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中叙事和美学的创新性表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txki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从大银幕的《1921》《革命者》《悬崖之上》,到电视剧目《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理想照耀中国》等,一大批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遍地开花,众多作品屡屡打破常规观众圈层,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为其掀起一股股讨论热潮,成功“出圈”成为“爆款”。
  在众多优秀代表作中,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40集电视连续剧《理想照耀中国》可以说是其中一部既“爆款”也“稀有”的剧目。线上网络平台的播放量达10亿次。截至7月31日,豆瓣评分达8.2分,网上拥有300余篇长剧评、上万条短评,新浪微博总话题阅读量超过200亿,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推荐,引发全民观剧热潮。《理想照耀中国》的“破圈”传播,也以理想信念的精神情怀打开了观众对“红色主题”的共鸣入口,以人物见时代,让历史事件通过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崭新面貌进入公众视野。
  一、散文性叙事表达中的“红色基因”
  红色影视艺术作品指的是“以革命实践活动为主要研究内容,以革命话语为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创作的影视作品”。[1]影视作品中的“红色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成长。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上映,饱满高涨的爱国热情与高质量的影视艺术制作相结合,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在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创新尝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视事件。十余年间,红色题材影视作品以优良的故事内容和高质量的制作水准,逐渐成为现象级的舆论热点。商业类型片的拍摄手法加上家国情怀的表达,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一方面在于观众对红色文化的共鸣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也在于红色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叙事能力不断提升。
  《理想照耀中国》由傅东育担任总导演,梁振华任总编剧,共40集,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和闪光故事,记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团结和引领中国人民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生动诠释了何为理想,何以中国。40组人物故事,40个时代之音。《理想照耀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更是红色主题创作的一次创新性“突围”。通过小切口叙事展现时代理想,运用青春化表达谱写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40个不同时期的人物和故事构造出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该剧打破了党史题材影视作品传统使用的叙事模式和美学风格,以非线性独立的叙事结构代替了常规线性连续的叙事结构,各故事分则独立、合则一体,以“理想当燃”为核心进行串联,实现内容创新,构建了“形散魂不散”的整体性叙事方式。该剧巧妙地使用微电影的手法,创新了电视剧的镜头语言和结构方式。这种独特的拍摄手法,质感十足,契合年轻观众的审美,每一集既短小精悍又值得细细品味。
  《理想照耀中国》在说人叙事中有着大量的留白,把诗性的美学融入电视剧里。它在形态表达上不像长篇小说、记叙文,反而更像是散文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有诗性的表达也一样激情澎湃,而这种散文诗式的表述方式令电视剧表现出更大的空间,也更自由。
  从《真理的味道》中尽显英雄本色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冰糖》中在严酷环境中献身共和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家邓稼先、《家是玉麦 国事中国》中在国境线放牧守边34年的卓嘎姐妹,到《你的眼神》中为中国滇金丝猴保护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龙勇诚,以及《下一个一百年》中的故宫青铜器修复师高飞……《理想照耀中国》用一组组“平凡人”的视角回望历史进程,串联起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年代记忆与家国情怀,它完美地反映了个人与时代的“互动”,也承载着时代大命题下青年个体的理想光芒和光辉时刻,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表达更加“接地气”,和观众产生真正的共鸣。
  二、人物的诗性塑造有情有味
  《理想照耀中国》是由40个事件故事组成,主角多达40多人,每一个角色各有不同,既要保证整部剧的整体协调统一性,又要使每集特色鲜明而独具风格,人物角色的塑造难度较大。但是,《理想照耀中国》做到了。在历史事件的背景下,讲述哪位人物的故事?怎么讲?该剧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完全摆脱了传统电视剧创作既定人物主角的设定,成就了40个剧集的灵魂。普通而陌生的人物塑造,即使是知名人物角色的塑造方式也与传统完全不同。人物在剧中看似朴素平常,却自然带有闪亮的英雄光辉,细腻、丰满、具体,润物细无声,每一位人物都能默默地直击观众内心。人物能还原到常规的生活里,情感能回归到角色中,卸下了想象中传统艺术光环的修饰,明明白白地讲清了每一段历史,该剧成功地在党史题材作品中实现了真正“破圈”。
  叙事用了?文诗性的表达,人物也用了?文诗性的塑造,造就出的作品别具一格。《理想照耀中国》是党史题材影视作品,第一集亮相就要做到开章明义,《真理的味道》放弃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用一个“甜”字作出了一首影视剧的“哲学诗”,直切主题,观众看后再也无法忘记《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第一个翻译中文版的这一历史。
  《冰糖》从低血糖入手,在剧中普通的冰糖就是生命能量,它巧妙地辅助了人物塑造,成就了一首坚韧特性的“甜”诗。在那段真实的历史中,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在极其恶劣、贫瘠而简陋的环境下,克服重重阻碍,突破了世界性的技术封锁,带领团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挺起了脊梁骨。剧中邓老的年幼孩子天真地把冰糖种入土中,希望能结出更多冰糖给爸爸和科研人员吃的情节,令观众触碰心灵、瞬间泪崩。清澈通透、有棱有角、能聚成团,冰糖成为一种象征,呈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保家卫国的坚定意志。
  《雪国的篝火》真实再现了红军长征过雪山的场景,雪山上刺骨的寒风、严酷的冰雪和仿佛永远走不出去的白色世界……为了理想和信念,红军战士在饥寒的状态下无畏地行走。剧中也有“糖”元素,虽然不是主线。炊事班小战士爱“甜”,把自己的口粮给了作战部队人员,他说他有很多“糖”,一堆用糖纸包裹的小石头。“糖”和火是鲜活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希望。小战士倒下了,用自己棉衣里的棉花点燃篝火的老班长也倒下了,炊事班的九名戰士全部长眠于雪山草地,而他们连的作战战士无一名因后勤减员。火与“糖”引出了“热血铸就,山河无恙”的诗篇。   《秀才遇到兵》中祁建华教文盲军官识字,并创造了速成识字法;《天河》中吴祖太为修建红旗渠献出了生命;《破冰》里县委书记王伯祥“敢为天下先”,在寿光搞蔬菜大棚和蔬菜批发市场;《望星空》中邓清明是中国首批航天员,20多年坚持追一个梦做一件事,用行动书写出航天战士的忠诚与热血;《生命有诗》中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对诗词的热爱,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
  观40集剧,像读了40首诗,一集讲一个故事,都以历史事件为依托,剧中对人物的塑造,打破了观众对常规的认知,带给人们新鲜感,通过描摹百年党史中40组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形象,以及他们奉献的伟大人生,完整表现出当时人物的思想境界及其在历史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将燃烧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理想之火,汇聚成一支照耀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火炬,照亮历史,也照亮了今天和未来。
  三、“紅色盲盒”构成戏剧冲突
  1200分钟,包含40个风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是《理想照耀中国》一大亮点。剧中的40个主题都是在“理想”这一主题的引领下展开的,每个主题组合成一组不同风格且隽永的“青春组诗”,没有固定的主角、没有固定的故事主题,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都是主角,每一条主题线索都是时代篇章。作为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每集采用不同演员、不同主题、不同时代场景,造就了每一集的拍摄手法、呈现角度、故事刻画等诸多方面的风格差异。面对这一风格差异,总导演傅东育充分尊重分集导演的艺术主张,在不到30分钟的有限篇幅里,制作了40部电影级别的电视缩微影片。
  该剧在篇幅的变化中带来了重要内容与形式上的变革。在《理想照耀中国》分集剧目中,因为每个单元的剧目时间限制,各组主创也借此打破了以往电视剧目冗长、拖沓的“诟病”,通过分别截取故事精彩部分进行叙事描写,呈现出比长剧更为浓烈的情感、人物与情节叙述。与此同时,《理想照耀中国》中独立成篇的40组人物故事,在镜头语言和立意上也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艺术风格。长镜头、画外音、蒙太奇、黑白摄影等艺术手段常常出现在剧中,使得每一集的镜头、剪辑、音效等视听要素达到了高质量的电影艺术片标准。例如,剧目第一集《真理的味道》中,靳东饰演的陈望道,穿着一身灰黑色长衫,撑着一把油纸伞走在湿漉漉的小巷中,浓稠的黑暗中闪现出一点光芒,就像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当时中国社会迷茫前路中的指引。
  当一部影视作品以新样式展现戏剧元素时,能够保有剧目的统一性与完整性,或许有望激发影视行业更多元的创新之举。从《理想照耀中国》播出后的反馈来看,这种内容与形式上的变革,高度契合了时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微短剧”模式,也更加适合于互联网传播语境中“碎片化”的观剧体验。《理想照耀中国》的“红色盲盒”式理想者群像,无论是在叙事技巧还是镜头语言上,同步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剧目恰如其分的表现手法将百年历程中大大小小的历史故事和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通过戏剧影视的艺术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开创了一方独具特色的红色题材影视作品艺术空间。
  四、青春力量点燃“理想”之火
  《理想照耀中国》作为一部传递“念青春故事、书家国情怀”的影视作品,全剧选择40组来自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青年人物作为故事主角,在有限的篇幅里,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年轻人,为理想、为事业、为国家奉献青春、追逐梦想的“高光时刻”。每集不到30分钟,没有办法承载太多的内容,更无法以人物传记方式完整还原人物光彩的一生,甚至连讲述他的伟大时刻都没有充分时间,剧中还必须有留白,要有诗性表达,只能紧紧抓住“理想”这个关键词进行主题精准的艺术化提炼。
  在这些陌生而又可敬的“青春同路人”中,有以相机当武器为抗日救亡奔走的战地记者方大曾(《我是小方》),有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纽扣》),还有放弃城里生活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畲族大学生村官雷金玉(《希望的田野》)……剧中人物展现出一个个活在具体历史情境中,有血有肉的、立体鲜活的青年理想者。这些与当代年轻人“相遇”在不同时代的“同龄人”形象,不仅可以触发年轻观众的代入感,还能将剧中人物与年轻受众架起情感链接,形成情感共振。
  短小精悍的短剧故事,一集一套演员,全明星阵容的“流量”加持,是吸引年轻一代观众“追剧”的重要原因之一。王一博、王俊凯、赵丽颖、邓伦、谭松韵等一批“80、90后”甚至“00后”青年演员,与王劲松、祖峰、林永健、郭涛等老戏骨的加入,为剧目注入青春和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超高人气的关注。不仅如此,剧中各类台词对话、视觉元素设计、画面艺术呈现,给予观众较强的视听共振,使得观众在良好的感官体验下接受并喜欢上《理想照耀中国》,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二次传播,吸引更多潜在受众,以打破常规的点对点观剧方式。
  结语
  理想照耀中国,也照耀中国青年。《理想照耀中国》的“破圈”传播,对细节的雕琢,一点一点磨出的精品,是用心、用功讲好中国故事的真实写照,也足以令业界找到一个红色题材影视作品创新升级的突破口,刷新了当代人们对红色题材电视剧的认识,使观众在主旋律作品中感受时代脉搏。
  参考文献:
  [1]胡梦恒.论红色影视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J ].法制与社会,2010(3):228.
其他文献
[摘要] 王家卫《花样年华》以极其优雅婉转的方式为观众演绎了一段暧昧的情事。通过影片镜头语言、服装造型、人物个性来探询影片深沉压抑的内涵特征。  [关键词] 暧昧 忧伤 《花样年华》    暖昧盛行的年代,从动心到大胆相爱,总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段感情因为深藏心里无法直接表达,而备受折磨。王家卫《花样年华》便含蓄地演绎了这样一段暧昧的往事。暧昧是糖,品尝的时候会略带甜蜜,殊不知这样的选择只是含笑
摘要: 文章作者通过对某重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重点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个人思想、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一般性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重点大学新生如何更好实现社会化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学校的新生教育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 大学新生社会适应性社会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的转变,大学生也逐渐地失去了“天之骄子”的
[摘要]曾获戛纳电影节多项大奖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具有特殊的美学风格,最重要的特征是“冲突”。从“宣言与突破”、“现实与梦幻”、“回归与背叛”三个方面,可以看到影片在贯彻“道格玛宣言”时既遵守宣言又突破宣言的冲突;在展现莎玛命运时残酷现实与美好梦幻之间的冲突;以及在回归传统歌舞片形式之时对歌舞片模式背叛的冲突。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了影片的冲突之美,也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摘要] 作为一个惊悚的成人电影,《小红帽》成功地抓住了人们内心未知的恐惧心理以及处理未知时表现出来的焦躁情绪,营造了一个紧张而悬念迭起的悬疑氛围。影片《小红帽》通过展现当前时代的女性美,细致的描述了人性的复杂性,表达人类对于排他性的深刻反思,尽可能的还原了童话本身的成人世界,为观众描述了真实的人性。  [关键词] 《小红帽》 女性 成人 排他    关于小红帽的故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十九世纪初德
锤子科技  Smartisan T1  2012年4月,曾先后创办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学校的罗永浩公开表示要打造自己的智能手机。在当时看来,这一举动无疑是疯狂而又离谱的。25个月后,由罗永浩创办的锤子科技正式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Smartisan T1。就在您拿到本期杂志的时候,Smartisan T1的首批量产机型已经开始送交到预订者手中了。  产品解析  感谢这个时代赋予创业者的机会与资源。锤子
[摘要]《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的一封书信,从这封书信我们可以直接瞻仰到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崇高的人格和超俗的情操,看到他敢于仗义执言的勇气和嫉奸妒佞的品格,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有成一家之言的伟大理想。他立志重于泰山,有决不轻于鸿毛的生死观,以及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透过这封书信,使我们能真正走进一代伟人的心灵世界,加深对其文其人的认识。  [关键词]司马迁 高尚品格 
面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生美育过程中引导性的开展影视欣赏课的教育,是对大学生审美能力提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针对大学生的美育教育近年来已经为国内多数高校所重视,各种普及型艺术教育形式的选修课在高等院校中纷纷展开。人们认识到,这些普及型艺术教
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洪泽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洪泽县委宣传部、洪泽县文联、淮安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洪泽湖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展”于8月6日在洪泽县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该展是洪泽县建县五十周年庆典暨2006中国洪泽湖水上运动会·旅游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一种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特质的综合艺术,电影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电影的发展与流变既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也会对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作出反射与回应。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基本治国方略,此后40年,中国大陆青春片持续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21世纪10年代中期出现阶段性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改革开放语境下的社会文化
[摘要] 电影《孔子》整体观感大气,有爱情、亲情和师生情。影片中不仅有娱乐享受,同时还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过去关于孔子的影视剧不多,电影《孔子》并没有破坏过去我们对孔子的印象,反而使其更加丰富。  [关键词] 《孔子》 胡玫 周润发 鲍德熹    看完电影《孔子》,感觉有所收获。影片中不仅有娱乐享受,同时还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电影《孔子》由大地电影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合作出品,导演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