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徐森玉(1881~1971年)
以国宝称君,世无异议;
嗟织儿撞坏,鉴及前车。
予识君在抗战后期而知君之名则在抗战之前,在一名为《铸鼎》之小册子中。此书不著撰人。报纸铅字排印,专谈北京大学内幕,于校内著名人物褒贬不一,记得以“摇鹅毛扇者”贬及某君,而以“忠厚长者”称君。不意数年后竟得奉手受教也。君曾为予鉴定《大观帖》并为介三马路(汉口路)某书庄出以换米,又为予题清乾隆朝名诗人周穆门(京)墨迹册小令《鹧鸪天》一阕。词云:“骨竦神清绝代姿,高名杭厉岂相师。毫端倔强能针俗,腕底绸缪为写诗。肝胆洁,海桑移。惟君藏弆得真知。比邻风雨青灯夜,愿扫恒情再借。”君诗词传世罕见,年前文史馆辑《海上遗韵》,求君遗作不得,乃出此应征,得免遗珠之憾。君自谦不善书,自谓少习黄自元临本欧阳询,以致不能自拔,其实君书法精严,书卷盎然,可与黄荛圃、顾涧滨辈媲美,甚或胜之。
17、丰子恺(1898~1975年)
文字如陶,淡而弥旨;
画图曰漫,挹之愈深。
予不识君,识君之令媛陈宝并共事于《法汉词典》之编纂工作达八年之久。陈宝笃实好学,令予敬重,曾欲借陈宝为我先容往谒致敬未果。不久陈宝为予求得人物画一小幅,隔数日老人又自动益以书法一纸。恩情稠叠,殊为感激。后陈宝又陆续送我新版《护生画集》及他所作漫画册多种。回忆文革中曾“奉命”参观君之“黑画”,已被涂抹打“×”,焚琴煮鹤,大煞风景。陈宝与其妹一吟现均为同馆馆员。馆内有父子同馆者,如朱梦华、龙湛两先生;有夫妇同馆者,如周方白、陆传纹两先生,姊妹同馆当以陈宝、一吟始,洵盛明佳话也。
18、吴公望(1883~1975年)
停云旧拓思林藻;
翠墨高斋记雪泥。
予不识君,解放后却屡见君之藏品散落于冷摊中,曾收得数种,记有停云馆刻《唐林藻深慰帖》。有君长跋多段,视其名款为盱眙吴公望同愈,室名“望三益斋”。予人馆后,翻阅《馆员名录》,始知为同馆前辈,恨未及奉手与谈“黑老虎”也。君工书法,偶有所见,率为小楷,学人之书,自具雅韵。
19、贺天健(1892~1978年)
江山多娇,画亦如之;
人琴俱杳,诗何言哉?
北伐后予在宁波中山公园(即清宁绍台道薛福成之“后乐园”)生平第一次接触画展,展品为水墨山水十、廿幅,作者为贺天健,即君也。童年时予虽不甚知画,然已能粗辨高下,觉作者似无过人之处,甚且觉其笔墨未臻成熟。后数十年识君于迈士师客座中,嗣后并得见其名作《江山如此多娇》大幅,金碧辉煌,始加叹服,一代名家,当之无愧。君丧偶续弦,一日迈师笑谓予曰,某老夫少妻病矣。师平时与予只谈艺事,绝不作戏言,盖意有所戒也。然君后亦克享大年。君无锡人,其早岁在甬开画展,殆与薛之在宁波官宁绍台道一事有渊源乎?见面时未及询君为恨。抗日胜利后,在相端见君有《过周园》七律一首,现只记其起两句“黑竹篱笆白板门,七年不见见犹存”。“周园”者,吾先伯父之私人花园“学圃”也。原址在延安中路1101号,解放后不久“学圃”即被夷为平地,改造大楼,现大楼南面尚略存水木清瑟、曲径通幽之概。同馆张之阿为君高足,予曾向之询君诗稿下落,竟无所知,惜哉!
20、陈器成(1902~1983年)
守成自好,海上卌年艰一见;
犯暑孤征,西湖八月未招魂。
君甬人,为吾外家宁波“大有丰”(百货号)经理陈富润先生哲嗣,又为徽籍甬人巨商周宗良先生之快婿。久不见面,一日予往陈兼与丈之“茂南小沙龙”,遇君于屋前,正欲寻门而入,知其尚属初来。比入门,予即为之道地,兼丈延之入座,谓为慕名而来。是日君言明将去杭州游览,予曰,曷迟之,何必冒此酷暑。末几,君竟以客死西湖闻矣。是日君携有刘逸生之《唐诗札记》、《宋词札记》二本及甬上老诗人杨霁园诗集一册,即举以赠予,一若预知死期者。君富收藏,初,采泉宗翁欲介予助君编写藏目,以君遽殁不果行。《札记》二本,后捐赠鄞县图书馆,《霁园诗集》一本,因系乡贤著作,尚留敝箧作为良友永念。呜呼痛哉。
21、袁康年(1899~1984年)
文章欧阳子;
志节袁邵公。
君工古文,师法《史》、《汉》及欧曾,曾以大著《卧雪庐文稿》二册见假,予颇欲留之,君谓仅此一套矣,故阅后即还之。君晚号“十器老人”,予问其所藏何器,商周乎?两京乎?君曰均无也。因曰,余患心脏病,赖起搏器得不死,隔三年一更易,已换至第十器矣。其风趣如是。君藏有吾乡吴公阜(泽)为其撰书之寿辞一幅,问予能有受主否,可值几何?未几,君下世,字轴不可复问。公阜兼工篆刻,殁后,吾友秦彦冲为之掇拾遗印制成《吝飞馆印存》二册,可谓不负死友矣。彦冲曾以《印存》见赠,今已失之。
22、陈巨来(1904~1984年)
貌若好女子,腕有千钧力;
最工元朱文,喜为集句诗。
君为当代篆刻名家,顾识君甚晚,且仅一同席而已。君体貌瘦小,文弱若女子而腕有千钧力,信振奇人也。闻君为诗喜集句,恨未一见其胜。
23、柳北野(1912~1986年)
俪白妃青吴祭酒;
晓风残月柳屯田。
君博综文史,千言力就。工骈文,擅诗词,工书法,精篆刻。自称“江南第五铁”,颜其室曰“红铁楼”,盖颇欲以篆刻自见而自侪于吴苦铁、王冰铁、钱瘦铁、邓钝铁等之列也。解放前君曾以小真书录《西湖杂咏百首》于一横幅见赠。文革后尚在吾室,时君旧稿皆毁于动乱中,而此一百首赖予得以保全,辄重书一通于一便面贻我,横幅则君取归以作纪念矣。四凶殄灭后,各地诗社林立,如雨后春笋,君纠合同志创“半江诗社”,取“剪取吴淞半江水”之意,本地风光,恰到好处。自刊《芥藏楼诗》,命予序之;殁,葬杭州南山,予为书墓碑。
君才气纵横,口若悬河,爱朋友,重然诺,今少其人,惜哉。君有挚友曰朱一桂,吾母校震旦之学长也,吾之识君,实出一桂之介。今二人皆下世矣。
24、沈迈士(1891~1986年)
从游越五十载,绛帐春风感知遇;
小别才一二天,碧湖啼不归来。
君为予震旦大学高中外国史教师,追随杖履凡五十一年,相濡以沫,亲若家人。君常谓震旦诸生可与谈艺事者只尔与宜永耳。宜永张姓,亦震旦同学,医而习画者,死于胃癌,故师常念及之。又常谓,与尔言,常觉言之不欲尽,他则实无可与语耳。师之爱我如此。予藏帖,师为题之;予有诗,师为和之;师作画,令予论之;师有诗,令予和之。往往诗筒一日数至,故师之长笺短札在予处者独多。师年逾耄耋,神明不衰,丰颜白皙,望之若七十许人,咸以为期颐可至,不意其遽归道山也。湖州碧浪湖碑廊落成,当事者邀君剪彩,卒因酬酢作画,劳顿兴奋,而引起脑溢血,在车返宾馆途中,溘然长逝,是1986年4月2日也。是年死者凡三人。二月为柳北野,四月为沈师,八月为予表兄王石君,皆亲友之情好无间者。呜呼痛哉。
25、胡亚光(1901~1986年)
时装美女开风气;
晓日莲花似六郎。
君号蔗翁,为杭州胡雪岩之后,闻以庶出不得与分胡庆余堂之权益,在沪以绘事自给。早岁以画时装美女月份牌(挂历)蜚声一时。民国后“皇历”已不时行,代之而起者即为可补壁之月份牌,农村尤其欢迎。画此者多生意兴隆。1972年冬,施蛰存先生曾邀集朱大可、郑逸梅二翁及君与予小酌,故得识之。自谓年轻时美丰姿,有“杭州梅兰芳”之誉,视其貌确亦清秀、修洁逾同龄人。君工诗词,书法秀逸,逸梅翁常倩之代笔。
26、朱孔阳(1892~1986年)
昭然史实,御苑清漪留胜迹;
欢若平生,圣湖夕照话雷峰。
予未识君,年十二三岁在杨静山先生(父执槐堂医师之父)像赞中见有君题赞,是为知君之始。君富收藏文物,堆床叠阁,室为之满。解放初施蛰存先生就君得清内府藏“清漪园”绿釉磁印印蜕三纸,以其一贻予同赏,盖乾隆时颐和园之旧称也。后徐稼研以君所贻之杭州雷峰塔砖拓本一纸转赠于我,砖面刻“雷峰夕照”图并系君长跋。后又续得君之翰墨,有殊笔大寿字,乃采泉宗翁出其所藏以祝予七十贱辰者。近又得君九十二岁时书条幅一纸,为卒之前二年所作,笔力遒劲如昔,为同馆张联芳翁所赠,翁与为同乡,均松江人也。
27、谭少云(1901~1988年)
海陵父子,丹青驰誉;
安吉衣钵,禅智生光。
予年十二三岁时即好书画,常在报端见有海陵谭组云、少云父子鬻书画润例广告。抗战胜利后于佛教居士中识一谭居士者,及问其名号,始知即为童年时代心仪之谭少云。居士工绘佛像,终年茹素,以居士身而画佛,尤受佛门弟子之欢迎。居士亦兼工花卉、蔬果,设色浓艳,知曾师事缶庐老人。君孑然一身,块然独处于黄陂南路一市楼中,问其藏品,以影本弘一法师,于右任等人墨迹见示,自谓真迹早已不存矣。居士卒后,一亲戚小辈携其大小不一之青田石章百余枚嘱为审定,则皆为父子两代人自用印章。不知其后人尚保存否。有一子供职湟中县,欲迎养居士于宁夏,未获老人同意,一片孝心,亦不可多得,曾来舍见告,故得知之。
28、陈兼与(1897~1988年)
沙龙谈艺,群钦祭酒,名山事业留诗话;
文馆荐贤,青及鲰生,六一风流满海隅。
君为当代海上之一大词宗,其年辈远接陈搜庵(宝琛)、郭啸麓(则澐),近揖李拔可(宣龚)、许疑庵(承尧)诸老。平生爱惜朋友,奖掖后进,六一风流,士林共仰。为亡友序刻诗集,阐幽显微,尤为人所乐道。君工诗词,善书法,偶画山水兰竹,亦为文人画之极则,为世珍重。方君在日。开阁延宾。纵谈艺事,当代词学博士施议对曾誉之为“茂南(君住茂名南路)小沙龙”。登其堂者多受熏炙,凡有质疑问难,无不各得其所愿以归。鬓丝禅榻之畔,茶烟轻之中,不佞亦深沐恩泽之一人也。君曾自记一诗云:“谈艺清茶一盏同,寒斋亦号小沙龙。题诗早已纱笼壁,胜听黎饭后钟。”可以想见其清况矣。君晚年著诗话,在沪先出者曰《兼于阁诗话》,在福州后出者曰《荷堂诗话》。两书本为一集,由于后半部多列生存作者,为避免标榜,强分为二,各用一书名出版,亦书林佳话也。然《荷堂诗话》迟之十年后始版行,老人已不及见之矣。两《诗话》可与陈石遗(衍)之《石遗室诗话》、陈鹤柴(诗)之《尊觚室诗话》、狄平子(楚青)之《平等阁诗话》、梁任公(启超)之《饮冰室诗话》相衔接,就中可见诗坛人物之盛衰,诗风之递变,洵有功学术之作也。君久经宦海,自谓生平最工者为“官文书”(即现代之公牍,古代之章奏),其次为诗,更其次为词,其实皆君自谦之词,未为定评。君著作多已刊行,《兼于阁诗》、《壶因词》而外,尚有《兼于阁文剩》及《杂著》,正由其女公子征贻整理中。君于1987年荐予入馆,明年7月予受聘,君已前卒半年不及见矣。呜呼痛哉。
29、刘龙生(1899~1989年)
集五艺于一身,人服其能;
逢百罹于巨变,逆以顺受。
君为予震旦大学法律系业师顾守熙教授之夫人,曾与予共事于萨坡赛小学(Ecole Chapsal)一年。君于法语、国文、油画、钢琴、刺绣等诸艺靡不精,为人谦和慈祥,相夫教子,懿范足式。君胞弟麦生,为予震旦高中同班同学,精于法国文学,译有《费加罗之结婚》行世。哲嗣长梅圣,主持第二医学院法语教学工作,予与之共事一年,绰有父风,曾受教于当代太极拳名家乐患知先生,以太极拳著名海内外,有著作行世;次方济,现任文史馆员。名德之后,其世必昌,非偶然也。
30、杨雪玖(1902~1990年)
隶法全参石门颂:
仁风广被绛都春。
君有哲嗣某,解放初与小儿玄同同肄业于省立上中高中部。一日托玄儿以其母氏书画扇面一枚呈予,盖出于予慕名而求得者。扇之一面为字,临《石门颂》,笔力雅健,深得神韵,出之闺阁,实寡其俦。画已不甚记忆,似为一简逸之设色山水,雅近云林。此篷出入怀袖,珍爱逾恒,文革中失去,至今惜之。
31、苏局仙(1882~1991年)
王右军以兰亭序传千古;
苏玉局若羽化士列仙班。
君居浦东南汇,高隐乐志,授徒为业,初不为人所知,后忽以善摹《兰亭叙》获书法首奖,于是声名大噪,为世加敬。1983年冬,半江诗社柳北野社长携吾等同去浦东牛桥谒见老人,童颜鹤发,尚能扶掖起迎宾客,共掇一影留念。已而,予求与老人单独合影,初立先生之侧,先生坚欲与之并坐,其不挟长如此。君已臻百龄而神明不衰,惟口齿不甚清晰,半系土话所致。是日饭于山庄,两荤两素,老人则别桌用膳。君童年入泮,当时己属全国硕果仅存之清末秀才,不久报载某地尚有一秀才,一时成为佳话。老辈风范,有诗必和,予尚藏有君手书之和诗一纸及逝世前数日由老人哲嗣健侯代书之和章一幅,盖为酬我贺君一百一十岁寿诗而作也。君著有《水木居诗》一册,乃馆长命予与姜绍文选校后付浙江富阳线装者。君书法于平正中见跌宕。诗,枢机甚熟,如行云流水,纯任自然,斯其所长也。
责任编辑:任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