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粒子加速器,就活不下去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家用粒子加速器来回答基础物理学的问题——宇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物体具有质量等。很多粒子加速器个头巨大,在芝加哥附近的费米实验室里的万亿电子伏加速器Tevatron的周长有六公里,而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则还要再大四倍,并且,它们都非常昂贵。
  在某些方面,它们是纯研究用仪器的典范。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些机器在研究之外一无是处的话,你就out了。
  早在几十年前,粒子加速器就逐渐走出实验室、渗入到了工业界,而且科学家们还在不断设想新的应用方式。下面,就是美国费米实验室主任罗伯特·柯法特及其同事讲述的10个少有人知的粒子加速器的应用。
   No.1
  牛奶盒子,加速器封口
  加速器用电磁力加速带电粒子,所得的粒子束可以沿设定的方向运动——就算它们离开了加速器也一样。当带电粒子经过一个原子,它可以同这个原子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把它们从原先的轨道中踢走,同时破坏掉化学键。
  这样,某些化合物会分解掉,有些则会发生聚合。后者是粒子加速器被应用到工业界最早的例子,这项应用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给薯片袋子和牛奶盒子封口。薯片袋子由两层用胶水粘在一起的铝箔制成。这种胶水在工业传送带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干——但电子束可以让这一切瞬间发生,让胶水迅速聚合。
   No.2
  将天然气变成石油
  每年都有数百万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被燃掉或被排掉而没有被传送到市场,这造成了大量污染和浪费。根据美国西部价值项目估计,2013年美国浪费的天然气足够支持洛杉矶或者芝加哥全年用度。
  在回收利用天然气方面,化学反应可将天然气转化成液态烃或者石油,但这个过程要求很高的温度和压力,只有大工厂才能实现。加速器则可通过用电子束打破碳氢键的方法来实现同样的目标,从而使得天然气重新结合成链状聚合物。这个过程在理论上是可以奏效的,但目前仍停留在设想阶段——还没有建成的原型。
   No.3
  消灭波菜里的大肠肝菌
  如果你看见包装袋上有这个叫做“Radura”的标志,则说明该食物已接受过电子束的辐照灭菌。超过40个国家利用这项技术杀死苹果、草莓、菠菜等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等微生物。这种通过粒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经校正后可以摧毁病原体,但是不会影响产品本身。
  分子越复杂,越容易被电子束打碎——细菌的DNA要比植物的DNA更复杂,所以它们会先被分解掉。不像意外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这种电子束完全在人们掌控之中,并且,也不像质子或中子那样破坏原子核。“当你关掉开关,所有的放射都停止了。”罗伯特说。同样地,电子束还被用在辐照灭菌器中,为医用器具消毒。
   No.4
  变酸雨成肥料
  燃烧煤炭会产生诸如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烟道气体,这些气体会同大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或硝酸,最终以有毒酸雨的形式浇在地球上。但是如果这些氧化物与氨气混合后并接受电子束的放射,它们可以转化成硫酸铵和硝酸铵,也就是普通的肥料。这个过程产生的粉尘状颗粒可以用静电式分离器或者离心式分离器收集,然后施到田里面。
  这个方法能让燃煤更符合环保要求。目前,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的PAVAC公司正致力于率先建成这项技术。
   No.5
  清除污泥及有害激素
  粒子加速器还可以用来清理污泥,它可以清除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的氮和磷以及那些对鱼类有害的激素和抗生素。用电子束照射污泥可以分解里面的药物,把它们变成无害的化合物。电子射线还可以将水离子化,产生H3O和OH的自由基,创造非常利于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环境。这种方法同样可以把复杂的药物化合物分解成基本元素,同时杀死病原体。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迈阿密建造了一座利用加速器清理城市垃圾的试验性工厂。但由于购买处理城市垃圾的垃圾场需要完整(配套)的系统,这座工厂目前尚未进入商业推广阶段。
   No.6
  创造新材料
  分解分子和摧毁病原体的DNA并不是加速器的唯一绝招——它们还可以用来构造新的材料。
  计算机芯片生产依赖一项称为“掺杂”的技术,其中硼和磷离子是用加速器注入到硅层中的。这些离子带正电,所以加速器可以利用电磁场控制这些离子束的方向。然后这些离子穿透硅晶片的表面并被放置在内部的精确位置,这样就会改变材料的导电性。
   No.7
  消灭癌症
  电子束并不是可以用来杀死有害生物的唯一带电粒子,质子也可以消灭肿瘤,适合用于放疗,因为它们比电子的穿透力更强。它们在穿透组织的过程中造成很小伤害,但它停下来的时候就足以杀死细胞。
  质子在路程终点会失去大部分能量并造成最大伤害,这让科学家可以通过调整加速器,将破坏力释放到肿瘤的精确位置。这个概念在1946年由费米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罗伯特·威尔逊提出。将近半个世纪后的1990年,第一个医用质子束加速器在罗马林达大学医学中心开始运作,至今已有超过17000位病人在这里接受了质子治疗。
   No.8
  核反应堆故障防患于未然
  传统核反应堆是临界反应堆——它们会产生过量的中子,需要由控制棒吸收调节。问题是控制棒可能会因机械问题出故障,造成反应失控。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可以直接控制中子的供应,而无需等中子过量之后再想办法消耗。
  在加速器驱动的原子反应堆中,质子束撞击重靶核(铅或者水银)来产生“中子喷泉”,然后再利用这些中子驱动核裂变,这种设计很安全,因为当你关掉加速器时,核反应就停止了。加速器反应堆还可将现存的核废料分解转化成短寿命同位素。目前,欧洲、印度和中国都在研发这种反应堆。
   No.9
  石油用完了?加速器帮你找
  便携式中子发生器(中子管)可通过一种叫做中子测井的技术勘测石油、天然气或水资源。在勘探过程中,中子放到勘探钻井中。当加速器产生的中子穿过钻井周围的土地时,它们同各种原料的原子核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产生的伽马射线可以利用伽马射线探测器检测到,这些信号的强度反应了地下材料的类型。
   No.10
  检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μ介子加速器可以让我们真的穿墙而“看”。μ介子是一种同电子相似的亚原子,但它的质量大得多,可以轻易地穿过厚重的金属墙壁和容器,但它会同核材料发生反应。如果一辆卡车里装有隐蔽的裂变材料,发出的μ介子穿过卡车可以产生出高能的伽马射线从而被检测到。
  这使得μ介子加速器成为识别核威胁的宝贵工具。举个例子,直升机可携带μ介子加速器飞过水面,同时向船只发射μ介子射线,然后就能知道在船上是否有某些特定的核武器。(来源:果壳网 责任编辑/余风)
其他文献
终日窝在封闭的办公环境,上下班高峰挤地铁公交,缺乏运动亚健康,高频次的出差飞行……你可千万别对这些描述白领生存现状的“特定标签”满不在乎。它们很可能是流感传播肆虐的“助推器”。目前是流感高峰期,专家提醒,职场人士应做好公共场所的流感预防措施。最好能够在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既保护自己也有益他人。  职场环境“催生”流感高发  每到流感季节,你是否留意到公共轨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中,各种
别看人家成果斐然就认为人家不睡觉,很多时候你不是时间不够,而是时间被浪费了  长久以来,网上都在流传一种名为“达芬奇睡眠法”的睡眠方法。这种睡眠法得名于身兼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等多个头衔的伟大人物——达芬奇。相传,达芬奇每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睡2小时左右,余下大把的时间从事创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这种睡眠其实是一种多相睡眠(Polyphasic Sleep),意思是把完整的
改善肌肉线条——牛肉 100克牛肉含蛋白质20克以上,牛肉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多,脂肪和胆固醇较低,并且牛肉富含铁和锌,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经常注意铁质的摄取是很有必要的。  远离精神压力——糙米 糙米中富含的B族维生素是皮肤和黏膜的健康卫士;丰富的维生素E,能增强肌肤组织的抵抗力,减少氧化造成的肌肤衰老、松弛,避免色素沉着,使肌肤看起来年轻、明亮。  找对健康油脂——杏仁 杏仁营养均衡
攻克并消灭艾滋病无异于一场殊死搏斗。在来来回回的拉锯战中,人类始终是积极主动进攻的一方。既然吹响了集结号,歼灭之战就不会遥遥无期  从艾滋病病毒被发现的第一天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寻找治疗艾滋病的方法。第一个被发现对艾滋病有效的药物,是1987年应用至今的齐多夫定(AZT或者ZDV),之后多种药物被发现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但这些药物的使用都有问题,就是刚开始能控制艾滋病病毒时,病毒都发生了变异,从
人体自燃———这是真实事件还是凭空捏造?不论相信与否,我们将一同检验证据,看看科学与超自然现象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世界里,身边有各种易燃、易爆的东西。那么,我们的身体会不会突然起火?这种想法存在已久,一些莫名其妙的燃烧现象似乎也证实了人体自燃的发生。  “人体自燃”似乎一直存在  1986年3月26日傍晚,美国纽约州北部的消防员接到报案,请他们去调查一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火灾。
腾讯科技  2020年中国首个太空机器人将进入太空  据相关研究人员透露,中国将于2020年前将其首个太空机器人送往太空执行一系列任务,如给卫星添加燃料、修建空间站等,甚至还可能开展军事任务。  这种机器人拥有设计独特的机械臂,每条机械臂上有数个“关节”,帮助其完成添加燃料的操作。它们将在太空中停留数年,所携油箱足够为多个卫星和飞船添加燃料,这样有效减少了因卫星而导致的太空垃圾。(来源:腾讯科技2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光明和温暖,以此排遣暗夜的漆黑和清冷。  星移斗转,时光飞逝。  曾几何时,在现代城市灯光的包围中,仰望星空渐渐成为都市人的奢求。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星星点灯》的诗意,消弭在灯火辉煌里。  对面幕墙玻璃反射的白光,让你双眸眯起;街角LED显示屏滚动的大字,令你视神经短路;办公室里雪白的纸张,使你头昏目眩……  在强光的围剿中,人
学习没有起跑线,大脑终生具有可塑性;逼迫难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学的时候学得最快;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好……运动、游戏和阅读就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大脑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大脑的大致构造:比如有一部分是额叶,具有大脑发展中最高级的整合功能,还有的部分负责听觉等。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理工科研界几乎一直是男性的天下,虽然绿叶中也间或有一星半点红花,但就绝对数量而言,实在不成气候。诺贝尔奖获奖人中男女比例也是相差悬殊,更不必说从未有女性获得“数学诺贝尔”菲尔茨奖,许多人就基于此认为:相比男性,女性在科研上存在着某些先天劣势。  公开表达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最著名者莫过于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2005年,他宣称女性在学术界顶峰位置寥寥无几的原因是先天的智商差异。
美国  光隐身等新材料相继问世  科学家设计出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材料,开发出首个可见光“隐身斗篷”;声呐探测不到的“隐声衣”则是由超介质材料制造的声音线路,通过弯曲或扭转来控制声波;利用原子之间能反复形成共价键的原理研制的具有超强自修复能力的聚合物材料,破碎后只需紫外线照射便能重新长在一起;在加热和低压下让普通蔗糖接触流动的氢气和氩气,10分钟即制造出纯净的单层石墨烯,其厚度可通过调整气体的流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