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000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各个学校开始网络远程授课,在围绕课本教授课程的同时,汉光实验小学实施了特色校本课程“About the Novel coronavirus”,内容与当前发生的社会事件密切相关,目的是改变英语知识点与交际背景相分离的现状,从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实现立体化、多元化教学。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本文将基于跨文化视角,针对校本课程的特色展开分析。
  【关键词】跨文化;校本课程;小学英语
  【作者简介】刘宁,邱鑫,谢玉文,冯小凤(指导老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
  在学校教学中,根据大纲编著的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来源,教材灵活性较小,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统一性、共同性,缺少个性、新颖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研究者发现,英语教学的重点是结合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时代的发展带来了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英语学习已经成为自我文化认知、品格塑造和思维训练的过程,为了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借助英语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社会问题和风俗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播社会文化的工具。语言和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的熏陶。通过汉光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其次,鼓励学生通过这类校本课程接触不同文化,树立全球视野。
  二、跨文化视角下的校本课程开发
  1.语言中的跨文化。“跨文化”是指通过越过体系界限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跨文化意识主要被外语学习领域所提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不容易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不利于提高自己与以外语为母语者的实际交际能力;若学习者在认识文化的基础上去学习语言,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笔者将人教版英语教材进行主题分类,可得出图1,具有跨文化意识背景的内容仅为百分之八,占比较小。在不打乱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弥补教材的不足。
  2.校本课程中的跨文化。首都师大的徐玉珍教授将校本课程定义为: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意义重大,也从根本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意。禹文萃、郭正武从群体文化表达的视角分析了校本课程设计者与校本课程受众者之间不同的文化需求。钱文静以个案分析的形式探讨了传统文化特色学校中校本课程的内在价值以及对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意义。叶耀刚对英语校本课程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35.1%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是单纯的选修课或活动课程,20.6%的教师认为这是上级分配的任务,10%的教师认为将校本课程作为自己课程内容的补充。可以看出,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仍然存在误解,校本课程未被重视。
  三、跨文化视角下汉光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分析
  本研究分析是以汉光实验小学高年级特色校本课程为例,分析内容为三节英语校本课程。
  1.教学指导思想分析。校本课程以学科育人为指导思想,首先关注的是主题的意义和内容,三节课的主题分别是“Fight the virus”“去医院可不是Go to hospital”和“The red cross society”,可以看出主题均与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分别对病毒知识、就医和红十字会进行科普。且在不同主题中传达了不同的价值观,例如在“The red cross society”中,教师提出红十字会的宗旨与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一脉相承,“仁者爱人”在英文中有类似说法“Be extremely compassionate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英文中是“Do as you would be done to by others ”,指出了中外文化精髓的相似之处,传达了课文中所隐含的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为中外文化搭建了理解的桥梁。
  2.教学结构分析。(1)疏密相宜。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点很多,内容复杂,如何利用网络微课校本课程在短时间内普及相关知识,传递正确价值观,渗透跨文化思想,需要教师把控好内容的疏密程度。根据学生上课的一般状态,从懵懂到兴奋最后到疲倦,教师要根据不同状态,把握节奏。在“Fight the coronavirus”这一课中,教师先介绍病毒名称、介绍新单词,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讲解,到交际用语“How to protect us if we get infected?”,经历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也可以在进入状态后切实掌握课堂内容。
  (2)张弛有度。成功的课堂需要高效率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面对大量新知识的时候,学生不免会产生畏难心理,在这三节特色校本课程中,教师均利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插入科普视频,使课堂节奏张弛有度。
  3.教学内容分析。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秉持四个原则,分别是适龄性原则、适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和编排内容,以趣味性辅之科学的讲解方法,围绕主题进行授课。
  三节校本课程均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Fight the virus”中介绍“The novel coronavirus”时将“corona”的图片与“crown”进行类比,得出两者具有相似性,降低内容认知难度。教师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为什么用novel”,指出单词“novel”和“new”之间的差异,前者是“从未出现过的”,后者是指“新旧差别”,虽然在中文里,我们都称之为“新”;在“去医院可不是Go to hospital”中,教师指出“看病”在英文中的表达为“see a doctor”而不是“see illness”,滲透跨文化知识,以对比的形式缩小中英文理解的鸿沟。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多次列出以前课文中学过的单词,例如cough、sneeze、shake等动词,梳理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以已知知识作为跳板,是一种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合理手段。
  由表1可知,教学内容中渗透数量可观的跨文化知识,且部分跨文化知识与课堂中传递的价值观相重合,也就意味着,教师将跨文化知识和课文中所提倡的积极的价值观相结合,切实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语言、文化、思维相融合的教学。
  四、总结
  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文化的熏陶,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与英语母语者进行交流,因此学生需要从跨文化视角了解、体验和感知英语国家的文化。校本课程是一种帮助学生接触英语文化、拓展课外知识、培养语用能力的有利途径。从汉光实验小学这三节特色英语校本课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融入了很多跨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之间,或是文化之间的差别。结合社会背景,聚焦当前热点事件,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一种理想方法。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这种方法应该多被重视,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了解文化的桥梁。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给未来校本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学校领导要鼓励开设校本课程,不要将其当作一个“花瓶”,应将校本课程当作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面的重要形式。
  教师要善于发现资源,关注社会时事热点,关注学科发展新动态,挖掘新知识、新语言,并将跨文化意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英语是动态发展的语言,教师在校本课程中要以时事为背景,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积极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开拓英语学习的渠道和丰富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条件。
  学生要主动探索中英文两种语言的文化异同,将英语学习视为对英语文化的探索,树立求知精神,意识到懂文化才能懂语言。
  参考文献:
  [1]温润芳.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设计[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5):35-37.
  [2]禹文萃,郭正武.群体文化表达:一种新的视角审视校本课程设计[J].新课程研究,2009(7):66-69.
  [3]钱文静.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角[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2):45-47.
  [4]叶耀刚.武夷山市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02):114-116.
其他文献
【摘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延伸出了“动态评估”。教学与评估是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语言的“最近发展区”与教师或同伴的语言的“最近发展区”相辅相成。没有一成不变的最适合学生的反馈方式。实践证明,大学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以及写作质量在循环多元的“同伴互评 师评”动态反馈模式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动态评估;同伴互评 师评;多元动态写作课评价模式  【作者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学習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鉴于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和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本文就如何以多元化的课外作业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多元化;作业策略;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谷桃,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多元化作业策略和多维度评价培养高中生英语学科
【摘要】核心素养的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动力”“新活力”,更为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提供了“新方向”“新指导”。在新型教育概念——核心素养概念下,传统高中英语教学课堂弊端逐渐显露,立足于核心素养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成为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培养  【作者简介】欧运江,蔡萍,贵州毕节梁才学校。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测评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无纸化考试,它比传统的笔试考试更加便捷,但是在实际考试中采用无纸化考试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就大学生无纸化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考试服务。  【关键词】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曾庆阳,内蒙古医科大学;(通讯作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改革事业的飞速发展,英语语言的受关注度日益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英语是第二语言,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现如今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就是只学习而不使用,因此造成学生缺少必要的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英语作为实用性语言,必须把实际应用放在教学核心地位,并将教学侧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能力方面,要通过这两方面的积极培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语言沟通交流当中发现语言
【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为指导,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围绕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边收集、边开发、边应用,探索并分析了“卓越计划”思想指导下来制定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卓越计划;英语;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白雪(1980-),女,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管理;刘丹(1990-)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为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英语绘本,并科学应用英语绘本,充分发挥出英语绘本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绘本;选择;应用  【作者简介】季珊珊(1992.12-),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
【摘要】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同时也是衡量中职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指标,但是中职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英语写作成了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作为薄弱的环节。本文简要探究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阅读对于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并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英语阅读和写作的交融性,进而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兴趣培养;策略分析  【作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现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程度日渐提升。特别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以来,在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市场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愈发重视。良好的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课程知识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中职英语微
【摘要】近几年全球经济获得持续发展与进步,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掌握英语知识与能力显得极为重要。但在我国初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英语教师要针对现今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英语学习的弱点展开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中学英语;巧记单词;活学语法  【作者简介】赖素芳,福建南平顺昌一中。   学生刚刚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