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原受体在肾脏集合管中的生理功能及其在肾脏相关疾病中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素原受体(PRR)是水盐代谢、血压和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调节因子.PRR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复杂多样,不仅可与肾素及肾素原结合,促使血管紧张素原向血管紧张素Ⅰ、Ⅱ转化,还能激活细胞内非血管紧张素Ⅱ依赖性信号途径,在介导某些病理效应如肾脏炎症纤维化等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RR不仅能够通过调节上皮钠通道来调控肾脏钠平衡,还参与调节水通道蛋白(AQP)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2型受体(V2R),调控肾脏集合管水重吸收功能,维持机体的体液平衡.PRR的作用十分广泛,与许多人类疾病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深入研究PRR的功能有助于寻找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辅助奥卡西平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癫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联合奥卡西平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以及血清丙二醛(MDA)、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持续治疗3个月后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血清miR-133a、骨形成蛋白2(BMP-2)水平与骨折延迟愈合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5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骨折愈合延迟将患者分为延迟组(30例)和正常组(221例).于术后4周复查时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3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MP-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33a与BMP-2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延迟愈合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33
目的 分析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血清HbA1c水平分为HbA1c低水平组、HbA1c中水平组、HbA1c高水平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入院30 d内预后.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bA1c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HbA1c低水平组神经功能缺损为轻度(NIHSS评分≤5
目的 探讨细菌感染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机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所致的RESLE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PubMed、知网、万方数据库,以2015—2020年为限,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23岁,以“持续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就诊.病前有感冒受凉病史,主要表现为反复高热、寒战、头痛、呕吐伴意识水平下降,入院头颅MRI示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影,DWI高信号,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法检出肺炎链球菌,予以抗菌治疗14 d后复查头颅MRI提示原胼胝
目的 体外物理振动排石疗法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X线腹部平片未显示残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且术后X线腹部平片提示无残石的患者191例,97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加物理振动排石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94例术后未采用物理振动排石辅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3d内以及物理振动排石治疗后3h内排出的结石颗粒,计算两组的排石率;术后1周复查尿常规.结果 试验组的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40.2%(39/97)vs.12.8%(12/94),P0.05.
目的 比较线型吻合器与圆型吻合器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Ⅱ式吻合)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胃空肠吻合术中所采用的吻合器不同,将患者分为线型吻合器组42例、圆型吻合器组50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半年胃镜结果.结果 两组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线型吻合器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较圆型吻合器组缩短,住院总费用较圆型吻合器组低(P均0.0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而针对晚期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往往随着治疗日久而出现大量并发症或耐药现象.免疫逃逸是肿瘤的一大特征.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阻断PD-1/PD-L1可重新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血清miR-373和miR-592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75例(胃癌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血清中的miR-373和miR-592,分析miR-373和miR-592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373和miR-592表达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中miR-373和miR-592表达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血清中miR-37
目的 探讨讨论式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92例妇产科实习的医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组的授课教师及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结束后用相同的试卷及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病例分析能力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从而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讨论式案例教学组的病例分析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均<0.05);在巩固理论知识、锻炼自学能力、训练临床思维、增强接诊自信、密切师生关系方面,讨论式案例教学组学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至癌一般需要5~10年.但结直肠癌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症状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而中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预后至关重要.染色体不稳定性(CIN)是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基因组不稳定类型,它通过在同一肿瘤内形成不同遗传组成的细胞亚群,产生肿瘤内异质性(ITH),促进肿瘤细胞适应和进化,导致结直肠癌耐药率和复发率增加.近年研究发现,中心体扩增的发生率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腺瘤—癌”序列进展而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