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面前须用事实说话,同情弱者并不代表可以罔视法律。梁丽作为一个清洁女工的弱势地位确实令人同情,但这绝不能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理由。在法律面前不能有王子,也不能有庶民。本文指出必需让事实成为完整的事实,让法律成为有尊严的法律。
  关键词盗窃罪 侵占罪 网络民意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139-01
  
  前段时间,一位叫梁丽的清洁女工的遭遇引来网络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也引发了笔者对网络民意左右司法公正的思考。笔者试着摒弃狂热的感性认识,抽丝剥茧还原客观案情,站着法律及理性的角度分析此案,并努力从中找出一些网络热议案件中的共性特点。
  首先简要介绍下案情。梁丽,女,40岁,河南开封人,被刑拘前是某清洁公司员工。 2008年12月9日上午8时20分左右,梁丽在机场候机大厅里打扫卫生时发现垃圾桶附近有一个小纸箱在行李车上,左右看看也没有人,以为是旅客丢弃的,就顺手把小纸箱清理到清洁车里,继续在大厅里工作。后有同事拿出纸箱中首饰证实为真的时,梁丽仍认为是从路边小摊买的假首饰。中午下班后梁丽把小纸箱带回自己家中。傍晚约6时左右,两名警察来到梁家调查,梁丽主动交出了纸箱。经鉴定,该箱首饰总价值超过300万元。警方认为其行为已经构成盗窃罪,而由于涉案数额巨大,梁丽可能面临最高无期徒刑的刑罚。梁丽这一行为究竟只是普通的拾、还是昧,还是贪?究竟是无罪还是有罪?是给予轻微的行政处罚还是要动用刑罚威慑?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之一是主观上有占为己有的故意。但当事人的主观意图仅凭一面之辞是难以认定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重点探讨是否存在秘密窃取这一客观要件上。本案中装有黄金的纸箱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被放置在候机大厅里靠近垃圾箱旁的行李车上长达十分钟之久。我认为机场大厅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即刑法学意义上的公共空间,第二控制人对遗忘物的支配需要明确的支配意识。而如此贵重的物品随意置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失主可以说也存在一定过失。梁丽将箱子顺手丢到清洁车的行为不属于秘密窃取,不构成盗窃罪。
  梁丽取得纸盒里的黄金在民法上显然是不当得利,那么是否触犯了刑法中的侵占罪呢?解答的关键在于判断小纸箱究竟是遗弃物、遗忘物,还是遗失物。如果是遗弃物,则说明原物所有人已经放弃所有权,可以根据先占取得。如果是遗失物,主动归还了就是发扬雷锋精神,不归还则可以归还不当得利为由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是拾得遗忘物或代为保管物品,拒不归还,企图侵占,则属于刑事法律上的“侵占罪”。
  很显然,我们不能将小箱子这么贵重的东西遗弃物。根据失主的解释,他只是走开一会到机场大厅的前台询问一些登机事宜,而转眼回来自己的小箱子已经不见踪影。即失主认为小箱子还是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的,自己并非遗弃也非遗忘。但站在梁丽的角度来看,小箱子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被放在靠近垃圾桶的行李车上,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作为机场清洁工人的梁丽,有责任将机场免费提供的行李车上的杂物清理干净,这时她还没接触“纸盒”,她的主观意志认为该“纸盒”是白色四方形纸质垃圾是毋庸置疑的,这时也没有非法侵占的意思。而当她接触到纸盒的重量会给梁丽一些信息,当然最主要的是这“纸盒”不是垃圾。法律不能过于严苛,应该以普通人的判断标准来衡量。笔者认为从小纸箱所在的地点、尺寸、包装等来看,采取折衷的观点认定为遗忘物较为恰当。
  虽然侵占罪“拒不返还”应当界定为在被害人索取后,侵占人拒绝返还。但是擅自处分也是“拒不返还”的一种常见的形态。在这种情形下,即使侵占行为人没有在言语上拒绝退还,但根据其客观行为的表现仍应认定为“拒不返还”。梁丽将黄金饰品分给了他人,并且后来将箱子带回了自己的家中,这样她存在用实际行动去处分财产的情形,这也应当属于拒不返还。事实上,警方做工作20分钟后,梁丽才讲出黄金首饰存放点。综上所述,梁丽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侵占罪。
  古语云,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其实面对那一箱价值巨大的黄金首饰,梁丽最正当的做法应该是马上报警,这是一个公民的义务,也是证明其清白并保护自己远离是非的最好途径。在这样一件事实较为清楚的侵占案件中,当事人的弱势地位被一再强调,以致司法机关的正常程序受到干扰,网络和其他传媒在其中推波助澜的作用不可小视。但无论在法律还是道德上,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成年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行为出轨,就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不能因为同情弱势群体而放弃找寻真相,因为在法律面前不应有王子,也不应有庶民。如何定罪量刑只能由司法机关认定与裁决,其他任何人和机构都无权做判官。网络应当成为监督司法公正的利器,却不可以成为司法裁判的风向标甚至被其挟持。如今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民意诉求的大平台,司法实践中要注意聆听群众的声音,更要维护法律的独立与尊严。
  
  参考文献:
  [1]阮齐林,康瑛.刑法案例研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刘志伟主编.刑法学的新动向(2005年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2007年版.
  [3]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罪刑适用.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外交保护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经济全球化与和谐世界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了其特性与发展趋势。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该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它扩大了外交保护的范围,明确了外交保护条件中的国籍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界定了外交保护的性质,体现了外交保护的人本化发展态势。  关键词外交保护 《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国籍原则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中图分类号:D80
摘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者服务,而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发挥服务作用。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为视角,运用社会调查法、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等三种方法,在开展绩效管理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实施该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更好地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提
摘要梅迪库斯在《德国民法总论》第六十六章中着重介绍了有权利能力社团的相关内容。所谓有权利能力的社团,乃人的组织体而享有人格者,其与无权利能力社团相对应。两者具有同一实质,即系由多数人为达一定之共同目的而组织的结合体,都需要具备一个法人性质的组织,以使社团独立于它的成员,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依法律规定取得法人资格,即是否具有权利能力。介绍两者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无论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学说著作中,如果无需与
摘要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出台,围绕在一些具体侵权案件领域的纠纷解决有了较为明确和完善的法律适用。这在我国侵权责任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围绕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理论探讨却未止息,反而将随着侵权法的具体实施而变得更为深入。笔者从理论的角度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构造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立思考。  关键词过错原则 过错推定 无过错责任 公平原则 混合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刑事执法理念以及制度均发生了改变,刑事和解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本文以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就刑事和解的价值提取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刑事实体法 刑事程序法 刑事和解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019-03    一、刑事和解的提起  一般而言,刑事法,包括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是关于犯罪
摘要乡村精英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旅游开发后,镇山村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村,变为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村寨。伴随着旅游开发,镇山村乡村精英的组成、地位、作用等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镇山村 旅游开发 乡村精英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226-01    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中部的一个半岛上,与花溪风景名胜区
摘要 西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法学派围绕“恶法”究竟是不是法的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自然法学派坚持“恶法非法”,而分析法学派坚持“恶法亦法”。本文以纽伦堡审判为背景,以分析实证法学为视角,对“恶法亦法”进行论证。  关键词恶法 自然法学 分析实证法学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95-01    1951年联邦德国最高法院审理了一个案件,被告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然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开始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上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但现实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机制不健全,法律政策滞后,初始分配不公平等;本文将立足我国实际,以理论为指导,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提出建议,以期找出摆脱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 理论源流 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
摘要美国法的不动产变动模式存在着不利于交易安全保护的先天弊端,合同担保、产权意见书模式在产权保证上虽有一定实效,却不如所有权保险制度安全保障彻底。在维护交易安全上,所有权保险具有真实保障和损害赔偿的双重构造,我国应当借鉴美国所有权保险以商业信用支撑不动产交易安全的做法,建立国家信用与商业信用共为支柱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体系。  关键词不动产登录 契约担保 产权意见书 所有权保险 商业信用  中图分类号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我国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满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为实现我国人的全面发展贡献着积极力量。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使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技术 全面发展 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