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wen_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省份兴起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说题大赛”,该活动旨在通过说题,促进教师把握整个教材体系和考纲的要求,有效提高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相对于已实践多年的说课,说题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比较陌生,如何说题呢?笔者于上月在龙岩市说题大赛上,针对一道科学探究题,从命题立意和能力水平、试题亮点和考点、试题解析、试题拓展和指导学生解题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效果良好,并获得一等奖。下面是该题的说题方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一、原题展示
  某小组学生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以面包片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三组实验,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如下:
  A组:面包片外铺上湿布,置于约22℃室温下,每日在布上喷少量水,保持布湿润,五天后面包片霉变;
  B组:面包片外铺上湿布,置于约3℃冰箱里,每日在布上喷少量水,保持布湿润,五天后面包片无明显变化;
  C组:面包片先烘干再放入装有干燥剂纸盒,置于约22℃室温下,五天后面包片无明显变化。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1)该小组同学若要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摇 ?摇?摇?摇和?摇?摇 ?摇?摇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若选择A、B两组作对照,变量是?摇?摇?摇 ?摇,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摇?摇 ?摇?摇。
  (3)微生物繁殖会造成食品腐败变质,另一方面,人们控制好微生物繁殖,进行发酵,能得到一些产品,如米酒中的酒精就是?摇?摇 ?摇?摇发酵的产物(填一具体微生物名称)。
  二、教师说题方案
  导入语:生物科学探究题因其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往往是一份试卷的压轴题。这种题型一直在中考的舞台上展示着迷人的魅力。这道题可以从命题立意和能力水平、试题亮点和考点、试题解析、试题拓展和指导学生解题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命题立意和能力水平
  新课程和中考命题都强调能力立意,本题以探究活动“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为载体设题,旨在通过学生,考查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测评考生的思维品质。
  (二)说试题亮点和考点
  本题的情境材料出自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教材,实验方法和现象以表格形式呈现,设问部分紧扣科学探究主题中的考点,并体现与生物技术主题的联系。这道试题题目简洁、直观,表述科学、严谨,综合性较强,重现教材经典探究活动。
  第一、二小题考查的是实验与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涉及的考点是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和得出结论,考查的目标层次要求是Ⅱ类——理解综合运用水平。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实验目的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考查学生能否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科学表述结论。
  第三小题涉及的考点是生物技术主题中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考查事实性知识,层次要求是Ⅰ类——了解与识记水平。
  这道题总体难度中等,区分度为中高段。
  (三)说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讲解过程是学生知识和思维重新建构的过程,教师在分析讲解过程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通过积极思考和交流,展示思维过程,分享解题成果,归纳题目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这道题,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先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一般的实验探究题都会在题干叙述中给出明确的实验目的,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情境材料,找出关键信息,明确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阅读明确了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这是解题的关键。教师应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各组的实验条件和现象有什么异同?哪两组可以相互对照,如果可以对照,那么变量是什么,要探究什么问题,依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的可靠性如何?
  学生通过分析了解到:A、B两组可以相互对照,变量是温度,探究“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A、C两组可以相互对照,变量是湿度,探究“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B、C两组实验中温度和湿度均不同,变量有两个,不能形成对照;实验的可靠性方面,除了没有明确是多次实验得出的结果外,其他方面均是可靠的。
  学生答题:完成以上分析后,学生就已经获得了试题较完整的信息,接着就可以依据这些有效信息完成答题。
  交流展示:学生答题后,组织小组交流、评价、展示,分享解题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归纳总结,最后展示答案。
  (四)说试题拓展
  科学探究题涉及考点较多,考法灵活,还常常联合其他主题考查。因此,在分析讲解过程中应紧扣考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拓展,进一步发掘试题的价值。
  就本题而言,如果针对科学探究中的其他考点,那么如何拓展呢?可以针对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控制变量来考查;还可以从实验的可靠性方面加以考查。
  如果联系其他主题又可以如何拓展?比如,联系生物技术主题,运用B组或C组的实验原理,考查食物的保存方法?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后建构活动,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生成新的试题资源,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相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扩散性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
  (五)说指导学生解题
  生物科学探究题虽然题型多样,但均紧扣考纲,选择科学探究中的考点命题,并适当联系其他主题考查,这类题型其实有共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这里着重说说如何有效读题。读题很关键,因为它是一个获取题目有效信息的过程。面对一道题探究题,可以指导学生用“五步分析法”高效读题。
  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即探究谁对谁的影响。
  第二步:搞清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即谁对谁产生怎样的影响,确定实验变量。
  第三步:如何控制变量,也就是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控制相同,也就是确定实验变量,关注实验现象。
  第四步:分析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思考如何科学准确描述现象表述结论。
  第五步:评价探究实验是否可靠。主要可以从实验设计是否有对照、是否会产生实验的偶然性两方面加以思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用“五步分析法”分析生物探究题,不仅能快速、准确、全面理解题意,迅速把握试题的考查意图,而且能大大加快解题速度,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当然,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只要学生平时积极思考、勤于探究、善于总结,切实领悟科学探究的原理和方法,就可以高质量完成生物探究题的解答。
其他文献
摘 要: 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接通学生与创作者的心灵,引起共鸣,产生共振,丰富情感体验,如此才不枉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结合教学实践,作者提出了文本细读、知人论世的课前准备策略和深情导入、问题铺路、适时提升的教学过程策略。  关键词: 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流传下许多文学作品,大浪淘沙,有些文学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被不同时代的人广泛阅读欣赏,于是成为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众所周知的,但有的时候,写作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愿意在诗歌中直接吐露自己的感情,那么在探究这类诗歌情感时,我们就要注意摆脱诗歌中景物带来的误导,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红日似火,西边却阴雨绵绵,看似无情实则情深意浓。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很大一部分,从其所写景物上似乎很难看出作者的情感,其实这里面蕴含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比如,诗人
音乐活动是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音乐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使幼儿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加积极有效的发展。在幼儿园歌唱教学实践活动中,幼儿对歌词的学习与记忆是学习歌曲的关键环节。如果幼儿对歌词不理解,记忆歌词就会感到困难,歌曲的歌词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教育价值不同,无疑给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根据歌词选择教育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帮助幼儿记忆
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堂,是简明不失品味,简约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教学追求的简简单单,其实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那么,怎样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想境界呢?最近我校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活动,课题是《棉花姑娘》,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一样,却都体现了“简单、高效”的教学理念,下面我主要评评刘老师上的这堂课。  《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
摘 要: 我国一直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现代化教育水平,增强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永恒的追求。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大部分时候都离不开实验教学,甚至可以这么说,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物理学了。物理实验教学注重对学生物理学科知识和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以考试成绩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就新课改下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作分析。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物
《星月遐思》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次的作文练习题。作文教学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常见的课型,对于这类想象性的作文教学,通过平时的听、学、思、上,我也摸索出了自己的套路,自认为可以驾轻就熟:谈话导入、出示要求、创设情境、同桌或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师小结,一切按部就班,所有的学生都会在老师精心预设的模拟情景中如数家珍,并在口语、文字的表达中提高言语、写作水平。今天的课堂上,一部分同学的表现
摘 要: 文学经典作品的教学不应急功近利,真正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文章从品味经典词句,感受作品留白中的内涵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谈谈文学经典阅读教学的“慢阅读”策略。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教学策略 慢阅读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表达应用。在实际教学中,
摘 要: 英语写作是独立学院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最弱的一项。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独立学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4个三合班4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既有英语基础较好的文科生,又有基础较差的理科生。入学第一学期要求学生完成《体验英语》第一册五个单元的课后作文练习,每篇字数不少于150词,共计5篇作文,对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类,发现8种常见错误,提出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改策略。  关键词:
摘 要: 课堂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主阵地。有效构建轻负高质课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经历,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识、方法,交流彼此的情感、理念,提高彼此的智慧、修养,实现彼此的成长,并且使师生双方皆生成更新的自我,生命得以满足并持久发展。本文结合教研工作实际,探讨加强课程实施管理,构建轻负高质课堂,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问题。  关键词: 轻负高质课堂 运行模式 评价要素  一、问题缘起  课堂是实施轻负高质的主阵
摘 要: 节奏犹如人体的脊柱,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学好音乐、唱好歌曲的重要前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措施、钻研教材,整体统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节奏 平仄 学练 温故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离不开节奏。因此,初中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中,节奏、韵律通常是与之协调一致的。人的情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