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渭与梵高用笔抒写性的异同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明代徐渭开创的大泼墨发挥了笔墨的抽象性和抒写性,西方后印象派画家梵高史无前例的狂放笔触加大了油画创作的可能性。通过对中国徐渭和西方梵高这两位经历与思想状态极其相似的艺术家进行用笔抒写性的比较,得以看到中西方绘画的用笔形式虽然不尽相同,但在画面的抒写性上有相通之处。从审美角度上来讲,笔触的多样性给画面丰富的层次感和特殊的美感。从绘画形式上来讲,用笔抒写性是传达艺术家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桥梁。
  关 键 词: 徐渭;梵高;用笔;抒写性;比较
  一直以来,中国使用笔、墨、纸、砚作为绘画工具,相对西方绘画来说更注重用笔用墨。明代徐渭在中国花鸟画发展上是历史转折的关键性人物,他独创的泼墨大写意画法改变了传统花鸟的固有模式。西方绘画中的用笔可以称为笔触的表现,笔触的表现形式一般随着艺术流派的更迭而发生改变[1]。
  西方的梵高同样是西方绘画史上从古典主义到现代绘画的转变性人物。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下,这两位大师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都可以看到强烈的情感迸发。画面的“用笔抒写性”在于用笔和抒情两个方面,指艺术家在画面创作中用不同的用笔方式呈现出的情感体验。抒写性是内在情绪和主观精神的抒发,旨在创造出情境合一的自然境界。
  材料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用笔的不同,中国画笔墨的基本语言形式包含了如何用笔、用墨,讲究“骨法用笔”。毛笔柔软的特性使线条表现出来的形态不一,刚柔、疾徐、舒缓等线条体现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中国画强调绘画者的笔力,国画中的提、案、顿、挫都是中国书画用笔的必要条件[2],可见用笔在传统中国画表现形式中的重要性。明清写意花鸟画家以书入画,增强了绘画的书写意味和用笔抒写性。明代写意花鸟画家徐渭不再对现实形象精雕细琢,以草书入画,他十分重视水墨的韵味和书法用笔的力度和速度,这种酣畅淋漓的用笔体现了徐渭狂放不羁的独特个性。侧锋和逆锋的转换使线条具有丰富的形态,笔墨随心旋转提案,使客观形象变得奔放自由、气韵生动。徐渭的写意花鸟画确实比宋代工笔花鸟画更具水墨的层次变化,在用笔表现上使花鸟更加鲜活生动[3],这就是泼墨的艺术魅力,也是徐渭在用笔抒写性上体现的炙热情感和写意精神。
  徐渭的代表作《墨葡萄图》中展现的泼墨法大胆奔放,水墨表现酣畅淋漓,形态万千,完美地呈现了中国写意花鸟画中的用笔抒写性。一颗颗葡萄鲜活饱满、水润欲滴,水与墨的融合恰恰合适,在宣纸上变化十足。所画藤枝以书入画,笔笔坚挺、锋利有力并辗转流畅、随意行之。藤叶以泼墨法入画,浓淡干湿相交,风格疏放、自然天成。葡萄与藤叶形态的大小、遮掩、聚合随着笔触的旋转变化,又以草书的用笔画出活泼有力的枝干。徐渭在草书用笔上很有造诣,中锋、侧锋、逆锋随意转换,提按扭转,形成抑扬顿挫、富有动势的笔墨线条。用笔注重物象的形态表现,或圆润,或扁平,或方直,相互穿插重叠,形成姿态万千的写意形象。形态各异的墨色大肆铺洒于画面中[4],水墨淋漓的藤叶和葡萄不仅在视觉形态上生动真实,在用墨上也体现出干湿浓淡的墨韵。他的作品笔力稳健有力,墨色浓重有韵味,以草书入画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张力。画面已经摆脱了最原始“形似”的追求,从而获得用笔抒写性的审美情感享受。
  这种创新式的用笔形式不仅给观者一个视觉冲击,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文化冲击,给予中国传统绘画一个更深层次的内涵,也给观者更惬意自然的审美体验。泼墨法不仅在用笔方面有所创新,这种更加随意的艺术形式也更适合去表达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绪。他把强烈的个性情感带入用笔,赋予了绘画语言形式的无限生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探索[5]。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用笔由于国画和油画材料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中西方各自的绘画技法。西方的用笔方式主要都是点、线、面的构成组合,可以说西方的用笔主要是笔触的变化和对颜料的使用。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亚麻布或木板上绘画,这和中国国画的笔墨纸砚在材料上就有很大区别。西方绘画最早是对现实对象进行写实再现,让笔触的痕跡消失,创造出光滑细腻的画面。发生改变是从后印象派的梵高开始,梵高的用笔对创造出个性的用笔形式有启示性意义。文森特·梵高开始强调笔触表现,他的作品是他情绪的宣泄口,独特的笔触表现在之前平淡无奇的绘画形式中脱颖而出,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梵高作画时的油画颜料随着他波动的内心分散,用条状的笔法一片一片进行涂抹,一笔就是一层厚厚的颜料。艺术家主观地将笔触留下痕迹[6],作品表面上似乎是静止的,但在视觉效果上是随着笔触的运动痕迹转动的。在他的画前注视久了,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整个幻彩的景色在你眼前。这种笔触形式虽然受到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影响,但彻底洗涤了印象派固有的画面感受和那种宁静轻松的氛围。梵高在莫奈的基础上增加了用笔的力度和厚度,他也偏爱用线条变化来突出事物的特征,他的条状形笔触时而呈直线、时而呈曲线、时而呈波浪形、又时而呈螺旋形或是旋涡形。梵高的笔触变化大约是根据他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吧,他强调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抒写了自我的主观情绪。
  梵高的代表作《星月夜》把不切实际的幻想、内心的痛苦和对自然景物炙热的爱都投射进画面中。在用笔上,他用短小粗犷扭曲的线条,以旋转的形式表现,形成动态感十足的画面。疯狂的笔触之间没有融合[7],但似乎都朝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夸张的艺术语言往往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甚至离真实很远,有时为了突出情感而夸大变形。梵高的用笔让画面呈现出运动感,赋予了画面生命力。
  一位艺术家的用笔是最直观地体现作品情感的元素,线条的力度,笔触的形态以及笔触之间的衔接都具有抒写性。中西方绘画的语言形式虽不尽相同,但画面的抒写性有相通之处,徐渭和梵高抒发的情感、思绪和精神都流转与笔毫之间。不同的是西方绘画需通过用笔、色彩、块面、构图等方面来产生主观情感,而中国的写意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本身就具有情感的流露。西方对线条的运用虽然不及中国在用笔上具有笔墨情趣,但两者用笔的抒写性是一样的[8]。   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家用笔具有独立的绘画价值,与中国古代书法用笔的内在涵义是相通的。中国的徐渭在用笔抒写性上体现出的豪放气质与西方现代绘画中热情迸发的笔触在内在精神上有相似之处。在表现语言上,中国的画面用笔与写意有相通之处,在用笔抒写性上重视形神兼备的写意境界。徐渭和梵高虽通过不同的用笔方式创作,但抒写了同样真挚的情感和生命的律动。我们可以从梵高的变化多端的笔触和光亮明快的色彩中领悟到坚定的意志感,也可以从徐渭泼辣肆意的用墨和狂放豪逸的狂草书法用笔中体会到无拘无束的艺术之美。
  从用笔上来看,中西方都在历史长期积累下的绘画程式中发展、创新。画家和观者在临摹传统绘画中不断提高审美需求和审美习惯,造就出中西方用笔的抽象性。中国画家徐渭尝试用大泼墨,改变用线条去表现物体轮廓形状的常态,创造出更加平面化、抽象化的用笔形式。西方现代艺术画家从后印象派开始,强调绘画中笔触的表现,而不是细腻照片的再现[9]。
  从抒写性上看,中西方抽象化的用笔都反映出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主观情绪。明清写意花鸟画家通过用笔的速度和力量构造出画面的节奏感和抽象感。西方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在画面表达上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梵高利用用笔的形态和色相的碰撞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审美情感。明清写意花鸟画和西方现代绘画在用笔抒写性上都有质的突破,徐渭和梵高两位艺术家在画面格局、艺术情感和审美价值上给艺术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贝利著.韩子仲译.我心如葵[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3]余良峰.真山难老——傅山的艺术世界[J].艺术品,2016(8).
  [4]陈健.明清书画中的“丑怪”現象研究[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4).
  [5]石冉冉.徐渭与八大山人绘画风格比较论[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6]黄琳,张再林.价值规范由心生出如何成为可能——浪漫主义道德价值判断的心学解读[J].学术界,2016(8).
  [7]高寿仙.社会地位与亲缘关系的交互建构——以明代科第大族平湖陆氏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
  [8]杨冬.大写意花鸟画与狄奥尼修斯精神——论徐渭《墨葡萄》中的诗画结合及生平性格对其画风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3(5).
  [9]李慧国,杨文科.从徐渭《墨葡萄图》看明末清初文人画之厌世精神[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4).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南梁红色文化与陇东民间艺术资源为主体核心要素,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前期的搜集整理和归纳,提取文创设计中所需元素,以分解与重构的艺术手法进行再设计,同时结合实地市场现状与消费群体结构、社会审美趋势等调研分析,修正完善实际具体产品的设计方案。设计出包括动漫形象、红色旅游周边产品、城市形象宣传周边产品、当地博物馆文创产品、红色文化时尚产品、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红色主题手作活动等一系列
摘 要: 我國如今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机制。版画以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人文环境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版画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表达在作品中,从诞生之初便是为了宣传思想起到教育的作用。版画作品是非常有力量的,艺术家通过夸张的手法、独特的构图传达正义的能量。红色题材响应新时代需求,顺应时代
摘 要: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主流美术而言的,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民间文化底蕴,同时全面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精神、意识及生活状态。陕西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有剪纸、面花、木版年画、香包、皮影、刺绣、社火、脸谱、泥塑、石雕、印花布等多种形式,成为陕西地区的重要文化艺术,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历史、社会风俗等文化蕴意。陕西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 千年不熄的景德镇窑火,不仅给景德镇留存了丰富的传统陶瓷艺术,还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从陶瓷文化的溯源谈起,研究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探索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分析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性的路径,为研究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创新性  千年窑火不熄,是景德镇作为世界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访谈节目已经不局限于电视,而是进军各大网络平台.本文以叙事学的框架为基础,以网络访谈节目《十三邀》为例,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叙事学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在泛娱乐化时代、融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网络访谈节目的可视性.总结出《十三邀》的三种叙事特点:一是多层次的叙事选择;二是小说式的叙事文本;三是流动性的叙事情境.
摘 要: 中国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皮影作为民间艺术的代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发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视觉元素和设计语言,将其运用在平面设计中,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以成都博物馆花卉皮影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皮影相关的艺术特征,对皮影的整体造型、视觉元素和设计语言进行提取和创新,探寻皮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皮影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寻求多
摘 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规划。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美育工作者,更有责任和义务在实现这一宏大目标中展现更大的作为,寻找有效的发力点激发大众文化自信和学习兴趣。中国画能冠以“中国”二字,其獨特的“诗书画印”表现形式是国学文化精髓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中国画启蒙推广案例是我们有效弘扬国学的体验教学案例之一,三小时实践体验感悟中国画,能够在哲学、美学思想、形式美法
《流浪地球》和《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作为中美科幻电影的代表之作,均有着居高不下的票房和讨论度.本文选取这两部电影作为代表,通过对两部电影中的背景设置、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的分析来具体阐述主导中美两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影片中的呈现.在文化融合的趋势下,本文旨在加强对中美两国核心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摘 要: 德化白瓷的发展,不断是要结合传统的白瓷文化和白瓷艺术,而且要融入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其实对于艺术创新来讲,就是结合时代思潮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德化白瓷传统文化底蕴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须融入一些时代元素,才能够更好地被传承下去,这样的艺术创新,其实也是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本文针对德化白瓷的创作,对现当代背景下德化白瓷的艺术传承和艺术创新作出了全面分析,力求为德化白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