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可以说,教学语言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教学语言要讲究启发疏导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的火花,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要善于预设疑问性、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大家都知道,学生思维的过程应该源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好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启发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捷径。近年来,教学的返璞归真、生态课堂成了我们品德课的追求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享受成长的地方。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朴实无华的课堂,它也许不完美,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智慧的增长和语言的魅力。而要实现这个并不高的目标,我们教师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各级各类的评优课堂,在课堂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听到教师那大段设计精美、充满激情的语言,在独特的环境中或许会令人心潮澎湃,可是这些语言真的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吗?能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吗?这真的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的。如果课堂的展示是以牺牲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学和教学语言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课堂语言要生活化,要和学生真诚交流。
二、教学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
同样的课堂,有的教师上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如同嚼蜡;有的教师上得妙趣如生,学生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僵化呆板,有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认为:“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她正是用自己优美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粘住学生的。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听得如痴如醉,久久回味。于老师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激情,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不乏趣味幽默,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教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语言要注重赏识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的心理,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管是评价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讲究语言艺术。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任何时间都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又如当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教师应该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重新思考的信心。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但是,我认为,激励性的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科学地进行激励,不能对于每个学生回答了任何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就给予一些“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会听腻,也表现了教师的虚夸,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要妙用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印象,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有语言外,还要辅以体态语言。如:注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有经验的教师用眼扫视一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目光批评比语言责备更有效。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或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精彩的课堂教学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打造一节精彩的课堂。
一、教学语言要讲究启发疏导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的火花,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要善于预设疑问性、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大家都知道,学生思维的过程应该源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好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启发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捷径。近年来,教学的返璞归真、生态课堂成了我们品德课的追求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享受成长的地方。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朴实无华的课堂,它也许不完美,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智慧的增长和语言的魅力。而要实现这个并不高的目标,我们教师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各级各类的评优课堂,在课堂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听到教师那大段设计精美、充满激情的语言,在独特的环境中或许会令人心潮澎湃,可是这些语言真的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吗?能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吗?这真的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的。如果课堂的展示是以牺牲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学和教学语言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课堂语言要生活化,要和学生真诚交流。
二、教学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
同样的课堂,有的教师上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如同嚼蜡;有的教师上得妙趣如生,学生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僵化呆板,有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认为:“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她正是用自己优美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粘住学生的。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听得如痴如醉,久久回味。于老师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激情,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不乏趣味幽默,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教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语言要注重赏识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的心理,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管是评价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讲究语言艺术。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任何时间都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又如当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教师应该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重新思考的信心。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但是,我认为,激励性的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科学地进行激励,不能对于每个学生回答了任何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就给予一些“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会听腻,也表现了教师的虚夸,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要妙用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印象,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有语言外,还要辅以体态语言。如:注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有经验的教师用眼扫视一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目光批评比语言责备更有效。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或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精彩的课堂教学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打造一节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