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从例题中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38-01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把知识与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联系起来的纽带。好的例题能引导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搭建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扩大知识网络。通过例题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以点带面,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探寻并掌握学习的“捷径”,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结合实际,精选例题
  选择恰当的例题,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教学智慧。教材中的例题是专家与学者精心设计后设置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我们应重视课本例题的使用。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课本的例题并不是我们“唯一”和“必须”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实生活经验是我们选择和设置例题的根本出发点。如果例题并不适合你所教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就要补充合适的例题、或调换例题,甚至放弃原有的例题。要选择恰当的例题就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你的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外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大胆而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能够在茫茫题海中“慧眼识珠”,甄选出师生所需要的例题。
  二、注重变式,培养能力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习惯于套用自己熟知的解题模式,造成思维的僵化和狭隘,因而例题的教学要求“变”、求“活”。在鼓励学生得出不同解法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条件、结论、情境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变通,培养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一)注重例题的一题多解(证)
  一题多解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变式训练。对同一个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达到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课堂上对学生的各种解法,我都给予了鼓励和表扬。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同学们很容易发现解法四简便易行,自己被“证两条线段相等,证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局限,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解法的灵活性,使他们能跳出自己的小圈子,走进更广阔的天地。
  (二)注重例题的一题多变
  在讲解例题时,我们要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注重例题的变化,加大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对例题的变式可通过改变条件和结论,图形变式,类比和拓展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探讨,把一个题变成一类题,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达到使学生解一题,会一类的目的。
  三、注重规律的总结,探寻学习的“捷径”
  数学题海浩瀚无边,很多学生深陷其中,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为解决学生的困境,我们要为学生开辟“捷径”——总结规律。例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是各种习题的“原型”,通过例题中规律的总结,使学生熟知并掌握了某类题的解题规律,就会在解题时领先一步。
  例:(九年级28.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增长率问题)
  因为教材正文中引例的计算不简便,不利于整个解题过程的操作与展示,我把课后的练习题设置为例题。
  例:某饮料厂1月份生产饮料的产量为500吨,3月份上升到720吨,求这个饮料厂2月份和3月份产量的平均增长率。
  分析:设平均增长率为x,1月份产量为500吨,2月份产量为500(1+x)吨,3月份产量为500(1+x) (1+x)即500(1+x)2吨,列方程500(1+x)2=720
  解题之后,延伸分析:如果1月份产量为a吨,3月份产量为b吨,则2月份产量为a(1+x)吨,3月份产量为a(1+x) (1+x)即a(1+x)2吨,列方程a(1+x)2=b
  总结平均增长率问题规律:a(1+x)n=b 其中a为增长的初始数据,n为增长的次数,b为增长后的最终数据,如果是降低百分率问题,只需将加号变为减号即可。有了这个公式,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四、注重例题的讲评,講究技巧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适时引导和及时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突破思维瓶颈。在进行例题讲解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教师素养,激发探索热情
  在讲解例题时,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很重要,单一的语调、无表情的面孔、慢吞吞的举止无异于“催眠曲”,很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形体语言要丰富得体,讲解要饱含激情,同时要运用适当的“留白”,由衷的“赞赏”,巧妙的“设疑”和迭起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心底深处的震撼。
  (二)借助例题培养学生的读题和审题能力
  正确读题和理解题意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在例题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题,同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正确的提取数学信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题要引导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理清题意,找准信息。
  (三)重视解题过程,及时总结归纳
  例题的讲解要注重过程,充分展示出审题、搜集数学信息、寻求突破口、理顺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流程,使学生对解题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感知,从中领悟解题方法,积累经验。另外我们要通过例题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解题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从而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方法,开启智力思维。
  (四)讲究“讲”的技巧
  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抓准“讲”的时机,讲究“讲”的技巧。我们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尽量少讲,但并不是不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当讲则讲,针对学生感到疑惑的地方和思维的关口进行适时的点拨和精要的讲解。在讲解时要力求句句讲到点子上,字字落到能力上,点点说到心里去。当然我们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包办”学生的探究,要给学生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并及时的发动学生共同交流,使师生达成共识。可以说对例题的讲解既需要教师“点”的适当,又需要教师 “讲”的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梳理当下幼小衔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家园合作在协助幼小衔接平稳过渡中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最后提出了基于家园合作的促进幼小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合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64-02  近年来,幼小衔接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期刊
【摘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内在动机主要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只要通过内动力才能激发外在的动因,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多思、深思,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
期刊
PTFE微孔膜是一类新型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出色的防水、透湿等特性,在化工、电子、医学等众多领域都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纯PTFE膜力学强度及亲水性等性能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PTFE微孔膜的改性引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
   本研究以PTFE乳液树脂为原料,ZrO2微纳米粉体为增强体,采用机械拉伸法制备出ZrO2/PTFE复合微孔膜,系统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对于复合微孔膜孔隙率、结晶度和拉伸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复合微
【摘要】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只使用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进行教学所收到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积极使用体态语,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本文在对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课堂中使用体态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了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课堂体态语的使用策略,为提升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体态语;路径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88-01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感到缺乏专业指导,完全靠课程改革学者、专家来指导是不可能也是不实现的。把学校全部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参观考察,在一些小学校财力又是难以承受的。尤其在一些办学规模小的学校,这些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少,得不到信息的交流。大
期刊
【摘要】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教学,更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健全的人格与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应该成长为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又脚踏实地、勤恳上进,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一代有为青年。  【关键词】变化;备考;人格;情怀;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94-01  
期刊
【摘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紧扣心弦,但扎实的课堂才是根本。教师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直到放手。“三尺讲台”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的活力源泉,主人翁。唯有教师的“爱和责任”,才能唤起、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学生;爱  【课题项目】本文中的内容节选于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重点课题《贫困山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研究发展》。编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05-01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所以,語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识记一定量的字词,教几篇课文,背几篇诗文,写几篇作文了事,只有真正回归生活的语文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所以,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贴近生活,把语文和现实世界结合起来,用时尚鲜活的生活来补充相对滞后呆板的语文教材,才能真正达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期刊
【摘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有强烈交往意识、信息万变的科会,交往活动是21世纪人的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只有通过交往,开放自己,大量吸收社会信息,丰富情感体验,接受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才能得以顺利发展。而现在大部分学生不愿甚至不会与人交往。因此,小学教育强化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顺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从教学实践出发,初步探讨一下口语交际训练的几点做法。  【关
期刊
【摘要】小学英语教育匮乏,我们必须大力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文化素养,打造高效課堂。英语教学“七步法”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好英语“七步法”中的导课环节,在预习旧知和学习新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七步法;实物;思维导图  【基金项目】本文中的内容节选于河南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的重点课题《贫困山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研究发展》。编号:JC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