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管理工作之我见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f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更关乎学生的学习、成长,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集体
  班集体是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其最大特點就是:其组成单位是一个个有个性、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又加之中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就使得,一方面,当班集体中绝大多数同学表现为积极状态时,很容易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并潜移默化地引导“消极同学”也变得积极向上,班级体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整体上降低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反之亦然,若消极状态主导了班级氛围,就会使得班集体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大大增加我们的管理难度。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的老师片面追求班集体表面的“良性循环”,或采用高压政策,不惜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代价,追求班集体的整齐划一,或片面追求成绩,把成绩当做班级管理的“唯一要务”,或消极管理、放任自流,等等。这些管窥一豹之举,或许能取得一时之效,但从长远来看,却存在严重的缺陷,甚至本身就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那么,我们应该从何入手,给班集体把准脉、开好药呢?我觉得可从两点加以把握,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班集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明确了这两点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找到二者的合理结合点,才能是我们在工作中占据主动地位,引领班集体健康发展。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从其概念不难发现,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核心地位,是一个班集体发展的设计师、前进的掌舵人。认清自身价值,对班级管理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首先,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集体要发展下去,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必不可少,这是基础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尤其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合理的自治意识和能力,班主任的组织者、领导者身份就更显意义重大。
  第二,班主任是联系各科教师和其它学校教育力量的纽带。学习是一个班集体的第一要务,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的联系、沟通就必不可少。只有发挥好这种作用,才可以及时了解班集体的学习发展情况,出现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保证学习氛围的浓厚,不断让学生学会、学通、学精。
  第三,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班级管理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班级整体的管理上,还更应该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很重要的时期,心理、生理开始发育,思想发展刚开始起步,在这一关键时期,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引导尤为重要。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教书,更有育人。要育好人,就得成为沟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成长空间,启迪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路人。为学生提供了健康、立体的成长空间,我们就应该进一步因材施教、予以启迪,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等,鼓励其发展长处、扬长避短。
  绝不应该为了班级管理的省事、方便,高压政策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班集体发展的规律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它是学校集体的基础。班集体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掌握其特点,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做好班级管理:
  第一阶段为松散阶段。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初级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彼此熟悉,但此时缺乏集体观念。这个时期,班主任的威信和影响在班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集体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凝聚阶段。这是班集体开始形成的时期,同学之间开始把学校和老师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彼此一致的集体意识,彼此间的交流开始增加,并开始向逐渐形成的“班集体”雏形靠拢。这时,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学生集体精神的培养和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第三阶段为形成阶段。班集体基本形成,集体心理发育基本成熟。班集体中正确的舆论开始形成,班级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集体荣誉感增强。这时,班主任要及时提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引导正确的舆论、进一步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第四阶段为优化阶段。随着班集体的健康发展,集体心理步入成熟,学校、老师的要求已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并表现为无人监督的自律。班主任此时可以适当放手,引导学生自律、自治。
  三、班主任与班级发展的合理结合
  由上可知,班集体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前进的、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主动地根据规律引导班级发展,而不是被动地让班级牵着鼻子走、出了问题打补丁。
  就整体而言,从班集体的发展规律角度,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合理调整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和力度。例如,在班集体凝聚力尚欠时,班主任要重点做好班级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积极引导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的形成;又如,在集体意识形成后,又要重点做好学习的监督,在学生普遍步入集体心理成熟期后,就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了。
  就个体而言,从学生的成长角度看,班主任则又该重视家校联系,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健康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又启发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和闪光点,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铺垫,初步寻找今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方向。
  班主任的工作和班级发展的规律,应该相互联系起来,站在这一结合点上做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占据主动、合理有序,工作才能更加科学。任何一方的偏重或忽视,都有可能造成实际工作中的片面性。
  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更关乎学生的学习、成长,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首先要遵循规律,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积极引导为主、合理适当的“拨乱反正”为辅,善于找准问题用巧劲,确保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但是,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往往被忽视,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评估上,都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用说重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以加强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关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鼓励家长积极配合中学生的体育学习。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
[摘 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的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很多学生感觉初中英语是很难学的一门学科。出力不少,但收效甚微。因此对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因此这也对英语教师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整合的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创新的思维,从而促使其全面、和谐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如何體现整合的优势,乃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整合探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无所不在,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的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