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教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v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境创设写作是由教师提供资料,由学生思考后拟题撰文。由此我们在吸取借鉴一般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情境作文自身的特点,共同探讨情境作文的作过程。
  关键词 情景创设;作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212-01
  一、创设作文情境
  学生在写作中的通病是“无话可说”“无米下锅”,其根本原因不是有人认为的学生缺乏阅历、没有生活,而是缺乏感知。正像人们常说的,我们不缺少才情,我们不缺乏生活,却缺乏对生活的感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体验情境呢?
  (一)点燃生命的激情
  将创设情境的内容和学生自我生活尽可能地叠加、拉近,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如我的第一堂创设情境的作文课,则采取了自身体验和视频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产生心灵的共鸣。在看完一则名为《永不放弃》的视频之后我果断的决定了作文课的内容。当走进教室时,我告诉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上作文课了,全班都欢呼雀跃,但是我们需要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都翘首以盼。当我宣布每个人拿三本书用双手托举过头顶时,很多同学像玩一样在做着这个动作,这一次我告诉他们时间不定,如果你感到累,你可以放下你的双手,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坚持,就请继续,结果,又四分之一的人在五分钟之内,轻而易举的放弃了,当十分钟之后,班里面还在坚持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了。大多数同学脸上都挂着轻松的笑容。于是,当最后一个同学放下双手时,我播放了视频《永不放弃》,刚开始同学们都开心的看着,因为课堂上看视频对他们而言永远是最希望的事情,可是慢慢的,一分钟、两分钟……所有人的表情开始凝重了,当视频结束之时,班上在也没有了之前的轻松愉快,再也没有那种轻松的笑容,那一刻我让他们把这一刻最深刻的想法写下来与自己分享,结果,全班都只听见沙沙的笔迹声,所有人都在写,因为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感受的最深刻。才能有话可说。当离下课还有八分钟的时候,我让全班同学选八本一样的书,这一次要搞举国头顶,更重要的是,这一次要坚持到下课,事实上,八本书的重量足以在三分钟之内让人手软,但是同学们依然做到了,甚至有的同学举起的重量远远超过了八本,我相信,这一节情境创设作文课,不仅仅让他们有话可写,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对生命的热情。果然,此次作文,有很多优秀的篇章涌现。
  当然,这远远不是一堂课、一次训练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训练。如,在自然景物情境中,训练学生不仅是身体和自然的接近,而且是心灵的契合与倾听;在社会人群情境中,要强化训练学生的角色意识,要懂得珍视、尊敬、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和责任。而教师的巧妙设境,又是点燃学生生命激情的必要条件,是激情燃烧的在场环境。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共生效应”,即在集体讨论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在热烈的思维碰撞中,产生顿悟的火花,灵感突至,悟源广开,会呈现强烈的情感活动。
  (二)荡起想象的轻舟
  教师设境再充盈,也会有很多情境空白需要学生用想象去填充。而填充空白,是以学生对设境产生情感接纳为前提的,是学生在充分挖掘、玩味那些不相关联的、沉默无言的因素的基础上,驱遣想象,激活思维的结果。这同时也是学生走进情境的重要标志。
  至于指导学生对所设情境进行拓展性和延伸性想象训练,前者是让学生在对情境再造性想象的同时,从空间角度延展拓开,引起更丰富的想象。如一位老师在创设情境的作文课上,她让学生看向窗外,“窗外”依然是那些司空见惯的景象,丝毫没有变,可是此刻,那些风景却在学生们的想象中变化了形象,有的同学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的那一份静谧、宁静;有的同学看到了房屋街道中的人生百态;有的同学看到了山林掩映的那一处茂盛。这些都源自于他们的想象,将眼前的景进一步的拓展。接着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延伸性的想象训练,如果说之前我们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窗子,那么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再把学生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因此这堂课无疑是成功的,通过想象,将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为他们的写作打开了一扇窗户。
  二、指导延展情境
  在情境作文教学训练中,感知、体验只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而描摹情境。写出优秀的文章才是目的。体验和感知情境并不等于能描摹情境、成功作文。鉴于此,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描摹情境要细腻丰富
  生活中往往被认为不值一提的小事、琐事。情境的表现形式不外乎特定的时间(如春天的清晨)、特定的环境(如新雨后的山中)、特定的故事情节(如去山上砍柴)等要素的组合。表现它们就需要很多技巧,包括:文章常用的表現手法(如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想象、排比等),文章布局技巧(如断续、虚实、庄谐等)的成功运用。
  (二)因势造境、延展情境要敏捷贯通
  如果说生动细腻动情的描摹情境是优秀作文的基点的话,那么以教师所设情境为起点,敏捷贯通地延展情境,会使文章峰回路转,摇曳多姿,充盈着一种动态美和层次美。
  (三)体验情境要深入,写作姿态要端正
  能够脱颖而出、让人击节称赞的文章,学生的体验必然深,立意必然新。
  若写作是一座高山,我们要勇于攀登,更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情境创设可以帮他们找到一条有话说、有事讲的写作之路,打开思维的窗户,让同学们不在为写作而苦恼、烦恼!这也要求老师们认真设计,积极引导。
其他文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语文乐学课堂,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和正确的引导,这既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对新时期教师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对学
没有诵读,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积累、对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思想情感的体验和感悟便无法实现,作文水平更无从提高.因而,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让我们一起重
素质教育也有测试.测试是教育领导机构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依据,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语文测试来说,作文的份量越来越重.低年级有说话作文,看图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多,心理问题突出.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贴近生活化,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实践几个方面提出了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创新素质作为时代发展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然成为当前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摘 要 追问,是教师根据教学互动的情况有针对性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的一种教学策略,也就是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刨根问底”。适时“追问”,既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追问;课堂;教学;适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211-01  一
自从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后,我在教学中就一直存在一个疑惑:小学英语语法知识该不该教,如何教.大家都知道,对于成人来说,英语语法知识是枯燥难懂的,更何况对于十多岁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