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道不豫的“发声者”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往哪里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人的使命担当和自觉追求。刘金玉老师在坚持语文高效教学的同时,始终胸怀朴素的教育理想,让自己站在语文教育的中央,走属于自己的“正语文教育”之路。
  【关键词】正语文教育;高效语文;教学激情;发声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79-01
  【作者简介】张春华,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214101)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如同洋思中学“朴素的教育奇迹”一样,刘金玉也是朴素的。但是,你一旦和他交流语文,交流教育,瞬间就会被他胸怀教育的责任感和缜密的思维所吸引,被他澎湃的教育激情所震撼。他从洋思走来,他在洋思成长,带有洋思“先学后教”的清晰印记。但是他又不囿于洋思,他对语文教学乃至教育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全面梳理教与学多种因素的前提下,他尝试厘清语文教学的多种关系,形成自己的“教育学”——“正语文教育”。
  刘金玉的“正语文教育”是植根于“高效教学”而不是崇尚空谈的。读着刘金玉的文字,就如同聆听他指点语文江山,如同与他对话语文本质、正道的铿锵。他的课堂不仅对学生今天的考试负责,更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品质奠基。他的文字和他的课堂一样,洋溢着呵护生命成长的激情,充满着引领学生积极学习的活力。他出版的系列著作都是多年来教学实践与创新的结晶,他参与以及主持的语文教学研究之所以获得江苏省乃至全国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都是基于他对教育本源正道的认识与实践。
  刘金玉是敢于董道直行的“勇者”。他是一个坚守教育理想又敢于不断突破自我的教育人。“正语文教育”恰是他突破自我并为当下语文迷途找到的新天地。他对“正语文教育”的认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全面的;不是只有否定和批判的,而是有清晰解决问题方案的;不是崇尚概念以夺人眼球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这种有“破”有“立”的深刻反省和躬身实践,成就了他突破自我和完善语文教育的路径建构。
  刘金玉是慷慨激昂又富有理性的“发声者”。在很多场合,他都敢于表达他对教育、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他发出的声音之所以能够赢得很多教育同行的共鸣,在于他对教育现状的剖析是透辟的,对语文建设的思路是清晰的;我更欣赏他的声音能引起大家对教育和语文的深度关注,让语文人在激情辨析中求真,在务实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创新中回归正道。他提出了“正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是“交际好、读好书、写好文、做好人”,将学语文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他没有因“成一家之言”而窄化语文学科的内涵,也没有因为强调“正语文教育”而让自己作茧自缚,更没有遮蔽“人”的存在和成长的使命。
  更可贵的是,针对当下语文存在的种种“不是”现象,他提出了“正语文教育”的“是”的策略,并形成了实践层面的系统化设计:从课堂教学到教材建设,从文本解读到语文活动,从课外阅读到口语交际,从综合性学习到素养评价。他的语文是“用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突出了“教语文规律,教语文方法,教语文习惯”的长远目标,为探寻“正向、正行、正果”之梦,建构了相对系统的“求正、扶正、匡正”之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在这样的浸润中滋养丰厚,教学质量也在水到渠成中提升。
  我想,当我们在关注苏派教育的时候,不应忽视洋思三十多年“先学后教”的“本土化”实践经验;当我们关注苏派语文教学名家的时候,也一定会关注刘金玉这个“朴素”的“正语文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研究者和完善者。
其他文献
【摘 要】“府学文化”特色课程蕴含着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在课程基础性、层次性、系统性、丰富性等方面的课程追求,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以“课程统整”的方式初步构建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体现府学特色并充满文化底蕴的府学文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引领;府学文化;亭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1-0065-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越来越多元化,而真正精彩的课堂,不但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独到之处,而且教学中师生之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要能够点亮课堂。因此,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潜心钻研教材、细读文本,在课堂上设置情境、审慎提问、认真倾听,妙用各种问答策略,努力创设一个思维碰撞、精彩生成的灵动课堂。陈阳老师这节课在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她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教学设
【摘 要】对于历史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不少一线教师因概念众多、知识抽象及教法传统、单一,而长期处于困境。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如果勇于不断探索,在捍卫历史学科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帮助学生整合教材、提升能力,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定能找到对策,走出困境。  【关键词】历史教学;概念性知识;整合教材;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单元教学重在基于整体的视角,凸显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学中应通过学材的重组与再建构,从更简更深更高的视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凝聚认知结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关键词】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优质高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5-0041-04  单元教学是近几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一
【摘 要】教育教学上“效”,应当决不仅限于可即时测量的、立竿见影的“效”,还应当包括隐性的、指向长远的“效”。由此,高效课堂之“效”决不能仅仅凭“当堂检测”来评判。高效课堂应体现出广泛的调动性、多元的发展性以及适切的活动形式等特征。  【关键词】高效课堂;当堂检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姜先亮,江苏省连云港市朐山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21)教师
[摘要] 目的 探索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牙列缺失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南京市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失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OH
【摘 要】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家园》中“正视我国资源环境挑战”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教材知识的深度学习,促进知识学习的生活延展,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转型。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情境;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培养他们质疑的精神和多角度思考问题、认识世界的能力。本文提出四个创新性提问的切入点,结合初中英语具体课例片段,论述如何通过寻找创新性提问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关键词】创新性提问;批判性思维;英语深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
【摘 要】中国古代诗词的突出特征是诗化的生活与诗化的人格,高中古诗词教学要在准确解读诗意的基础上深层探究,创建诗蕴;要以鉴赏为手段,发现诗魂,以诗化人。鉴于此,我们主张古诗词教学应坚持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构建相统一的原则。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诗蕴;价值引导;主体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23-04  【作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做中学,自主实践,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提升美术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来说要重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自主实践;基于学情,安排作品评价。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5-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