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摄影的创作走向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作成果:
  从“单薄”走向丰厚
  以全国、全军性的大型影展、比赛获奖作品,来衡量军事摄影的创作现状,虽不尽准确,但大体上可以窥见这一门类摄影创作的大致轮廓。
  2000年以来,军事摄影创作在全国、全军性的大型影展和比赛中,获奖数量和等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以代表中国摄影创作最高奖励等级的“金像奖”为例,从2001年以来历届金像奖评选,军队摄影家都有获奖者,尤其是2009年的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军队获奖者人数达到空前的6位,除解放军报周朝荣获得金像奖——图片编辑奖以外,其余5位作者全部为金像奖创作奖。军事摄影创作成果,从“单薄”走向丰厚,展示的是军队摄影创作整体实力的提升,是以自发性业余创作,向有组织性的专业创作转型的标志。
  衡量创作成果从“单薄”走向丰厚,有两个标志:一是数量上的单薄向获奖数量激增的丰厚发展,二是题材表现上的单一性向丰富多彩的转变。
  常常会有人问起,什么样的军事摄影作品是好作品?从众多获奖作品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概括:好的军事摄影作品,就是以形象的视觉元素,生动、新颖、鲜活地反映了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有着独特浓郁军味的作品。
  观念形态:
  从“传统”走向开放
  军事摄影有着优良的传统。这个传统的核心,就是战场纪实摄影,是中国革命历史和战争史的真实客观记录。但是,这个好的传统没有能够一以贯之地继承下来。建国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展开以后,那种“疾风暴雨”式的战争环境消失以后,军事摄影的优良传统受到冲击。全国的摄影艺术创作在刚刚开始百花齐放,繁荣发展不久,就受到“左”的干扰,走了一段弯路。改革开放后,摄影艺术的春天到来了,带来了摄影创作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此时的军事摄影发展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观念形态的落后是其主要的根源。
  这里值得特书一笔的是,80年代中期,一批军事摄影的老作者为我们解放思想,积极冲破“左”的束缚,带了一个好头。80年代末到90年代,军事摄影“传统”的框框受到猛烈的冲击,创作活动全面地开放起来。1988年全国影展,军队作者冯建新的作品《无名小站》获得金奖。这幅作品,在当时看来实在是算不上军队的重大事件或重大题材。作品反映的是驻偏僻地区部队基层干部家属来队探亲,临走时军人与爱人和孩子依依不舍地告别的情景。这一情景竟深深地震动和感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由于过去种种条框的禁锢,许多能够反映重大现实主题的平常小事、普通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因为我们的主观意识偏差,都被忽视了。
  如果说《无名小站》只是“传统”观念认为的“非重大题材”或“非典型人物”的话,那么,同在影展获银奖的袁学军的作品《初次进入舞厅》,就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挑战。该作品最终为军事摄影领域接受,被广大官兵接受,就标志着军事摄影创作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创作手法:
  从“表面”走向深入
  80年代中期,我国摄影界曾为“摆拍”和“抓拍”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和较量。一大批中青年摄影家率先打破了僵化、老化的创作观念。从历届影展比赛中我们看到,军事摄影创作正在日臻成熟,那种表面化、模式化的作品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大批反映时代军营生活、深刻解读军营现实、蕴含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表现形式:
  从“唯美”走向纪实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摄影艺术创作求美,讲究外在的形式美感,以其美的外表引起人们的注目和喜爱,这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对美的认识,对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单纯追求形式美的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虽然军事摄影的优良传统来自于战场纪实摄影,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和平环境中,军事摄影创作仍然有大量纪实摄影的佳作频频诞生。正是在各种摄影艺术创作形式交叉发展的过程中,在“纪实”和“唯美”的反复较量中,军事摄影人逐渐在创作实践中认识到摄影艺术“纪实美”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军事摄影创作而言,纪实摄影中有“阳刚美”,但更多的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还原生活本真的那种淳朴自然的美感,取材于普通官兵训练生活、还原普通人七情六欲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情感美。
  当前,一大批军事摄影的“新生代”正在悄然崛起,他们以思想的开放和活跃、观念形态的绝少“框框”束缚,大胆的革命和创新意识而活跃于军事摄影舞台,并且跻身全国纪实摄影创作的前沿。众多的军事题材需要更多的摄影人关注,军事摄影也将更加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大西北,荒漠、隔壁、砾石与飞尘,凉州、甘州、肃州与瓜州,永泰曾经是通往西域的门户要道。永泰古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
每个摄影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卡拉汗的视角永远都在他生活的周围。  卡拉汗是一位“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的大师。他的“古典”表现于构图的严谨而又讲究上。低密度的用光是他惯用的一支“画笔”,将人物勾画得细腻而又丰富。所谓“现代”,他对自然的描述采用了大量高反差的点与线,在纷繁零乱的自然里提取了人类最佳的视觉感受。  他并没有受过正规的摄影教育,也许,天才从来就不需要老师。当年莫霍利纳基请他去
我知道茭白先是在鲁迅的文章里,《朝花夕拾》的《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菱角、罗汉豆、香瓜从小吃过,而茭白是近几年才吃到的,或许也早就吃过,只是不知道而已。   在市场里发现眼生的笋形蔬菜,我问摊主是什么?回答说茭白。心下一喜,哦,原来这个就是茭白。不便宜呀!12元一袋,一袋3只,几年来价格小有浮动,但都保
【编者按】后期怎样美化一张照片?首先要找出原片中存在的问题,再对症下药,运用技巧,逐一解决。“一片两做”栏目,首先锻炼摄影爱好者分析图片的能力,再通过后期技巧图解,提升经验值。希望爱好后期的朋友一定亲手试一次,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郭正翔』  我认为,这类照片已经司空见惯,原片在色调和作品意境方面都缺少新意。通过后期制作适当添加元素,将有助于图片整体感染力的提升。原片的可取之处是,画
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摄影界既经历了许多辉煌时刻,也留下不少引起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事件,其间,风云激荡,令人感慨颇多。为更好地总结回顾一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整理回望摄影事业发展繁荣的脉络,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属的《大众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杂志、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中国摄影年鉴》、中国摄影手机报等媒体联合推出“2010年度中国摄影界十大新闻”。这十大新闻按发生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我叫王伟涛,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农村家庭,201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在我是一名在西藏拉萨第四高级中学任教的老师。  第一次来拉萨是大四那年实习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拿着相机到拉萨周边拍照片,当时在田间徒步了7个多小时,没有水,没有吃的,遇到了一群正在耕地的藏族同胞,他们很热情地用藏语招呼我一起喝酥油茶、吃糌粑。那时候是很不习惯酥油茶和糌粑的味道,他们就在地里拨了个萝卜给我,那种热情与纯真深深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是贵州省重点生态区和多民族聚居区。石阡山高水秀,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有与梵净山并称姊妹山的佛顶山,拥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等多项美誉。  打造中国温泉之都,构建和谐长寿石阡,提供良好的旅游、休闲、度假场所,交通建设势必大力先行。为全面反映石阡县悠久的
作为国内知名的摄影家,您却常常钟情于在颠簸、飞驰的车上拍照,有没有人对此表示质疑?  A:外出拍摄时,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美景不断从眼前流过,而摄影人却受困于飞驰的车上不得拍摄。这个问题在去国外拍摄时尤其明显。比如,最近我去了美国,景点之间离得非常远,即使到了景区,比如黄石公园,那么大,也离不开车,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如果不利用这个时间拍摄,那你将会错过太多的景致。当时,我在车上拍
独特的机身设计  LEGRIA mini的机身非常小巧,可以很轻松地装入裤袋中。它颠覆了以往家用摄像机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扁平的机身、可翻转式液晶屏与圆润的漆面,都让我们联想到佳能之前推出的Powershot N概念型数码相机。  和其他迷你型摄像机相比,LERIA mini的最大特点是提供了可翻转式触摸操作。不仅便于高低角度取景和自拍合影,同时触摸式操作也让调整拍摄参数变得更加方便。除此之外,L
缘起:原来训练可以是这样的  我从事体育新闻摄影已近十年的时间,期间接触了大量的运动队和运动员,他们从小就刻苦训练,从难从严,在赛场上挥汗洒泪,争金夺银对他们说是任务也是光荣更是使命。在训练场上没有年龄与性别的区分,只有运动员与教练员,冠军只有一个,每个人都需要靠实力来证明自己,成绩是检验他们的唯一标准。在这种过程中,运动最简单、原始的快乐往往被忽略甚至牺牲掉了。  那些残酷的柔韧练习,那些被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