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处理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群、干群关系,事关一个地区社会稳定,决定着它的各项事业兴衰成败,为此,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始终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宗旨,高标准、严要求,由于我们的工作和服务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贴近了群众的需求,多年来,无群访、集访事件的发生,保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镇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干群关系 农村基层干部
  1 干群之间的期盼存在一定的差距
  虽说干部和群众都在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但在具体工作中或在处置事情中少数干部群众的愿望仍存在着个体的差异。①基层干部存在的不足。目前基层干部大多数是60年代出生,少数是80后,对于60年代出生的基层干部,一方面走不出过去基层工作的模式,不能很好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于80后的基层干部,因为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常常将具体工作理想化,加之水平差异,缺乏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方法。②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群众的素质还是很高的,能用发展的眼光学会去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进行分析,但也有极少数群众为了个人的利益不能顾全大局,把基层干部所办的实事统统认为是形象工程,是为了个人政绩,有的甚至认为干部的付出是应该,缺乏应有的理解。
  2 存在差异的原因
  新时期,要正确处理干群关系,就是要针对现在干群之间最突出的,老百姓日益增长的自卫能力和不断需要提高的干部素质之间矛盾进行探索并寻求突破。通过现在干部看群众和群众看干部的眼光和认识,我们认为这其中有多种原因:一是我们的干部自身学习不够,在工作中以权谋私,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着干群关系。二是宣传解释工作还未到位。说实话,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只有讲不清道理的干部,但有时因为我们的干部没有充分宣传,没有静下心来向群众作充分的解释,群众只能通过眼前或表面现象去分析,往往引起误解而形成不满,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三是沟通协调,程序不规范,在具体工作中,有不少是上面先制定目标、下达任务,然后再由基层干部带着要求和任务去做群众工作,这样的结果势必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
  3 从处理好三个关系着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改善干群关系,离不开转变干部作风,但更为关键的是要规范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树立服务本位的权力观,长期的工作经验表明,只有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走发家致富之路,让老百姓得实惠,群众才能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把握好三种关系。
  3.1 正确处理好工作政绩与群众利益的关系。政绩是一级组织能力和作风的体现,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谁也不能抗拒的,我镇今年新上了两个大项目,一个是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涉及32个村民小组,253户,拆迁面积22多平方米;另一个是勇龙国际生态园建设项目,涉及3个家庭109人,征用农田120亩,应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敏感问题,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我们的基层干部,把握住了关键环节,从源头上下了功夫,认真细致的开展了风险评估,在出台政策前注意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执行政策时切实做到了不折不扣,从而使这2个项目如期开工并按期完成。很多的事例说明,我们只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了解可能与不可能,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反映,群众才能支持我们。
  3.2 始终保持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感关系。干部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的干部必须时刻视群众为亲人,为他们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就我镇近几年开展的实事来看,都是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去年,我镇为有效解决村组群众夜晚行路难的问题,我镇党委政府牵头调动社会积极因素,在扬州市率先实施了“满天星”工程,至目前,全镇已安装5000多盏路灯,达到了镇通村,村通组、组通户;为减轻群医疗费用和改善群众饮用水质量我镇在扬州市率先实现了区域供水和药品零差价;为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实施河道整治100公里,今年我镇冬天嘘寒问暖,夏天送水解渴,农忙时帮耕帮种,农闲时劳动力有效转移,想方设法组织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关爱救助弱势群体,以有一技之长的人为龙头,带动鼓励其它家庭和人员参加,达到家家有项目,人人有收入,总之,只要我们的干部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鱼水之情会促使干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3.3 正确处理群众上访与干部下访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诉我们,“群众有气就要出”,这是他们的权利,干部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所有工作都能面面俱到,有时也有可能出现无意的伤害,当干部还未发现问题时群众明亮的眼睛有可能就会看出破绽,而多数群体性事件都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干部能及时发现,并走近群众体察民情,协调处理已经发现但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零距离的接触,把稳定工作做到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把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如今年我镇发生的4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我们的基层干部都在第一时间赶到并参与,有效的遏制了事态的发展,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需求将越来越丰富,对我们基层干部的基本要求将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只有顺民心、遂民意,只有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我们才能依靠人民群众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李湘玉.对当前农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0(13).
  [2]邵沁妍.社会转型期我国干群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3]胡蕊.社会转型期我国干群关系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
其他文献
我有一个教师朋友,她是教汉语的,口琴吹得不错,想开办一个兴趣班,教中小学生吹口琴。我知道后大感诧异,因为她仅仅会吹而已,此前从没教过,也不懂乐理。  “可是……”我向她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第一,当你听到一首进行曲,你会有一种雄壮的感觉,显然你受到了“音乐语言”的感染。这两种有声语言异同何在?第二,有一些乐曲,人们并未特意去学,只是通过传唱,耳濡目染,不经意地记住了,甚至终身难忘。人们花费了许多精
涉外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是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涉外企业的发展,比如税收优惠政策。但是涉外企业涉税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税务审计方面的问题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近百年来沿着一条“去语言知识”的路,艰难跋涉,最近一二十年与传统语言基础知识空前疏离,语文教学质量日渐滑坡。建构中的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是整个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石,起到支撑、促进语文教学实践的作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 语言基础知识 中学语文教学 疏离 融合     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
“NP+VP+得+NP+VP”结构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NP+VP+得+NP;+VP”,如“张三打得李四站不起来”、“他吓得小孩哭了”等,第二类为“NP;+VP+得+(NP.’s)NPi+VP”,如“他兴奋
一、句子中间的停顿符号选择疑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它“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句末用问号。”(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3页)但是,“标点是书面上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和基本载体,具有浓厚的文化性和民族性。对汉字字形的考查,是理解汉字特点、规范汉字用法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汉字源远流长,数量极多,又成为学
企业物资的妥善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而且能够保障工程顺利进行以及质量达标。为了优化电力建设企业物资管理的管理制度,本文就以电力建设物资管理中较为重要的机械管理
小说是文学宝库中弥足珍贵的一份财富,小说人物是这份财富中最熠熠闪光的部分。《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形象各异,栩栩如生;《阿Q正传》问世后,阿Q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