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优化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语言愈来愈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上好一堂课,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可以说,教学语言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成败。
  一、教学语言要讲究启发疏导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的火花,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要善于预设疑问性、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大家都知道,学生思维的过程应该源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好的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将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启发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入门捷径。近年来,教学的返璞归真、生态课堂成了我们品德课的追求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体验生活、享受成长的地方。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朴实无华的课堂,它也许不完美,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涌动、智慧的增长和语言的魅力。而要实现这个并不高的目标,我们教师的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各级各类的评优课堂,在课堂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听到教师那大段设计精美、充满激情的语言,在独特的环境中或许会令人心潮澎湃,可是这些语言真的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吗?能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吗?这真的需要我们仔细斟酌的。如果课堂的展示是以牺牲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学和教学语言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课堂语言要生活化,要和学生真诚交流。
  二、教学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
  同样的课堂,有的教师上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学生感到索然寡味,如同嚼蜡;有的教师上得妙趣如生,学生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相同。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僵化呆板,有的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生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认为:“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她正是用自己优美生动富有魅力的语言去粘住学生的。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往往听得如痴如醉,久久回味。于老师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激情,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语言生动形象的同时也不乏趣味幽默,实践证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教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语言要注重赏识激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的心灵,掌握学生的心理,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管是评价学生,还是批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讲究语言艺术。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任何时间都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教师的一句“你真棒”,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又如当学生的回答与正确答案相去甚远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教师应该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给了学生重新思考的信心。学生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鼓励的环境之中,思维才能变得活跃,解决问题才会标新立异。
  但是,我认为,激励性的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科学地进行激励,不能对于每个学生回答了任何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就给予一些“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会听腻,也表现了教师的虚夸,根本起不到任何激励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要妙用体态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言,55%来自面部表情。可见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加深印象,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有语言外,还要辅以体态语言。如:注视,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用目光注视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建立视线联系要平视,不要仰视或俯视。教师的目光多是信赖的,鼓励的,赞扬的,但也有批评的,否定的,种种目光都使学生心领神会,从而受到教育、启发。有经验的教师用眼扫视一下,课堂就会安静下来,“此时无声胜有声”,用目光批评比语言责备更有效。教室毕竟和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如走近学生,用手轻拍学生的肩,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或背,以示鼓励;手掌向上,要求学生站起来,手掌向下,要求学生坐下;举起学生的作业,以示赞赏等等。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丰富的知识积淀、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精彩的课堂教学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打造一节精彩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趋势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深入,语文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进展。过去,学习语文和教学语文对师生而言都曾令人难以把握,“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眼中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利用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社
阅读教学是搜集和处理信息,是认识世界和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获得审美特点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更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友好对话的过程。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就小学毕业生而言,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100万字以上。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内阅读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得到有效的补偿。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必须把课内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
摘 要: 如何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尝试中,以探究为抓手,不仅有效实施了这一学习方式,而且因探究而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教学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教学方式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它完全改变了过去学生接受式学习的被动局面。在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最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语文学科的教师都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并对“如何形成高效的课堂”进行了探索,本文在对提高学习效率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后,从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的备课水平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方面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转变观念 语文学习
光抑制是导致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作物光合生产力降低的关键因素,发掘并克隆水稻的光保护基因,对于推动水稻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提高分子育种水平并最终实现水稻增产有着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意义。 本文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水稻光抑制条件下的基因差异表达,筛选并克隆了3个差异表达片段,编号为Z8、Z9和Z10。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3个cDNA片段均为阳性克隆。基因库同源性探测表明:Z8和Z9分别
第一部分:宿主细胞对LPS刺激的应答机制中金属蛋白酶结构域和解整合素结构域的表达及某分子生物学意义;目的:研究炎症诱导剂和抑制剂对宿主细胞反应性的影响,深入探讨炎症机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以“儿童的立场”为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借动态生成调整预设,据课堂反馈深入反思。教学才会有效,课堂才会生成精彩。  关键词: 儿童视角 个性差异 动态生成 课堂反馈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孩子反复诵读文本,适时将文章中描写人物的相关语句或横向或纵向地放在一起让学生来品读、把玩、咀嚼,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品评人物性格的同时初步地领悟文章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