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是我国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和高校学生喜爱,武术项目不仅进入了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堂,而且在高等院校还得到积极推广、普及和提高,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使其得到继承、发展、改革与创新,其强身健体价值、培养中华精神价值、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审美价值充分表现出来,这些价值必将对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1.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武术蕴涵着"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就是数千年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精神,练习者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体魄不断强健,技能不断提高,这是"自强不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武术源于华夏祖先们与自然界的恶劣环境、野兽及同类而进行的生存搏斗,从一开始就是不甘屈服、自立自强的产物。虽然在当今时代,武术的技击作用已不是主导地位,但其本源性仍是技击性,是顽强拼搏的象征,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魂,也是中华武术之魂。武术传授者一向很注重"未习武,先学礼;未习武,先习德","武以德立"的武德修养教育,武术这种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方法,有着较强的育人作用,在古今不同的年代里,培养了许许多多德武兼备的社会有用人才。他们不仅尊师重道,敬老爱幼,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友谊,表现出习武者博大的胸怀和特有的风度,而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更突出的是,很多习武者能见义勇为,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练习者培养的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和竞争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怕、勇于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也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纵观古今,在大是大非、大敌大友面前,有着尚武精神的人,更具有勇敢精神和爱憎分明的品质,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抗倭寇、义和团数十万勇士御外侮、霍元甲痛击外国力士等故事无不深入人心,充分体现了武侠们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历史事实能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对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掌握科学的健身理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武术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爱好、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其中既有慢练的,也有快练的,有动作短小的功法,也有技法较多的长套路。武术中的太极拳不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而且在高校也十分普及,这些项目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适应性,并被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大纲,就是因为它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校学生的参加,增强了他们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促使他们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和科学的健身观念,同时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这些对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3.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武术同其他体育项目的共同之处表现在其基本功能都是健身。武术具有很强的强身健体功能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促进他们内脏器官构造的完善和机能的提高,并且能调节他们的心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武术项目中的太极拳、气功等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作用,所以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而身体素质的巩固,又为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一体,提高审美价值
武术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武术动作中含有技击内容,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享受,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艺美和技击美的融合一体,它的技艺美,表现在充分发挥人们运动能力,表现出姿势规格和运动规律美。高校学生在运动中对技艺美和技击美的感受,使自己的审美需求获得了某种满足,从而起到了娱乐身心的作用,同时还能诱发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积极上进的精神,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价值,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素质。(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曾维平
1.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武术蕴涵着"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就是数千年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精神,练习者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体魄不断强健,技能不断提高,这是"自强不息"精神赖以存在的基础。武术源于华夏祖先们与自然界的恶劣环境、野兽及同类而进行的生存搏斗,从一开始就是不甘屈服、自立自强的产物。虽然在当今时代,武术的技击作用已不是主导地位,但其本源性仍是技击性,是顽强拼搏的象征,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魂,也是中华武术之魂。武术传授者一向很注重"未习武,先学礼;未习武,先习德","武以德立"的武德修养教育,武术这种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方法,有着较强的育人作用,在古今不同的年代里,培养了许许多多德武兼备的社会有用人才。他们不仅尊师重道,敬老爱幼,在生活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重友谊,表现出习武者博大的胸怀和特有的风度,而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更突出的是,很多习武者能见义勇为,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练习者培养的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和竞争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怕、勇于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也正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纵观古今,在大是大非、大敌大友面前,有着尚武精神的人,更具有勇敢精神和爱憎分明的品质,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抗倭寇、义和团数十万勇士御外侮、霍元甲痛击外国力士等故事无不深入人心,充分体现了武侠们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历史事实能激发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对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2.树立科学的健身观念,掌握科学的健身理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武术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爱好、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其中既有慢练的,也有快练的,有动作短小的功法,也有技法较多的长套路。武术中的太极拳不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而且在高校也十分普及,这些项目之所以具有如此广泛的适应性,并被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大纲,就是因为它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还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高校学生的参加,增强了他们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促使他们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的体育观和科学的健身观念,同时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这些对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3.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武术同其他体育项目的共同之处表现在其基本功能都是健身。武术具有很强的强身健体功能已经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使学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促进他们内脏器官构造的完善和机能的提高,并且能调节他们的心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武术项目中的太极拳、气功等还具有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作用,所以能有效地促进他们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而身体素质的巩固,又为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一体,提高审美价值
武术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武术动作中含有技击内容,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享受,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艺美和技击美的融合一体,它的技艺美,表现在充分发挥人们运动能力,表现出姿势规格和运动规律美。高校学生在运动中对技艺美和技击美的感受,使自己的审美需求获得了某种满足,从而起到了娱乐身心的作用,同时还能诱发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积极上进的精神,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价值,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素质。(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