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设是语言学中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对预设的设定和理解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它涉及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语境等诸多因素。预设对新闻标题的理解至关重要。本文用实例分析了预设在正确理解新闻标题中的作用。没有预设的推导就没有真正的话语理解,更无法理解英文新闻标题简洁精练、形象生动、幽默诙谐、讽刺挖苦等特点。
关键词: 预设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 新闻标题理解
自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Gottlob Frege于1892年提出“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以来,预设现象一直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预设也被译为“前提、前设、先设”,它常常被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句子时所作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直接参与语面意义的表述,始终以隐含的形式存在,因而其本身就构成了语境深层意义的一个内容或为深层意义的析出提供了一个条件。因此,从语面的表述出发,总能逐层推断出预设的存在,由此理解语境意义。本文对新闻标题进行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新闻标题。
一、预设
语言学家对预设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将预设的定义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它被看作是两个语义命题间的一种关系。从真值的角度来看,预设关系的形成要符合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命题A、B之间满足下列条件,即如果A真,则B也真;
如果A不真,即否定A(如句A’),B同样成立;那么它们之间就构成预设关系。
如果B不成立,A则无所谓真假。
例如男子甲为初次见面的女子乙的美貌所倾倒,极力邀请她晚上共进晚餐,乙婉言谢绝:“My husband will come home tonight.”乙通过预设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这是因为:
例1 My husband will come home tonight. (A)
My husband will not come home tonight. (A’)
>> I have been married.(B) (>>符号代表预设,以下同)
语义预设的分析是建立在句子或命题的真值之上的。句子或命题仅仅是根据逻辑和语法来考察。然而有些话语不是只用真假值来衡量的。
例2 God is ubiquitous.
>>There is God.
但实际上帝并不存在。按照语义预设的真假值来分析,“上帝存在”这一预设得不到满足,这个句子就没有意义。但实际上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该话语是有意义的。因此语义预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引入语用预设。语用预设实际上是一种语用推论,它把预设与说话人联系起来,涉及说话人和受话人的态度、信念、意图等。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作出假设,以便决定哪些是断言信息,哪些可以作为背景信息。
二、新闻标题中的语义预设
一份关于新闻标题使用语义预设的调查表明在现在的新闻标题制作中,86%的标题使用了语义预设。其中利用语义预设增强新闻标题概括力的竟达到46%。这也表明如果要理解新闻标题,我们就需要善于利用预设。
例3 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 Was Frowned o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a)
>>The president has been dishonest(b)
句中的名词词组“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预设的内容是“总统有不诚实的行为”。如果把例3(a)变成否定句,即下面的例3(b),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 was not frowned o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即“总统的不诚实行为没有受到大多数美国人的唾弃”。显然,预设的内容没有改变,只是美国人对总统的不诚实行为的态度改变了。
例4 OPEC Fails to Narrow Price Gap (from Yahoo)(a)
>> OPEC tried to narrow Price Gap(b)
在这里“fails to narrow Price Gap”预设了“OPEC tried to narrow price gap.”,因为它的否定句“OPEC doesn’t fail to narrow Price Gap.”没有改变预设的内容。
例5 Technological advances will further promote productivity (a)
>>Technological advances(b)
作者把技术进步看作是既成事实(或肯定要发生的事实),他不容读者去思考技术是否真正地在进步;或者说,作者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实,从而隐蔽地把这一意思强加给了读者。
再看下面一个英语标题。
例6 World Audience Praise Expo Opening Ceremony (01/05/2010 www.expo.cn )
通过语用推理可以得知这些句子都运用了存在预设:
1)World audience enjoyed Expo opening ceremony.
2)Expo opening ceremony has been over.
预设的运用不但给出世博会开幕式完毕后影响之广的信息,而且引出了世人评价很高这一新信息。
三、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
新闻标题以最简洁的语言提供最强、最全面的信息,所以其标题必须提供足够的预设。这种预设除了上述提到的语义预设外,还包括语用预设:言语交际双方都早已知道的消息或者至少是听话人听到话语之后总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它往往是包含在语句之中的,一般无需表现在语句的字面上,能够让简短的新闻标题传递更多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在阅读英文报刊时,可能还会碰到一些令人费解、望而生畏的标题,这就需要读者运用自身具备的广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读懂并领略新闻标题的简和奇。
例7 Colin Powell’s Swan-song View of the World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Dec. 21,2004)
此标题就包含了对Swan-song天鹅之歌的预设,即传说天鹅一生中所唱唯一的,也是临死前唱的美妙歌曲。后被借用通常指某人最后的作品或告别演出等。这里被用来暗指鲍威尔在卸任前最后一次阐述其对世界政治的观点和看法。
例8 Farmer Bill Dies in House(from Reuters.com)
如果仅从语义去理解,可能会认为有个名为Bill的农民死在家中。这与我们对新闻的期望相去甚远。由于多数情况下,人是于家中死去的,因此这够不上新闻。其实该新闻标题还隐含了这样一个语用预设:Bill是指legislative proposal,而house则是指House of Common。这样新闻标题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例9 Getting Pounded
pound一词预设了两个意思。一作名词,指英国的货币单位;二作动词,意思是“使劲地打”。此处利用一词多义的语义条件,用一个词语同时兼顾了两种不同的含义,意指作者遭受英镑通货膨胀严重的打击,真可谓一箭双雕。
语用预设除了能引导我们正确理解标题之外,还能促使我们发现新闻作者隐含的幽默讽刺思想情感。
例10 Dog Prefers Ride to Walk(ChinaDaily,April 12,2007)
狗宁愿骑车也不愿意走路,读者会感到好笑。因为在人们对狗的认识常识里,即预设信息里,狗都是走着的,怎么会和骑车联系在一起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广州的一条狗总是喜欢坐在主人的车观赏周围的景色,这一举动引起了路人的关注。新闻标题所提供的内容正好与人们的背景信息即预设信息相矛盾,读了新闻之后,读者也会发出会心一笑。以下两则标题同出一辙:
例11 Fish Fall from the Sky for a Reason(New York Times,2001)
例12 Woman Uses GPS to Track Man (China Daily,April 13,2007)
而在下面这个标题中,语用预设则提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13 Hiroshima——the “Liveliest”City in Japan
“Liveliest”一词加上引号表示反语。人们竟然把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城市反说成是“最快活的”,真是辛辣的讥讽。
预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新闻标题:语义预设通过运用一定的词、短语、句子、结构等提供的线索帮助理解;语用预设则利用共享的背景知识对新闻标题进行解读,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挖掘出作者的真正含义和情感。
参考文献:
[1]翟慧姣.上海世博会英语新闻标题的预设性分析[J].海外英语,2010,(7):311-312.
[2]程晓堂.名词化与语用预设[J].外语研究,2003,(3):19-23.
[3]曾文华,刘萍,朱铮铮.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翻译[J].嘉兴学院学报,2004,(7):97-99.
[4]端木义方.英语报刊标题的功能及语言特色[J].外语研究,2001,(2):46-50.
[5]张洁.试论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及其翻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106-110.
[6]李红霞.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及其汉译[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7):254-257.
关键词: 预设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 新闻标题理解
自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Gottlob Frege于1892年提出“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以来,预设现象一直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预设也被译为“前提、前设、先设”,它常常被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句子时所作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直接参与语面意义的表述,始终以隐含的形式存在,因而其本身就构成了语境深层意义的一个内容或为深层意义的析出提供了一个条件。因此,从语面的表述出发,总能逐层推断出预设的存在,由此理解语境意义。本文对新闻标题进行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新闻标题。
一、预设
语言学家对预设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将预设的定义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它被看作是两个语义命题间的一种关系。从真值的角度来看,预设关系的形成要符合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命题A、B之间满足下列条件,即如果A真,则B也真;
如果A不真,即否定A(如句A’),B同样成立;那么它们之间就构成预设关系。
如果B不成立,A则无所谓真假。
例如男子甲为初次见面的女子乙的美貌所倾倒,极力邀请她晚上共进晚餐,乙婉言谢绝:“My husband will come home tonight.”乙通过预设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这是因为:
例1 My husband will come home tonight. (A)
My husband will not come home tonight. (A’)
>> I have been married.(B) (>>符号代表预设,以下同)
语义预设的分析是建立在句子或命题的真值之上的。句子或命题仅仅是根据逻辑和语法来考察。然而有些话语不是只用真假值来衡量的。
例2 God is ubiquitous.
>>There is God.
但实际上帝并不存在。按照语义预设的真假值来分析,“上帝存在”这一预设得不到满足,这个句子就没有意义。但实际上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该话语是有意义的。因此语义预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引入语用预设。语用预设实际上是一种语用推论,它把预设与说话人联系起来,涉及说话人和受话人的态度、信念、意图等。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作出假设,以便决定哪些是断言信息,哪些可以作为背景信息。
二、新闻标题中的语义预设
一份关于新闻标题使用语义预设的调查表明在现在的新闻标题制作中,86%的标题使用了语义预设。其中利用语义预设增强新闻标题概括力的竟达到46%。这也表明如果要理解新闻标题,我们就需要善于利用预设。
例3 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 Was Frowned o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a)
>>The president has been dishonest(b)
句中的名词词组“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预设的内容是“总统有不诚实的行为”。如果把例3(a)变成否定句,即下面的例3(b),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 was not frowned o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即“总统的不诚实行为没有受到大多数美国人的唾弃”。显然,预设的内容没有改变,只是美国人对总统的不诚实行为的态度改变了。
例4 OPEC Fails to Narrow Price Gap (from Yahoo)(a)
>> OPEC tried to narrow Price Gap(b)
在这里“fails to narrow Price Gap”预设了“OPEC tried to narrow price gap.”,因为它的否定句“OPEC doesn’t fail to narrow Price Gap.”没有改变预设的内容。
例5 Technological advances will further promote productivity (a)
>>Technological advances(b)
作者把技术进步看作是既成事实(或肯定要发生的事实),他不容读者去思考技术是否真正地在进步;或者说,作者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实,从而隐蔽地把这一意思强加给了读者。
再看下面一个英语标题。
例6 World Audience Praise Expo Opening Ceremony (01/05/2010 www.expo.cn )
通过语用推理可以得知这些句子都运用了存在预设:
1)World audience enjoyed Expo opening ceremony.
2)Expo opening ceremony has been over.
预设的运用不但给出世博会开幕式完毕后影响之广的信息,而且引出了世人评价很高这一新信息。
三、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
新闻标题以最简洁的语言提供最强、最全面的信息,所以其标题必须提供足够的预设。这种预设除了上述提到的语义预设外,还包括语用预设:言语交际双方都早已知道的消息或者至少是听话人听到话语之后总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它往往是包含在语句之中的,一般无需表现在语句的字面上,能够让简短的新闻标题传递更多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在阅读英文报刊时,可能还会碰到一些令人费解、望而生畏的标题,这就需要读者运用自身具备的广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读懂并领略新闻标题的简和奇。
例7 Colin Powell’s Swan-song View of the World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Dec. 21,2004)
此标题就包含了对Swan-song天鹅之歌的预设,即传说天鹅一生中所唱唯一的,也是临死前唱的美妙歌曲。后被借用通常指某人最后的作品或告别演出等。这里被用来暗指鲍威尔在卸任前最后一次阐述其对世界政治的观点和看法。
例8 Farmer Bill Dies in House(from Reuters.com)
如果仅从语义去理解,可能会认为有个名为Bill的农民死在家中。这与我们对新闻的期望相去甚远。由于多数情况下,人是于家中死去的,因此这够不上新闻。其实该新闻标题还隐含了这样一个语用预设:Bill是指legislative proposal,而house则是指House of Common。这样新闻标题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例9 Getting Pounded
pound一词预设了两个意思。一作名词,指英国的货币单位;二作动词,意思是“使劲地打”。此处利用一词多义的语义条件,用一个词语同时兼顾了两种不同的含义,意指作者遭受英镑通货膨胀严重的打击,真可谓一箭双雕。
语用预设除了能引导我们正确理解标题之外,还能促使我们发现新闻作者隐含的幽默讽刺思想情感。
例10 Dog Prefers Ride to Walk(ChinaDaily,April 12,2007)
狗宁愿骑车也不愿意走路,读者会感到好笑。因为在人们对狗的认识常识里,即预设信息里,狗都是走着的,怎么会和骑车联系在一起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广州的一条狗总是喜欢坐在主人的车观赏周围的景色,这一举动引起了路人的关注。新闻标题所提供的内容正好与人们的背景信息即预设信息相矛盾,读了新闻之后,读者也会发出会心一笑。以下两则标题同出一辙:
例11 Fish Fall from the Sky for a Reason(New York Times,2001)
例12 Woman Uses GPS to Track Man (China Daily,April 13,2007)
而在下面这个标题中,语用预设则提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13 Hiroshima——the “Liveliest”City in Japan
“Liveliest”一词加上引号表示反语。人们竟然把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城市反说成是“最快活的”,真是辛辣的讥讽。
预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新闻标题:语义预设通过运用一定的词、短语、句子、结构等提供的线索帮助理解;语用预设则利用共享的背景知识对新闻标题进行解读,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挖掘出作者的真正含义和情感。
参考文献:
[1]翟慧姣.上海世博会英语新闻标题的预设性分析[J].海外英语,2010,(7):311-312.
[2]程晓堂.名词化与语用预设[J].外语研究,2003,(3):19-23.
[3]曾文华,刘萍,朱铮铮.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翻译[J].嘉兴学院学报,2004,(7):97-99.
[4]端木义方.英语报刊标题的功能及语言特色[J].外语研究,2001,(2):46-50.
[5]张洁.试论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及其翻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106-110.
[6]李红霞.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及其汉译[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7):25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