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我国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满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为实现我国人的全面发展贡献着积极力量。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使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技术 全面发展 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77-02
  
  科学技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进步,并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对促进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从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到现在正在全球形成浪潮的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包含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技术、空间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群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的科学技术沐浴着人类灿烂的文明成果的雨露发展到现阶段,取得了很多重大成就。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我国开始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新材料方面:中国研究的光学探测晶体、闪烁晶体已成为世界探测晶体的主要供应者;空间技术方面:“神州”系列飞船的圆满发射,“嫦娥一号”探月计划的成功实施表示我国的空间技术已达到了比较系统和成熟的发展阶段;信息科技方面:“龙芯”系列芯片的研制成功,“CPU方舟三号”的突破性进展,使我国结束了电子产品无芯的历史,“天河一号”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三个能研制出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生命科技方面;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致病的新机制,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能源科技方面:比如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意义;资源环境方面:比如激光诱导荧光探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都表明我国的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提高,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的本性,是人获取和占有生存机会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的需要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审美和情感上的需要。
  第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包括人的智力、体力、情感力、意志力和交往能力等等。只有发展人类的能力才能获得健康长久的生命,获取知识,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一种合适的符合生活标准的资源。
  第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尺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只有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心理、情感、信息诸方面的交流,彼此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自己。
  第四,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个性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是区分于他人的特点。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同质性发展,同时,人的充分发展也绝不等同于人的片面性发展,包括了他自身的其他方面发展的丰富性。
  另外,人的全面发展还是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
  三、科学技术对实现我国人的全面发展的贡献
  马克斯曾深刻的指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为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最有效的手段,为实现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对实现我国人民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人的审美需要和情感需要也得以兼顾。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生产力的飞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满足了我国人民的物质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融合改造了生产力诸要素,从而使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工具的水平提高了,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了,生产力便产生了飞跃,带来了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从而为国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殷实的物质基础,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变革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保障,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科学技术本身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发挥作用。随着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的提高,使更多的劳动者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带动了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科技进步所引起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冲突渐减,也为人们和睦相处、互相关爱提供可能,这样就提升了人的道德修养;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学科的出现,要求人们的思维朝着系统化、综合化、敏捷化的方向发展。由此,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再次,科學技术的发展延伸了我国人民的审美空间,丰富和发展了审美对象,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传媒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审美空间增大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们在家里拿着遥控器、按着键盘就可以领略世界名胜古迹、美景靚画。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我国人民多种多样的情感交流的手段,丰富着人们的情感生活,从电话到视频聊天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天各一方的人们能即时的聆听到对方的声音。网络聊天、E-mail、手机短信取代了飞鸽传书,也便捷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情感的倾诉;电视电影等传媒的普遍应用也丰富着人们的情感生活,打发走了闲暇时间,缓解了工作生活上的压抑情绪,也陶冶了性情。
  第二,科学技术对我国人民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科学技术提供给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了人的创造力,并解放了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首先,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的手段,锻造了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拓展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范围,使人们能够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利用高科技的仪器和手段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其次,科学技术对人的劳动方式具有强烈的影响,最大限度的解放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更替,电子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到机器系统中,代替人类从事沉重、枯燥、危险的作业,解放了人的体力。尤其是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周期缩短并普遍应用,已开始部分的代替人的脑力劳动,解放了人的脑力。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的创造能力,从而使人的巨大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需要人们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进行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而被解放了体力和脑力的人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创造和发掘自己的潜能。所以说,科技的发展增强了人的创造力。
  第三,科学技术对我国人民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我们的生产领域,提高了人的实践活动的自主程度和人的交往范围,还带来了交往方式的变革,使人的社会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首先,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产领域的多样化。生产领域范围大了,人们选择的余地就多了,社会交往就会更密切、更普遍。其次,科技的发展还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分工方式,打破了片面化、固定化的格局,也提高了人们的自主程度和社交能力,促进了人们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再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单个人、单个部门不可能完成产品的设计制造,需要大家团结一致,普遍的交换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这就使得劳动者之间交往越来越密切。最后,信息、宇航技术等的普遍应用,通信传媒的效能的飞速进步,还带来了交往方式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国际化也把人们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劳动者间可以同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生产者和劳动者间在网络上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个体、民族、国家亦或是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的障碍,建立了人们之间广泛而国际化的交往,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社会关系。
  第四,科学技术对我国人民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大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彰显个性,也为人的个性张扬提供了手段和平台,进而大大缩短了人的发展趋向丰富与全面的过程。
  首先,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获得了发展的自主性,而且,科技的发展又最大限度的解放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缩短了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人们可利用的剩余劳动时间极大的增长,这样人们的全面发展的时间增多了,所以,人们有能力有时间去彰显个性。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变革了人们几千年的学习方式,足不出户便能学到各类知识,多样的前沿信息刺激着人的创造神经,不同类型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极大的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再次,科学反对迷信不相信权威,造就了人们遇事多角度思考、善于质疑、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可贵品格,这就使得人们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思维方式及处事风格。
  最后,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彰显个性的广阔舞台。人们可以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尽情的发表感言,自由创造,不会受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亦或是权利与“硬”资格的压迫。不仅使自己个性得以张扬还有效的宣泄压抑,更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五,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为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舒适的外部环境。科学技术的不合理运用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缺乏、生态失衡等等。而唯一能解决这些危机的手段是运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如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可以弥补人们能源的不足,保留不可再生資源等等。
  总之,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也带动了国人的全面发展,为我国人民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郭春玲,路红华.论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改革与探讨.2009(2).
  [2]曾康平.科学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青年科学.2009(10).
  [3]杨巧荣.科技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07(21).
  [4]郭广,陈璋.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5]隋从容.论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性.东岳论丛.2007(5).
  [6]唐少云,欧阳旭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湖湘论坛.2005(4).
其他文献
摘要孟德斯鸠曾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2009年12月26日颁布,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便是体现了民法的基本精神,重视对个体权益的有效保护。《侵权责任法》是我国第一次对医疗损害赔偿责任进行专章规定的法律,《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现了义务与责任的统一,结束了之前适用法律混乱的局面,医疗机构违反医疗告知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关键词侵权责任 医疗告
摘要外交保护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经济全球化与和谐世界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了其特性与发展趋势。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该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它扩大了外交保护的范围,明确了外交保护条件中的国籍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界定了外交保护的性质,体现了外交保护的人本化发展态势。  关键词外交保护 《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国籍原则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中图分类号:D80
摘要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志愿者服务,而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更好的发挥服务作用。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绩效管理为视角,运用社会调查法、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等三种方法,在开展绩效管理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实施该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为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更好地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提
摘要梅迪库斯在《德国民法总论》第六十六章中着重介绍了有权利能力社团的相关内容。所谓有权利能力的社团,乃人的组织体而享有人格者,其与无权利能力社团相对应。两者具有同一实质,即系由多数人为达一定之共同目的而组织的结合体,都需要具备一个法人性质的组织,以使社团独立于它的成员,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依法律规定取得法人资格,即是否具有权利能力。介绍两者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无论在法律规定上,还是学说著作中,如果无需与
摘要随着《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出台,围绕在一些具体侵权案件领域的纠纷解决有了较为明确和完善的法律适用。这在我国侵权责任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围绕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的理论探讨却未止息,反而将随着侵权法的具体实施而变得更为深入。笔者从理论的角度对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构造提出一些自己的独立思考。  关键词过错原则 过错推定 无过错责任 公平原则 混合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刑事执法理念以及制度均发生了改变,刑事和解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本文以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就刑事和解的价值提取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刑事实体法 刑事程序法 刑事和解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019-03    一、刑事和解的提起  一般而言,刑事法,包括刑事实体法和刑事程序法,是关于犯罪
摘要乡村精英在乡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旅游开发后,镇山村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村,变为以旅游产业为主的村寨。伴随着旅游开发,镇山村乡村精英的组成、地位、作用等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镇山村 旅游开发 乡村精英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4-226-01    镇山村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花溪水库中部的一个半岛上,与花溪风景名胜区
摘要 西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法学派围绕“恶法”究竟是不是法的问题有过激烈的争论,自然法学派坚持“恶法非法”,而分析法学派坚持“恶法亦法”。本文以纽伦堡审判为背景,以分析实证法学为视角,对“恶法亦法”进行论证。  关键词恶法 自然法学 分析实证法学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95-01    1951年联邦德国最高法院审理了一个案件,被告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然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开始在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上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但现实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机制不健全,法律政策滞后,初始分配不公平等;本文将立足我国实际,以理论为指导,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提出建议,以期找出摆脱困境的路径。  关键词排污权交易 理论源流 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
摘要美国法的不动产变动模式存在着不利于交易安全保护的先天弊端,合同担保、产权意见书模式在产权保证上虽有一定实效,却不如所有权保险制度安全保障彻底。在维护交易安全上,所有权保险具有真实保障和损害赔偿的双重构造,我国应当借鉴美国所有权保险以商业信用支撑不动产交易安全的做法,建立国家信用与商业信用共为支柱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体系。  关键词不动产登录 契约担保 产权意见书 所有权保险 商业信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