色文化纪念地,在华夏民族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陕西省铜川市陈家坡遗址便是其中一处.伴随中国城市化进度不断增速,较多用于居民安置的住房平地而起,在居民聚集区修建、发展遗址公园能够帮助更好地弘扬党史文化,诉说共产党发展的美好故事.本文初探红色文化遗址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从对遗址的干预、修复、改造进行探讨,从该项目探索遗址公园的保护、改造之路进行粗浅的研究.
依据2003-2017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测度城市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资源利用效率的协同性矛盾性及其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利用莫兰指数模型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结论如下:(1)我国城市土地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体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但效率值均不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呈东部高于东北高于西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呈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北的空间格局.(2)我国城市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整体处于一般耦合协调阶段,
采用黄河流域79个城市空间面板数据,以区域污染转移为中介,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本地-邻地”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规制与本地、邻地技术创新的关系均呈现出倒U形特征,并且邻地效应在较远距离上持续显著,表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必要性与科学性.第二,伴随本地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污染产业会发生区域转移,短期内邻地产业承接会提高其收入水平,促进技术创新;但长期会影响区域发展模式,最终导致邻地技术创新受到抑制.第三,实现黄河流域全局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科学顶层设计,绿色考核指标在
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研究高校扩招政策对农村大学生群体创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尝试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政策实施后,农村大学生的平均创业率提高了5%左右;高校扩招政策对农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别、家庭背景及时间动态异质性;高校扩招政策刺激农村大学生创业是因为高校扩招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导致农村大学生教育回报率下降;虽然高校扩招后农村大学生的教育回报率依然显著为正,但高校扩招政策确实提高了农村大学生对“读书无用论
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3-2017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简称“两业”)的融合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并实证检验两者的关系.结果 表明:在研究期内,“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在三大区域间呈现由“东-中、西”两阶梯级向“东-中-西”三阶梯级演变的异质性特征,中国碳排放效率较低且在区域间呈现“东-中、西”两级分化;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三大区域层面,“两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边际递减倾向;制造业与传统或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均能提升碳排放效率,其中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提升作用更大.
基于2002-2017年1682个县域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讨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非均衡效应,即农村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富裕县域农地效率的提升,但不会对贫困县域农地效率产生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效率的影响还受到地形差异的制约,平原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既能够实现要素转移又能够实现效率提升,而山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仅能实现要素转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地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升农地效率需
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倡议,通过缓解对外投资风险、提供大量投资机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显著增加了倡议支持企业的投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该倡议的提出,改善了资本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另外,依据企业性质和制度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