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eo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陶艺,可以说是古老与年轻、继承与创新兼并的艺术,它凭借自身的多样性和材质优势在不同时代背景中展示着独特的风采。伴随陶艺的创新发展,现代陶艺更多地介入到公共空间,并且为公共艺术发展新的语言和形式。在此期间,现代陶艺的精神内涵也得到了诠释与拓展。现代陶艺增加了公共艺术作品的趣味性,让人们体会到更多新变化带来的愉悦与欢喜,成为公共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从现代陶艺的形式与优势出发,去探寻现代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现代陶艺;公共艺术;应用
  一、现代陶艺与公共艺术的概念及关系
  (一)现代陶艺的概念
  “现代陶艺”,通俗来讲就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语,是相对于传统陶艺而言的,而它的区别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定语前缀,强调的是所谓的时空距离。现代陶艺在20世纪初伴随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而兴起,而在当时,一批著名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也纷纷创作出个性化的陶瓷艺术品,例如罗丹、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陶艺吸取现代主义精华,在造型、色彩、烧制上追随时代潮流,符合当下观念和审美需求,强调观念的更新与科学的艺术形态,探寻不同文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可以使用任何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最终放置于公共空间并且向人民大众开放展示的艺术作品。从文字含义上来看,可以称之为公众欣赏或参与的艺术,或者说艺术融入公共空间。所以说,公共艺术并不隶属某一类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也不单指某一类艺术形式。[1]公共艺术的范畴是非常广阔的,比如户外雕塑、行为表演、功能设施等。它是时代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地缘、文缘、情缘的时空凝结,并且与自然、空间、历史、社会是交流共通的,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精神与价值。[2]在数字化技术下,它时刻保持着再造与新生,从而重塑人们生存的文化空间结构,形成开放与共享、静态或动态艺术空间。
  (三)现代陶艺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首先,现代陶艺的创作语言与公共艺术相结合,成为公共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现代陶艺伴随着传统陶艺和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设计思想与审美观念以及多元化的装饰、构成手法,已经成为公共艺术中的迫切需要。其次,公共艺术的发展促使现代陶艺创作的多样性,推动了现代陶艺融合到公共艺术中。最后,陶瓷材料肌理的偶然性与随机性、质感和创新、装饰语言与独特魅力增添了自身新的内涵,现代陶艺形式的多样性和形态的可变性打破了传统观念的界限,丰富了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产生具有艺术氛围的审美情调。现代陶艺的发展使公共艺术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是公共艺术中独特的一部分。
  二、 现代陶艺在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陶艺陈设
  现代陶艺陈设主要是指陶艺在不同地方进行陈列展示的一种形式,包括平面陶艺陈设、空间展示陈列、装饰摆放陈设和空中悬吊陈设等等。近年来,随时经济的发展,陶艺陈设已经发展为一份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品,大到一个城市环境的陈设,小到寻常百姓的居室风格,都是深厚文化氛围的体现。别具一格的姿态创造了精神上的享受,也反映着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目前,现代陶艺在自身不断的发展中,结合其他材料,例如玻璃、金属、纤维、树脂,以及科技时代下的声、光、电等,使陶艺在不同材料之下发挥其自身的柔情与力量。
  (二)陶艺壁画
  陶艺壁画其设计手法主要是以陶土、釉料、火为媒介,再结合建筑环境的特点与风格,融入艺术家的思想和经验展开创作。其表达的内容是精彩纷呈的。目前,陶艺壁画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包括浮雕、镂雕、镶嵌等不同手法,在公共空间中呈现,例如地铁、博物馆、展览馆、建筑物、机场、户外功能性物体等应用广泛。不同的形式表达传递给观者不同的感觉,推动了现代陶艺的发展步伐。陶瓷壁画饱含时代热情与文化风貌,沉淀城市记忆,栩栩如生、灿烂辉煌。
  (三)陶艺雕塑
  在公共空间的陶艺设计中,现代陶艺雕塑都是以三维立体的形式放置在室内或室外的公共空间中,直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现代陶艺雕塑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在立体性,色彩鲜明、美感突出,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为公共艺术的创作语言与形式展现创造了条件。现阶段,陶艺雕塑属于现代陶艺中的主要形态之一,其是指采用中国传统的工艺制作流程并且独立展现在空间中立体性制品,具备空间美,人们可以在不同方位感知、欣赏。陶瓷雕塑的艺术唯美表达包含内在性、表象性和空间性。在设计手法上,将世间万物共有的本质抽象地概括与总结出来。近年来,陶艺雕塑的创作语言为当代陶艺以及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多样与创新的条件,也为其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
  (四)陶艺装置
  陶艺装置,即装置艺术与陶瓷艺术的相互渗透。现代装置艺术运用到陶瓷上,创新传统陶艺的思维,打破其表现形式,在表达手法上,更加具备时代感与现代感。陶艺装置是现代陶艺介入到公共艺术领域当中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成为空间表现的一部分,陶艺装置的出现使原本静谧的空间之中多了一份朝气与活力。从室内工坊走向室外空间,其中展现较多的是陶艺景观装置,注重观者的感知体验,抒发美好人文情怀。由于陶瓷材料本身能完美展现建筑与自然之间的美感,大放异彩,具备永恒的魅力。
  三、现代陶艺在公共艺术中应用的价值
  (一)材料的亲和
  “陶之纯而最心怡。”首先,现代陶艺发展以来,从内到外凝聚了中国民族积淀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它是生动的、具有情感的。同时,中国陶艺走向世界,它是开放的、不断再造与发展的,展现出凝重、典雅、庄重、气派的特性。其次,陶艺制品在装饰生活的同时,它充满质朴、自然、宁静的气息,“本自天然,不假雕琢”,为人们带来一种舒适平和的心情。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之中,陶艺增加了一丝轻松、畅快的感觉,由于材料的特性,无形中拉近了与人们之间细腻又无法言说的情感,别有一番情味同时也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切感。最后,现代陶艺在形式上以丰富多彩的姿态和综合肌理使其材料更富有生命力,傳输着强烈的时代观念和美学理念,它的创造是现代化的、与时俱进的、和谐的,使公共艺术空间拥有更多的可能。   (二)精神的熏陶
  黑格尔指出:艺术作品要具有意蕴,这种意蕴指的是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3]它是充满灵气和生命力的。它以物质为载体,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实现人与艺术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在交流互动中,给予精神上的熏陶,从而促使现代人文精神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赋予人以美的感受。在装饰过度的当代,陶瓷的艺术精神熏陶着人,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清澈、纯粹的积淀。一件优秀的陶艺作品,它不仅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能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与周围环境有效地融为了一体,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大众。因此公共空间中的陶艺作品,为人们的生活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舒适、美好的环境氛围,并且以独特的符号、工艺技术与人们进行着沟通交流。现代陶艺在公共艺术中将城市的文化、风俗、历史直观地呈现出来,展现粗犷、优雅、柔美、阳刚之美,促使大众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其特殊的工艺、材料、技术,是一种唯美的体现。
  (三)文化的传承
  琢陶艺之美,品文化之韵。现代陶艺在文化上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关键要素。陶瓷艺术贯穿了中华上下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辅助人们的生活,也有无数的文人骚客将自己的情感理念并入其中。现代陶瓷在社会功能上,是一种唯理的表现,激起社会更多的思考。在艺术教育下,现代陶艺对于个人与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从事陶瓷的艺术者和老师在教授与传播的同时,将陶艺作品与生活相互融合,从而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带领社会的审美趋向。首先,它不仅能够培育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还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鉴赏能力,促使人们获得身心全面发展,这也是艺术教育功能在实际的陶艺设计中给予的高度重视;其次,一代代陶瓷手工艺人延续中华民族的智慧到今天,陶艺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形式不断地生长,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陶瓷艺术风格与文化特征在国际舞台上得到精彩展现。
  (四)内在趣味性
  现代陶艺的趣味性可以简单地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陶艺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可谓是在泥土的芬芳之下“玩泥巴”,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人们乐在其中,快乐学习,畅快享受,从整体制作到出窑的时候,恰似破茧成蝶,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激动与惊喜。另一方面是陶艺自身的情调,它有清脆的声音、泥土的气味、古拙的气质、浑厚的韵味、轻盈的姿态、典雅的色彩,增加了现代生活趣味和活力感。除了是日常功能性用品,它的象征性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感,增强城市人文格调;也使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设计师与艺术家的思想、观点、情感,从而更加深刻地解读,实现人与陶艺的结合。现代陶艺艺术家根据陶瓷自身语言的独特性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创作出了越来越多应用于公共艺术中趣味的、观众可以互动的作品。趣味性作品是设计师在思考与制作时赋予作品一种新的生命的延续,同时在观众欣赏时能感受到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愉悦,为大众带来视觉上的不同体验,从而产生文化认同感。
  四、结语
  现代陶艺在时代潮流之中以自身深厚的艺术魅力创新发展,在公共艺术之中出现新式的转变,其自身的特点在公共艺术之中具有重大意义。现代陶艺是时代文化的稀世瑰宝,这些艺术精品展现出中华古代人民的劳动和智慧,它顺应公共艺术的人文情怀与艺术性,承载着时代之梦,传承中华特色,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迎接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袁侃.公共艺术与人文主义[J].上海艺术家,2015.
  [2]宋薇.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J].文艺评论,2006.
  [3]周诚.论綜合材料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皮影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发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视觉元素和设计语言,将其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以成都博物馆花卉皮影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皮影相关的艺术特征,对皮影的整体造型、视觉元素和设计语言进行提取和创新,探寻皮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皮影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寻求多
曾有这样的经历,在算不上特殊的场合,会有陌生人望着我,若有所思,接着猛然醒悟:“我见过你……在电视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那个牺牲的记者,美国轰炸咱大使馆的时候,你上过电视……”rn我当然记得,在12年前那个震惊和悲愤的日子及之后,全中国人民都迫切地需要解释和表达,于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涌向新华社、涌向参考消息报社那张两个多月前还属于邵云环的办公桌.话筒、摄像头、目光,还有等待填满的采访本,都对这间老旧的办公室、对同样陷于震惊和悲愤的邵云环的同事,充满着期待:说些什么吧,告诉读者或观众些什么吧……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规划。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美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在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中展现更大的作为,寻找有效的发力点激发大众文化自信和学习兴趣。中国画能冠以“中国”二字,其獨特的“诗书画印”表现形式是国学文化精髓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中国画启蒙推广案例是我们有效弘扬国学的体验教学案例之一,三小时实践体验感悟中国画,能够在哲学、美学思想、形式美法
《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作为中美科幻电影的代表之作,均有着居高不下的票房和讨论度.本文选取这两部电影作为代表,通过对两部电影中的背景设置、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的分析来具体阐述主导中美两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影片中的呈现.在文化融合的趋势下,本文旨在加强对中美两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摘 要: 德化白瓷的发展,不断是要结合传统的白瓷文化和白瓷艺术,而且要融入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其实对于艺术创新来讲,就是结合时代思潮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德化白瓷传统文化底蕴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须融入一些时代元素,才能够更好地被传承下去,这样的艺术创新,其实也是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德化白瓷的创作,对现当代背景下德化白瓷的艺术传承和艺术创新作出了全面分析,力求为德化白瓷提
摘 要: 明代徐渭开创的大泼墨发挥了笔墨的抽象性和抒写性,西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史无前例的狂放笔触加大了油画创作的可能性。通过对中国徐渭和西方梵高这两位经历与思想状态极其相似的艺术家进行用笔抒写性的比较,得以看到中西方绘画的用笔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在画面的抒写性上有相通之处。从审美角度上来讲,笔触的多样性给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和特殊的美感。从绘画形式上来讲,用笔抒写性是传达艺术家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桥梁
摘 要: 舞蹈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文化的体现和象征;闽南传统民间舞蹈是中国民间舞的一种,同时也是闽南地区独特文化的载体。闽南传统民间舞蹈由闽南文化沃土中诞生,因多样的文化因素造就其丰富的种类,其现有形式和发展变迁都離不开闽南民间文化的变化与发展。它不仅是闽南传统民间文化的缩影,也是闽南人生活理想和观念价值的寄托。  关 键 词: 闽南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传承  闽南传统民间舞蹈是经过漫长的历史
由祭祀仪式发展为审美艺术的翻山铰子系属我国传统民间舞蹈,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体的民族文化样式,创生并发展于巴人族群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生境之中,具有浓郁的生命活力,并以古拙朴实的表现形式诠释着巴人族群的审美趣味,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艺术意蕴.故而,以翻山铰子为例,归纳出川东北舞蹈类民间文化的审美形态:生境美、活感性、古拙技艺美,不仅能为本土审美形态之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在现代化大背景下,以一种可行有效的方式为重建地方性知识创造更多的机会.
摘 要: 董其昌的行书取法多元,早期宗师晋唐,取韵为上;中期转入宋元,初显风貌;晚期博采众长,独具一格,形成了“淡”“秀”为主的行书风格。董其昌在用笔上方圆并用,连带牵丝;结字上势从奇正,收放自然;章法上空灵疏朗,萧散淡简,影响了同一时期和清代初期的一大批书家,其中以查士标、担当、沈荃等为主要代表人物。  关 键 词: 董其昌;行书;艺术特色;影响  董其昌是明代书法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
摘 要: 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于美育的重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新时期审美教育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在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性高校的审美教育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如何对高校的审美文化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对地方高校审美课程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对策建议是本文的研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