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与“六书”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jun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书”是根据文字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的表示六种字的一种汉字结构规律。甲骨文出土后,许多学者运用“六书”理论分析甲骨文。事实证明,六书理论之于甲骨文,有合有不合,我们要运用六书来分析、考释甲骨文,但不能用六书生搬硬套。
  汉字的结构规律,前人总结有所谓“六书”。并非先有“六书”然后依此造字。造字是自发性的,直至普遍应用后,才归纳出六条规律。“六书”之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最早的目录学家,西汉末年的刘歆在《七略》中提到“六书”细目,其次序是:象形、象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之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都提到六书问题,但也只是排列名称,并未做理论上的说明。许慎《说文解字》则对六书的内涵做了扼要的分析。三家所谓“六书”的名称与排列的次序也有不同。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后人在阐述六书理论时,多依朱宗莱的主张,从许慎六书的名称而遵班固六书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以后,“六书”便成了中国文字的基础理论,分析字形,总离不开它。甲骨文出土后,很自然地产生了“六书”理论是否适用于甲骨文的问题。今依“六书”的理论看一看甲骨文中是否都已具备。
  一、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甲骨文中保存着许多象形字,但已不是纯粹的图画性质,已逐渐线条化、符号化了。今观甲骨文字的象形字,(日)、(月)等取天象,(木)、(禾)等象植物枝干,(刀)、(女)象征人体,(羊)、(鹿)取动物。这些字是以简略的线条形象地勾勒出客观实物的主要特征,或象全形,或仅以部分代表其全体,加以强调,使之与其他的象形字相区别。正如容庚《甲骨文字之发现及其考释》一文所说:“羊角象其曲,鹿角象其歧,……且也或立或卧,或左或右,或正视或横视,因物赋形,恍若与图画无异。”①总之,甲骨文的象形是抓住特点,使人一看便知道它所代表的某一物体,已是把事物简化后作为一种语言的符号。
  二、指事
  《说文》: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较复杂的事物,这便是“指事”。甲骨文中这类字也有不少。“视而可识”类似象形,“察而见意”近于会意(王筠《文字蒙求》语)。如母作“■”,在女字上加两点,指其胸部双乳,示女已长成,可为人配(母有匹配意),亦用以指已生育过的女子。以“一”为水平线,再以一点指其上或下,即为(上)(下),稍变其形则为“、”。另如“天、末、本”等,都是指事字。于省吾《释古文字中附划因声指事字的一例》指出:“上下二字以及一至九的记数字都属于抽象指事。……指事字的构成,有的连一个独立偏旁也不具备,而由极简单的笔划所构成,这是原始的指事字,有的仅有一个独立的偏旁,而附以并非正式偏旁的极简单的笔划以发挥其作用,这是后起的指事字。”②于氏在该文中剖析的“附划因声指事字”有“东、重、夕、百、尤、弘、世”等字。
  三、会意
  《说文》: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
  甲骨文中会意字非常丰富,也最富于表现力。甲骨文中有武无信,《说文》谓:“止戈为武”。甲骨文“武”作■从戈从止会意,本义当为征伐。余永梁曰:“从行从止,从戈操戈,行于道上,武也。”③唐兰也认为从戈从止,无停止意,而为荷戈而行,有威武雄壮意。甲骨文“明”作■,日月相照也。又有一“明”字作■,月光照在窗上,均会意字,且富诗意。这些字的意思是通过组成该字的各部分象形字汇合起来表现的,是约定俗成的。
  四、形声
  《说文》: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与会意一样,这也是在象形、指事的基础上创造新字的方法。按许慎下的定义,一个形旁(以事为名)、一个声旁(取譬相成),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形声字。以原有的形声字做形旁或声旁,再另加声旁或形旁,又可造出新的形声字,且同一形旁可组成一系列不同声旁的形声字,同一声旁也可组成一系列不同形旁的形声字。如此形声相益,不断孳乳,文字数量便愈益增多。形声字在汉字总数里占了绝对的压倒一切的优势,但在甲骨文里,这种优势尚未显示出来。
  五、转注
  《说文》: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所谓“建类一首”徐氏《系传》曰:“老与耋耄皆谓年老意,是为同类,与耋耄诸字,其形皆从老,是老为一类之首也。”所谓“同意相受”,段玉裁注云:“谓意旨略用,义可互受。”亦即甲等于乙、乙等于甲,转过来互为注解,或以这地方的字结实别地方的字,这是因为各地方言收罗在文字中日益增多,需做必要的注释。甲骨文中这类字较少见。考,甲骨文作■(《殷虚书契(前编)八卷》2.2)。老,甲骨文作■(《殷虚书契(前编)八卷》4.52)。
  六、假借
  《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会长是也。
  社会发展,文字不够用了,于是“依声托事”,即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但是假借字只能作音符,字的形状不相似,即借用象形字之声,来表示同音的其他事物或动作的符号。既经借用之后,则原来的形状便失去了意义,而变成了一种同音的代替字。如甲骨文“凤”借为“风”,字形仍作“■”(风)。父,甲骨文作■,表示斧拿在手中,以斧借为父。另有“不、勿、弗”等,都是本有其字。但也有同音通假,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通假字不同,可习惯上也称通假。
  甲骨文出土后,许多学者运用“六书”理论分析甲骨文,结果认出了许多与《说文》形体不同的新字。事实证明,“六书”理论对于分析和考释甲骨文还是有用的。这是因为小篆毕竟是由商周文字演变而来的,承先启后,有形体结构上的局部变化,并不牵涉到文字性质和发展阶段的根本问题。总之,甲骨文的发现,为研究“六书”理论和探索造字本源提供了比《说文》更为古老而可靠的资料。但甲骨文字毕竟不同于小篆,毕竟比小篆早了一千多年,所以,如果将对小篆的分析原封不动地用之于甲骨文,就难免碰壁、失败。如果根据对小篆的分析而到甲骨文中去找相应的字,就有可能找不到或者找错,从这个角度看,说“六书”理论不全适用于甲骨文,也是可以的。例如辰巳的巳,小篆作■。《说文》谓“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午字小篆作■,《说文》谓“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与)矢同意。”孙诒让根据这些说法到甲骨文里去找“巳、午”两字,就找不到,因而说“巳、午两字独未见”。殊不知甲骨文“巳”与子女之“子”同形,做■或■,“午”象绳索交午之形作■,虽然都属象形,但与《说文》所云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其次,小篆中的形声字在甲骨文时代往往是会意字,如以六书理论去套甲骨文,希翼找到从某形、某声的相应的字,也难免徒劳无功,如“沉、埋、闻、获、育(毓)”等字便是其例。其中的“沉、埋、闻、获、育”诸字经前人考释,已有定论。会意字演变为形声字,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了解并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和考释甲骨文字。另一方面,甲骨文中有的字又有几种写法,在六书中分属于不同的类别,如“天”即为突出一例。《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是会意字。但甲骨文“天”作■、■诸形,既有象形,又有指事。王国维说:“古文天字本象人形,……卜辞、孟鼎之■、二字所以独其首者正特著其所象之处也。殷虚卜辞及齐侯壶有作■,则以一画记其所象之处”,“故■为象形字,■为指事字。篆文之从一大者为会意字,文字因其做法之不同而所属之六书亦异,知此可与言小学矣。”④再次,六书也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甲骨文字。《甲骨文编》附录二千九百四十九字,有些是可释的,有的是已释而有争议的,但大量的是目前无法解释的,其所以无法解释,固然是因为孤文残辞,只出现一二次,缺乏上下间的语言环境,现无从考索;也由于其结构古怪,根本无法用六书来分析。其实,即使已考释论定的字,也有六书所不能解释的,如于省吾所指出的独体象形字而带有声符这一现象,就不是六书所能圆满解释的了。⑤
  总之,六书理论之于甲骨文,有合有不合,我们要运用六书来分析,考释甲骨文,但不能用六书生搬硬套,削足适履。
  
  注释:
  ①1924年3月北京大学《国学季刊》1卷4期.
  ②《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③《殷虚文字续考》刊清华研究院《国学论丛》1卷4号,1928.
  ④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天》.
  ⑤详见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
  
  (作者简介:周娟(1978-)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现为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文字学。)
其他文献
推理能力是高考测试的五项能力之一.《考试大纲》中对推理能力是这样界定的:“通常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
人们工作获取应得的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递延工资成为所谓的养老金,这一做法的出发点也极为良好。如果管理得当、监督有效,养老基金将成为社会的最后一道保障,可是如果设计不周或管理不当,美意却可能变成噩梦。     大文豪莎士比亚在其《脱爱勒斯与克莱西达》中有一段寓意深远、令人动容的台词:“如果地位发生了变迁,我将丧失一切雄心壮志。”然而,现在更为流行的说法也许是:“如果一个人的地位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在我国的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水平也不断的提升,各项社会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推进与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之中,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越
摘 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因而有着十分丰富的文物收藏。其中的纸质文物在收藏的过程中极易发生霉菌、变质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会对纸质文物的样貌及形式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而降低文物的机械强度,改变原本的性质特征等等,促使纸质文物改变原本的面貌特征,降低了原本的价值。因此,需要加强纸质文物的保护,通过分析、研究相关的防霉、除霉技术,并通过应用纸浆修复的方法来对发生霉变的文物进行修护,以此来保
本文根据高职《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教学效果以及软件发展的需求,对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引入课程项目设计的考核改革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
本刊讯(通讯员 刘 经) 据悉,2011年,钦州市委、市政府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拿出2238138元,对2010年度在该市纳税5000万元以上企业高层管理人才进行奖励,对该市第六批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放政府津贴或住房补贴、安家费补贴。  根据《钦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暂行办法》及其《补充规定》等政策精神,2010年度,广西东油沥青有限公司等4家纳税超1亿元企业和
期刊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丁家庄保障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迈入了本科院校的大门,那么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在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等方面就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教师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在课堂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提出为什么要加强课堂建设,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