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正式入夏半个月了,每天晚上都要给阳台的花浇上两大脸盆的水,才能安抚被高温蒸腾得没有一点水分的土壤。在春天疯长的植物们,最近也开始“稳重”很多,对长高和结果这件事变得很佛系。
其实这个夏天的开始让我有点难受,被口罩闷着,下巴史无前例地冒出很多痘痘,每天下班都在镜子前和它们做斗争。但有天出门,站在阳台的正下方,看着被烈日铺满的马路,脑袋突然蹦出的画面是:此刻我头顶的花花们,一定正在雀跃地沐浴在烈日下。想着这个画面,即使戴着口罩走在太阳底,也挡不住我对夏天的感激。
直到今年春节,看到养花博主说春天时要把绣球所有叶子摘掉,让每一个芽点能暴露在光下,它才能重新生长。
我按着这个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就看到了变化。先是长出了嫩绿的芽点,过几天长出一寸指节长的侧枝,再过几天,破开了第一片叶子。疫情在家办公,每到发出方案等反馈的时候,我就会跑去阳台看看她有什么新变化。
绣球在今年三月正式开了第一朵花,养了一年,才知道绣球不是一下子就成色的,而是从绿色慢慢过渡,也才知道在阳台待了一年的绣球是粉色的,那种很秀气的粉。
到现在,作为阳台的颜值担当,绣球已经开了五朵花了。我把当初贴在她身上过来的“无尽夏”标签贴在现在的盆上,这名字真好,夏天的所有生命力,好像都浓缩在这三个字里。
刚毕业第一年,买过一把向日葵种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即将拥有一丛向日葵。结果那一小撮向日葵刚冒了些芽,就像发现此地不宜久留一樣,决绝又一致地倒成一片,离开了我。
之后四年,即使看到有人把自家花园的向日葵po上网,我也完全不为所动,我是真的被向日葵伤得很深……
五年后再种上向日葵纯属意外。
过年期间计划种蔬菜,在淘宝斥巨资买了一堆花盆。其中一份快递里,店家送了我几颗种子,是长得像瓜子一样的东西。我随意把它播到小花盆里,就再也没管过了。
过了一段时间,花盆开始冒芽,又过一段时间,小苗变壮了好多,枝干毛茸茸的。我问爸,这是什么,这是瓜吗?等不到回复,直接去淘宝问,店家——是向日葵哦!
网络对面,是一个开心到快失控的买家
我在阳台兴奋到跺脚,这时等来爸的回复:“瓜”。 哎,原谅他,农二代只认蔬菜,认不了花。
知道是向日葵后,我这个大小眼,马上给她们换了个大盆,细心呵护起来。
她也很给面子,一直蹭蹭蹭地疯长,至今都是全阳台最高的植物。最近,她终于开出第一朵花,就是可能性格太内向,我从来没见她向着太阳长过。
每天晚上做完第二天的饭,洗好澡,去阳台晾衣服,向日葵的花盘垂下来,和它深情对视的我,总有种老母亲看到孩子长大的那种欣慰感。
我种活了向日葵耶!而且是从0到1!这简直是我种植生涯的巅峰时刻 之一!
买的苗刚到时,黄瓜是长得最精神的。事实证明,它是抱着要出人头地的野心到我家来的。
从刚来到收成,这家伙居然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没有人要你这么赶呀朋友!)搞得我总觉得旁边的橄榄,就是被同辈制造的压力击垮,才一直萎靡不振,得过且过的……
不过也因为这种3倍速的成长速度,在那段接连比稿的日子里,每天加班回来看到黄瓜叶子又长大了,都会瞬间忘记工作烦恼。背着包还没来得及脱袜子的深夜,在阳台把叶子捧在手心,觉得自己富可敌国。
黄瓜是第一个结果的。每天上班前,我都会先去阳台给他拍一张成长日记。有两天漏拍了,等第三天再见,他就已经是能收成的身材了。虽然不知道是品种不对还是漏了什么关键程序,等到终于吃上黄瓜时,并没有“自己家种的黄瓜就是不一样”的感叹。
但,俗话说得好,相见即是缘嘛,后来每次出去玩,只要在菜地看到黄瓜,我会马上辨认出来,像抢答一样指着叶子说:“这个我认识,这是黄瓜!”
爸妈都不喜欢秋葵,所以妈没在家做过,直到我毕业后,才第一次吃到秋葵。
“这个菜黏糊糊的,好恶心!”吃到秋葵的第一口,它就被我拉进黑名单。
而偏偏合租的两个室友很喜欢秋葵。每次一起吃饭,我都会绕开这道菜,轮到他们上菜,也会把菜摆在离我远一点的地方。
直到有次一起出去吃饭,太饿了,室友点的凉拌秋葵第一个上桌,忍不住吃了一口。从盛夏烈日走进空调房,拌着辣椒和酱油的秋葵意外的爽口,从此我也变成一个吃秋葵的人。
后来,我在友邻的广播看到类似的故事。
他说曾经去吃南京大排档,和朋友都觉得特别难吃,逢人就说要避雷。但后来客户请吃饭又到了那里,发现其实那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店,忍不住连着吃了好多顿。他说:遇见不好吃的菜,有的人会说“这东西太难吃了!”但有的人却会说“嗯,这菜我还吃不出它的好来!” 味觉是流动的,人生也是,要流动地看待事物,才活泼,才可爱,才有弹性。
我一直记得这个故事,开始对很多东西都不再一味地否定,只是——我还没发现它的好来。
说回秋葵,那次之后,我成了一个会买秋葵的人。今年,我又成为一个种秋葵的人。
秋葵很省心,笔挺挺地长着,叶子也平平展展,一副优等生的样子。有天早上起来去阳台,看到秋葵开了一朵白色的花,几片白色花瓣螺旋式地展开,花芯红绒绒的,枝干有很多小水珠。起初我以为是露珠,手指轻轻一碰,就跟到了手上,是有点弹性的小珠子。结合秋葵粘腻的内在,他也算是表里如一了。
过几天花开败落下,那个位置会有一个小圆头,等它再长长,就是秋葵该有的身材了。
其实秋葵产量很低,但实在长得太有气势了,整一株就很有种的样子,在阳台放着,很有排面。
自从我的米粉汤改版升级,从此冰箱里总有番茄,每顿一颗,炒完做成的汤底特别鲜甜。
不像秋葵,番茄从小就长得歪歪扭扭的,不是很正经的样子。在没结果前,靠近番茄的叶子,就已经能闻到浓浓的番茄味了,如果用手把枝干扶正,一定会弄得满手都是它的味道。
有了黄瓜的对比,总觉得番茄结果得特别慢,刚长出的小番茄时我还大肆炫耀了一圈,之后就再也没有变动,番茄是一直在长的,只是从来没有变红的迹象。
前段时间,看见一个喜欢的品牌在招聘,一看工作地点在大理,第一反应——不行啊,家里的番茄还没熟呢……
辣
如果有人说想种菜,又怕种不好,我一定会跟她推荐种辣椒!连苗都不用买,拿一颗市场买来的小米椒去阳光下暴晒,晒干了剥开把辣椒籽撒到土里,就完成了所有程序。
用这个方法,我在18年收成了一波辣椒。去年冬天在盆里又撒了一把辣椒籽,等了很久没有动静。过了一个春节,天慢慢暖起来,接收到春天信号的辣椒籽,在土里商议完毕,终于全员冒出了小脑袋来。
辣椒也是那种笔挺挺的长法,用怡婷的话来说:“这辣椒长得特别有风骨”。微风吹来,叶子利利落落地飘,也像武侠电视剧里的刀片。
这一次种辣椒用了一个5加仑的盆,空间够大,三个月后,枝头就挂满了辣椒。
除了皮实,辣椒还有一个优点,其他的蔬菜都是“年抛”,只有辣椒,一年接一年,可以一直生长,是像传家宝一样的存在。
入夏后,我时不时就会煮一锅绿豆沙冻在冰箱,周末大家各盛一碗,走到阳台一边喝,一边聊着番茄什么时候才会变红、黄瓜又在看不到的地方长了好大一根。
19年找的这个房子,其实超出了我的预算,但除了地段,最让我心动的是这个采光很好的阳台。当时中介小哥在旁边说着些装修和其他一些什么,我站在空空的阳台,脑子里想的是这里种满花的样子。后来看了很多套房子,還是总想着这个阳台,咬咬牙,回过头租了下来。
这一年,每天七点多下班,回家吃饭,做第二天的午饭,铲屎,洗头洗澡,每天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幸福的一步,就是去阳台浇花和晾衣服。夏天的风吹着茉莉,把香气吹得四处飘散,在花香中晾完衣服,开始像老农民巡视自己的地一样巡视着阳台:辣椒的小白花落了,茉莉又有新的花骨朵,绣球悄悄变粉了,米兰一日一日地绿着,碰碰香一直很乖巧,而橄榄还是很高冷。
每晚十一点,远处的小蛮腰亮起晚安,秋葵花瓣合拢,阳台静静等待新的一天。
我只是这座城市平平无奇的一个小职员,每晚在阳台的这一刻,却觉得像整个城市最幸福的人。
在《慢煮生活》里,汪曾祺写过他外祖父的空房,那是一间收拾得很清爽的房子,窗明几净。檐外有几颗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
这五个字真好,光是在心里默念,就有种让人松弛下来的能量。
在还没能拥有这样的地方前,每天在阳台静静站一会,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休息了。
其实这个夏天的开始让我有点难受,被口罩闷着,下巴史无前例地冒出很多痘痘,每天下班都在镜子前和它们做斗争。但有天出门,站在阳台的正下方,看着被烈日铺满的马路,脑袋突然蹦出的画面是:此刻我头顶的花花们,一定正在雀跃地沐浴在烈日下。想着这个画面,即使戴着口罩走在太阳底,也挡不住我对夏天的感激。

直到今年春节,看到养花博主说春天时要把绣球所有叶子摘掉,让每一个芽点能暴露在光下,它才能重新生长。
我按着这个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就看到了变化。先是长出了嫩绿的芽点,过几天长出一寸指节长的侧枝,再过几天,破开了第一片叶子。疫情在家办公,每到发出方案等反馈的时候,我就会跑去阳台看看她有什么新变化。
绣球在今年三月正式开了第一朵花,养了一年,才知道绣球不是一下子就成色的,而是从绿色慢慢过渡,也才知道在阳台待了一年的绣球是粉色的,那种很秀气的粉。
到现在,作为阳台的颜值担当,绣球已经开了五朵花了。我把当初贴在她身上过来的“无尽夏”标签贴在现在的盆上,这名字真好,夏天的所有生命力,好像都浓缩在这三个字里。
向日葵
刚毕业第一年,买过一把向日葵种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即将拥有一丛向日葵。结果那一小撮向日葵刚冒了些芽,就像发现此地不宜久留一樣,决绝又一致地倒成一片,离开了我。

之后四年,即使看到有人把自家花园的向日葵po上网,我也完全不为所动,我是真的被向日葵伤得很深……
五年后再种上向日葵纯属意外。
过年期间计划种蔬菜,在淘宝斥巨资买了一堆花盆。其中一份快递里,店家送了我几颗种子,是长得像瓜子一样的东西。我随意把它播到小花盆里,就再也没管过了。
过了一段时间,花盆开始冒芽,又过一段时间,小苗变壮了好多,枝干毛茸茸的。我问爸,这是什么,这是瓜吗?等不到回复,直接去淘宝问,店家——是向日葵哦!
网络对面,是一个开心到快失控的买家
我在阳台兴奋到跺脚,这时等来爸的回复:“瓜”。 哎,原谅他,农二代只认蔬菜,认不了花。
知道是向日葵后,我这个大小眼,马上给她们换了个大盆,细心呵护起来。
她也很给面子,一直蹭蹭蹭地疯长,至今都是全阳台最高的植物。最近,她终于开出第一朵花,就是可能性格太内向,我从来没见她向着太阳长过。
每天晚上做完第二天的饭,洗好澡,去阳台晾衣服,向日葵的花盘垂下来,和它深情对视的我,总有种老母亲看到孩子长大的那种欣慰感。
我种活了向日葵耶!而且是从0到1!这简直是我种植生涯的巅峰时刻 之一!
黄瓜
买的苗刚到时,黄瓜是长得最精神的。事实证明,它是抱着要出人头地的野心到我家来的。
从刚来到收成,这家伙居然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没有人要你这么赶呀朋友!)搞得我总觉得旁边的橄榄,就是被同辈制造的压力击垮,才一直萎靡不振,得过且过的……
不过也因为这种3倍速的成长速度,在那段接连比稿的日子里,每天加班回来看到黄瓜叶子又长大了,都会瞬间忘记工作烦恼。背着包还没来得及脱袜子的深夜,在阳台把叶子捧在手心,觉得自己富可敌国。
黄瓜是第一个结果的。每天上班前,我都会先去阳台给他拍一张成长日记。有两天漏拍了,等第三天再见,他就已经是能收成的身材了。虽然不知道是品种不对还是漏了什么关键程序,等到终于吃上黄瓜时,并没有“自己家种的黄瓜就是不一样”的感叹。
但,俗话说得好,相见即是缘嘛,后来每次出去玩,只要在菜地看到黄瓜,我会马上辨认出来,像抢答一样指着叶子说:“这个我认识,这是黄瓜!”
秋葵
爸妈都不喜欢秋葵,所以妈没在家做过,直到我毕业后,才第一次吃到秋葵。
“这个菜黏糊糊的,好恶心!”吃到秋葵的第一口,它就被我拉进黑名单。
而偏偏合租的两个室友很喜欢秋葵。每次一起吃饭,我都会绕开这道菜,轮到他们上菜,也会把菜摆在离我远一点的地方。
直到有次一起出去吃饭,太饿了,室友点的凉拌秋葵第一个上桌,忍不住吃了一口。从盛夏烈日走进空调房,拌着辣椒和酱油的秋葵意外的爽口,从此我也变成一个吃秋葵的人。
后来,我在友邻的广播看到类似的故事。
他说曾经去吃南京大排档,和朋友都觉得特别难吃,逢人就说要避雷。但后来客户请吃饭又到了那里,发现其实那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店,忍不住连着吃了好多顿。他说:遇见不好吃的菜,有的人会说“这东西太难吃了!”但有的人却会说“嗯,这菜我还吃不出它的好来!” 味觉是流动的,人生也是,要流动地看待事物,才活泼,才可爱,才有弹性。
我一直记得这个故事,开始对很多东西都不再一味地否定,只是——我还没发现它的好来。
说回秋葵,那次之后,我成了一个会买秋葵的人。今年,我又成为一个种秋葵的人。
秋葵很省心,笔挺挺地长着,叶子也平平展展,一副优等生的样子。有天早上起来去阳台,看到秋葵开了一朵白色的花,几片白色花瓣螺旋式地展开,花芯红绒绒的,枝干有很多小水珠。起初我以为是露珠,手指轻轻一碰,就跟到了手上,是有点弹性的小珠子。结合秋葵粘腻的内在,他也算是表里如一了。
过几天花开败落下,那个位置会有一个小圆头,等它再长长,就是秋葵该有的身材了。
其实秋葵产量很低,但实在长得太有气势了,整一株就很有种的样子,在阳台放着,很有排面。
番茄
自从我的米粉汤改版升级,从此冰箱里总有番茄,每顿一颗,炒完做成的汤底特别鲜甜。
不像秋葵,番茄从小就长得歪歪扭扭的,不是很正经的样子。在没结果前,靠近番茄的叶子,就已经能闻到浓浓的番茄味了,如果用手把枝干扶正,一定会弄得满手都是它的味道。
有了黄瓜的对比,总觉得番茄结果得特别慢,刚长出的小番茄时我还大肆炫耀了一圈,之后就再也没有变动,番茄是一直在长的,只是从来没有变红的迹象。
前段时间,看见一个喜欢的品牌在招聘,一看工作地点在大理,第一反应——不行啊,家里的番茄还没熟呢……
辣
如果有人说想种菜,又怕种不好,我一定会跟她推荐种辣椒!连苗都不用买,拿一颗市场买来的小米椒去阳光下暴晒,晒干了剥开把辣椒籽撒到土里,就完成了所有程序。
用这个方法,我在18年收成了一波辣椒。去年冬天在盆里又撒了一把辣椒籽,等了很久没有动静。过了一个春节,天慢慢暖起来,接收到春天信号的辣椒籽,在土里商议完毕,终于全员冒出了小脑袋来。
辣椒也是那种笔挺挺的长法,用怡婷的话来说:“这辣椒长得特别有风骨”。微风吹来,叶子利利落落地飘,也像武侠电视剧里的刀片。
这一次种辣椒用了一个5加仑的盆,空间够大,三个月后,枝头就挂满了辣椒。
除了皮实,辣椒还有一个优点,其他的蔬菜都是“年抛”,只有辣椒,一年接一年,可以一直生长,是像传家宝一样的存在。
入夏后,我时不时就会煮一锅绿豆沙冻在冰箱,周末大家各盛一碗,走到阳台一边喝,一边聊着番茄什么时候才会变红、黄瓜又在看不到的地方长了好大一根。
19年找的这个房子,其实超出了我的预算,但除了地段,最让我心动的是这个采光很好的阳台。当时中介小哥在旁边说着些装修和其他一些什么,我站在空空的阳台,脑子里想的是这里种满花的样子。后来看了很多套房子,還是总想着这个阳台,咬咬牙,回过头租了下来。
这一年,每天七点多下班,回家吃饭,做第二天的午饭,铲屎,洗头洗澡,每天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幸福的一步,就是去阳台浇花和晾衣服。夏天的风吹着茉莉,把香气吹得四处飘散,在花香中晾完衣服,开始像老农民巡视自己的地一样巡视着阳台:辣椒的小白花落了,茉莉又有新的花骨朵,绣球悄悄变粉了,米兰一日一日地绿着,碰碰香一直很乖巧,而橄榄还是很高冷。
每晚十一点,远处的小蛮腰亮起晚安,秋葵花瓣合拢,阳台静静等待新的一天。
我只是这座城市平平无奇的一个小职员,每晚在阳台的这一刻,却觉得像整个城市最幸福的人。
在《慢煮生活》里,汪曾祺写过他外祖父的空房,那是一间收拾得很清爽的房子,窗明几净。檐外有几颗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
这五个字真好,光是在心里默念,就有种让人松弛下来的能量。
在还没能拥有这样的地方前,每天在阳台静静站一会,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