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整合研究趋势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1-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初期,新制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的整合步伐明显加快,俨然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跨国公司组织形式选择与国际贸易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大有取代P.R.Krugman(1979,1980)收益递增与不完全竞争理论、G.M.Grossman和E.Helpman(1994)的国际贸易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G.M.Grossman和E.Helpman(1991)的贸易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之势,成为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下一个新的研究焦点(Feenstra,2004)。
其他文献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处于明显的高位,在过去三年GDP增速平均为10%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初步核算为10.9%,目前投资、外贸、消费等需求指标,以及政府财税收入、企业盈利和居民收入等收入指标,均处于强势运行状态。与此同时,国内物价水平仍在低位平稳运行,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明显弱化。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怎样正确进行这种改革?“改革”是一个响亮的名词,世界上许多人都在讲改革,国内也似乎异口同声谈改革。然而,什么是改革呢?弄得十分混乱,应当正本清源。恩格斯在历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改革,他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它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他讲的是发达社会主义。对于我国的改革,邓小平更有明确定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一、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 1.城市循环经济的定义。一般地说,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实践首先始于城市。所谓城市循环经济是以高效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为出发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使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消费方式由过度型向节约型根本转变,经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一、货币供应总量目标的缺陷 1998年中国改革货币调控机制以来,以货币总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在中国的反经济周期和稳定物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让中国较快地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促进了经济增长率的回升,同时又没有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但是,这一货币政策框架在中国的实践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麻烦,自从它在中国诞生的那一天起,国内就不断有经济学家对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onsumption-based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CAPM)表明,资产风险溢价由代表性经济人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资产收益和消费增长率之间的协方差的乘积决定,这就是消费增长决定的资产收益形成机制。在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一项资产的风险能够通过使用其收益与人均消费增长率的协方差进行测量,这表明预期资产收益率的系统风险能够用消费增长率风险来进行解释。由于各资产与人均消费增长率的协方差有所不同,因此各资产的收益会有所区别。
产业集群是相同产业或密切相关产业内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是一种有别于市场和科层组织的组织形式。关于产业集群的产生问题,经济学家大都从产业集群的功能角度加以阐述,其中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以及威廉姆森的论述最具代表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都与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市场换技术”方针和涉外税收超国民待遇密切相关。国内对此早已存在不同观点的争论,近年来这种争论则更有扩大和强化的态势。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与客观评价“以市场换技术”方针和涉外税收超国民待遇,对于我国进一步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外资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存款货币创造理论是货币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到目前为止,在国内金融学界对该理论的认识和表述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对存款货币创造的本质、存款货币创造的源泉、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等方面分歧较大。本文力图对存在分歧的核心问题做出更加完善且符合实际的解释。这对金融基础理论的发展、对货币金融理论的教学、对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财政体制,又称财政管理体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划分财权财力的一项根本制度。财政体制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等。其中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核心部分,它划分着政府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财权财力以及上级政府同下级政府之间财权财力,规定着预算内财力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因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通常又称为狭义的财政体制。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财政理论界,还是在财政实际工作中,人们使用“财政体制”一词,通常指的是狭义的财政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及相关理论回顾 长期以来,消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西方传统经济学把“投资、消费、出口”看成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经济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生产的起点又是生产的归宿。甚至有人认为,消费就是产业,消费是生产的生产力。不管怎么说,人们对消费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已无异议。所以,接下来就是要研究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规律以及政府如何增进和引导居民消费,支撑经济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文是基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不同宏观环境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