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你自己的生活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們许多人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四个字:“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地上高中、大学,读了研究生,找了工作……
  在别人眼中,我们都是“优秀”的代名词,而你自己始料未及的是,在不断的“优秀”当中,我们却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平庸”。

你要做什么?


  你肯定纳闷,我为什么在以科技闻名的斯坦福提出这个问题呢?大学学位当然是给人们带来众多的机会,这还有什么需要质疑的吗?
  但那不是我提出的问题。这里的“做”并不是指工作,“那”也不是指你的专业。我们的价值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教育的意义也不仅仅是让你学会你的专业。
  我说的“你要做什么”的意思是你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你是如何从活泼能干的19岁年轻人,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40岁中年人?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你是如何考入斯坦福的吧。你能进入这所大学说明你在某些技能上非常出色。你的父母在你很小的时候就鼓励你追求卓越,他们送你到好学校,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榜样作用激励你更努力地学习。
  除了在所有课程上都出类拔萃之外,你还注重修养的提高,充满热情地培养了一些特殊兴趣。你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参加私人课程。你用几个暑假在本地大学里预习大学课程,或参加专门技能的夏令营或训练营。你学习刻苦、精力集中、全力以赴。所以,你可能在数学、钢琴、曲棍球等方面都很出色,甚至是个全能选手。
  掌握这些技能当然没有错,全力以赴成为最优秀的人也没有错。错误之处在于这个体系遗漏的地方,即任何别的东西。
  我并不是说因为选择钻研数学,你在充分发展话语表达能力的潜力方面就失败了;也不是说除了集中精力学习地质学之外,你还应该研究政治学;也不是说你在学习钢琴时还应该学吹笛子。毕竟,专业化的本质就是要专业性。
  可是,专业化的问题在于它把你的注意力限制在一个点上,你所已知的和你想探知的东西都限界于此。真的,你知道的一切就只是你的专业了。
  你可能从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律师或者公司代理人,再变成专门研究消费品领域的税收问题的公司代理人。你从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变成了博士,再变成心脏病学家,再变成专门做心脏瓣膜移植的心脏病医生。
  我再强调一下,你这么做当然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在你越来越深入地进入这个轨道后,再想回忆你最初的样子就越发困难了。
  你开始怀念那个曾经谈钢琴和打曲棍球的人,思考那个曾经和朋友热烈讨论人生和政治以及在课堂内容的人在做什么。那个活泼能干的19岁年轻人已经变成了只想一件事的40岁中年人。
  难怪年长的人总是显得那么乏味无趣。“哎,我爸爸曾经是非常聪明的人,但他现在除了谈论钱和肝脏外再无其他。”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或许你从来就没有想过当心脏病医生,只是碰巧发生了而已。
  随大流最容易,这就是体制的力量。我不是说这个工作容易,而是说做出这种选择很容易。或者,这些根本就不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也许你可能确实想当心脏病学家。十岁时就梦想成为医生,即使你根本不知道医生意味着什么。你在上学期间全身心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你拒绝了上大学预修历史课的美妙体验的诱惑,也无视你在医学院第四年儿科病床轮流值班时照看孩子的可怕感受。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要么因为你是随大流,要么因为你早就选定了道路,20年后某天你醒来,你可能会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创造新活法的能力


  几年前,我在哈佛参加了一次小组讨论会,谈到这些问题。后来参加这次讨论的一个学生跟我联系,这个哈佛学生正在写有关哈佛的毕业论文,讨论哈佛如何给学生灌输她所说的“自我效能”,一种相信自己能做一切的意识。
  自我效能更熟悉的说法是“自我尊重”。她说在考试中得了“优秀”的学生中,有些会说“我得‘优秀’是因为试题很简单”。但另外一些学生,那种具有自我效能感或自我尊重的学生,会说“我得了‘优秀’是因为我聪明”。我得再次强调,认为得优秀是因为自己聪明的想法并没有任何错。不过,哈佛学生没有认识到的是他们没有第三种选择。
  当我指出这一点时,她十分震惊。
  我指出,真正的自尊意味着最初根本就不在乎成绩是否优秀。真正的自尊意味着,尽管你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都在教导你要相信自己,但你所达到的成绩,还有那些奖励、成绩、奖品、录取通知书等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来定义你是谁。
  她还说,哈佛学生把他们的这种自我效能带到了社会上,并将自我效能重新命名为“创新”。
  但当我问她“创新”意味着什么时,她能够想到的唯一例子不过是“当上世界大公司五百强的首席执行官”。我告诉她这不是创新,这只是成功,而且是根据非常狭隘的成功定义而认定的成功而已。
  真正的创新意味着运用你的想象力,发挥你的潜力,创造新的可能性。
  但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谈论技术创新,不是发明新机器或者制造一种新药。
  我谈论的是另外一种创新,是创造你自己的生活。不是走现成的道路而是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它意味着不随波逐流,不是下一步要“进入”什么名牌大学或研究生院,而是要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同伴、学校、或社会想要什么。即确认你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迈向自己所定义的成功的道路,而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生活,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给你的选择。

犯你自己的错误


  我谈论的想象力是道德想象力。“道德”在这里与对错无关,而与选择有关。道德想象力是那种能创造新的活法的能力。   比想象力更难的,是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
  道德想象力是困难的,这种困难与你已经习惯的困难完全不同。
  不僅如此,光有道德想象力还不够。如果你要创造自己的生活,如果你想成为真正的独立思想者,你还需要勇气:道德勇气。不管别人说什么,有按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的勇气,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而试图改变自己的想法。
  具有道德勇气的个人往往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他们和其他人对世界的看法格格不入,更糟糕的是,让别人对自己已经做出的选择感到不安全或无法做出选择。只要别人也不享受自由,人们就不在乎自己被关进监狱。可一旦有人越狱,其他人都会跟着跑出去。
  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书中,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让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就19世纪末期的爱尔兰的成长环境说出了如下的名言:“当一个人的灵魂诞生在这个国家时,就会有一张大网把它罩住,防止它飞翔。你们跟我谈论民族性、语言和宗教,但是我想冲出这些牢笼。”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其他的网。其中之一是我就这些问题与学生交流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自我放任”。
  你们得到的教导是应该上大学去学习,但你们同时也被告知如果你想学的东西不是大众认可的,那就是你的“自我放任”。如果你是自己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的话,更是“自我放任”。
  这是哪门子的道理?进入证券咨询业是不是自我放任?进入金融业是不是自我放任?像许多人那样进入律师界发财是不是自我放任?搞音乐、写文章就不行,因为它不能给人带来利益,但为风险投资公司工作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激情是自私的,除非它能让你赚很多钱。那样的话,就一点儿也不自私了。
  你看到这些观点是多么荒谬了吗?这就是罩在你们身上的网,就是我说的需要勇气的意思。而且这是永不停息的抗争过程。
  我不是在试图说服你们都成为音乐家或者作家。成为医生、律师、科学家、工程师或者经济学家,这些都没有什么不好,这些都是可靠的、可敬的选择。
  我想说的是你需要思考它,认真地思考。我请求你们做的,是根据正确的理由做出你的选择。我在敦促你们的,是认识到你的道德自由并热情拥抱它。
  最重要的是,不要过分谨慎。
  去抵抗我们社会给予了过高奖赏的那些卑怯的价值观的诱惑:舒服、方便、安全、可预测的、可控制的。这些,同样是罗网。最重要的是,去抵抗失败的恐惧感。
  是的,你会犯错误。可那是你的错误,不是别人的。你将从错误中缓过来,而且,正是因为这些错误,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由此,你成为更完整和强大的人。
  大学刚开始,成年时代也才刚开始。打开自己,直面各种可能性吧。这个世界的深广远超你现在想象的边际。这意味着,你自身的深广也将远超你现在的想象。
  (本文为美国《国家》杂志撰稿人威廉·德莱塞维茨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有删节)
  吴丽丽摘自“译言网”
其他文献
任何人有空,都可以抽点时间研究一下自己的性格,这是一桩十分有趣的事情。不过在这样做的时候,有一点必须遵守:不能在研究自己之际,欺骗自己。  任何人面对他人时都在不断地欺骗,这是人类活动的自然现象。  这种结论听起来十分悲哀,却是事实。知道并且肯定这样的结论,对认识人类其实是多么虚伪的一种生物,大有帮助。  人,可以欺骗别人,但不必欺骗自己。自己骗自己,也是很多人正在做的事,通过自己欺骗自己,而得到
李自成颇有大略,带领着农民起义军对抗着明末的压迫与弊政,夺取了大明的江山。然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王朝在北京仅仅存在了四十二天。从开始搜缴民财那一天起,它的败亡就已经注定了。  闯王入京,崇祯自缢  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东直门城门破时,城墙上的大明守军如秋风落叶一般纷纷坠落。  第二天辰时,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缥衣,骑着乌驳马,冲入了紫禁城。  崇祯皇帝在前一天下了第六道罪己诏,就回到乾清宫,呆
我们知道,《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赔款最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庆亲王奕和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代表清政府在条约上签字,李鸿章为此背负卖国贼的恶名。  其实,《辛丑条约》源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光绪两宫逃亡,中国面临被占领和瓜分的民族危机。八国联军入京,源于义和团攻打使馆,各地滥杀教民,清政府还向西方各国宣战。义和团源于山东教案引起的瓜分危机,和戊戌变法失败后洋人同情光绪皇帝,引起慈禧太
一  五岁生日那天,姥姥要带我去买一条裙子,玫红色的。她说,我穿玫红色的衣服最好看。  这颜色太让人好奇了。有一次,我问姥姥什么是红色,她正好在切西红柿,便说西红柿是红色的。我记住了。有次听小姨说要穿红色衣服,我就嚷着说:“小姨穿着西红柿上学去啦。”气得小姨骂我是臭猫。  还有一次,我在外面撞到电线杆,问姥姥电线杆是什么颜色,姥姥说是白色。我马上学以致用,对喜欢穿白色衣服的大姨说:“您为什么总爱跟
书香中国,文化视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视野第二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正式启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参赛规则  1、参赛对象  全国在校中学生(初一至高三)均可报名参赛(注:2018年应届高中毕业生请于2018年7月1日前投稿)。  2、参赛形式  本次大赛开通邮寄(挂号平邮或快递,拒收到付件)或者电子信箱两种方式投稿,每人仅限投稿一篇,多投无效。  收件单位:视
我一到这个教职员宿舍,种菜之余,便种下几棵木瓜和一棵芒果。木瓜当年便长到人高且结实累累,旭日光中闪耀着黄金颜色,引得篱外行人叩门来问是哪里买来的种子,这样矮便结果,免人采摘之劳,请我告诉种子的售卖处,以便他们去买了种。其实我只用吃剩的木瓜子,并无异种。谁知这院子的土地也作怪,第二年木瓜要长高才能结果,摘取果子非常费事。第三年便一颗都不结。种新的,长到尺高,根部便烂穿一穴而萎死,打听了许多方子,用上
刚刚在亚马逊看到村上春树的新书《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欢喜得不得了,差点就要下单了,看到旁边的定价,我又嗖地缩回了手。  这本书我只看过其中一篇,是村上谈文学奖的,娓娓道来,语气自然而平和,完全没有普罗大众想象中一个陪跑多年的著名作家该有的忿忿不平。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其他能力不敢自矜,但分辨话语背后情感真伪的本事倒是有一些。  能说出那样的话,真是怎么装都装不来的。可能就是因为那篇文章,我对这本
国人很在意自己的口音,但出国旅游一圈,就会发现口音真不是最重要的。语言最终的目的还是沟通,外国人更在意的是,话有没有说清楚,说明白。  即使你没看过雷军在印度的英语演讲,你也一定被鬼畜区的“Are you okay”神曲洗脑过。  小米官方还幽默地把这首歌纳入自家铃声库,一句浓浓湖北味的“哈喽”“三Q”,成为无数人的快乐源泉。  中国人对同胞的英语口音要求无比苛刻,又有多少人能像雷军一样,把网友对
1  许多年前,在感情上吃了苦头的我,跑到深圳来避难。下飞机,出机场,拖着两个硕大的行李箱,来到330路机场大巴跟前。看看那锃亮、高大的330路大巴,我顷刻间觉得自己更加渺小了。我的大箱子倒是坚挺硬朗、傻不愣登地支棱着,蓬头垢面、满脸愁容的我,望着它进行了绝望的计算:要怎样才能把箱子搬到车上去。立起来、放倒、侧放,无论从哪个面下手,我都没办法把箱子抬离地面放上车去。车上沿窗户坐着一溜儿乘客,此时此
我的座右铭是“生命在于静止”,高中三年,从不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高一,人家参加运动会,我自己在教室里画画。高二则是在广播室里播报各班来稿:“惊天枪后疾如飞,勇往直前不后退。高一(2)班运动员正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向终点,加油,加油!”   选我念稿,可能是因为歌咏比赛的时候我唱过“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那会儿都说我嗓子好。   运动会结束了,团委书记王浩找到我,说要带我去见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