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与静谧的叙说

来源 :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_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雨倾城的散文诗,上手便被她的几个意象所吸引。
  譬如《我爱它无可替代的安静》中的“苇”,赋予芦苇以“静谧”:或者赋予“静谧”以芦苇的形象。譬如《到开阔里去》《这是谁的河流》和《南县,我就在它们身边》等篇章中的“水”,其形象相同,而“意”则不一样。或是一段美好的岁月:或是爱情或命运:或是“静”的化身。“水”这个意象,在雨倾城的作品中,应用得比较广泛。
  寄情山水,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看家本领:而散文诗也曾经被认为是花花草草的载体。与新诗一同诞生于新文化运动的散文诗,也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其多样性的发展与创作队伍的壮大,令人们难以忽视其存在。问题不在于是否写了花花草草,而在于用传统的美学观念来说,是通过花草物象反映了什么?从现代文学的视角来看,则是这些物象表现了什么?在表现中,主观意念是起主导作用的,而意象,是用来表现主观意念的重要手段。按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观点,意象是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所谓“准确的意象”能使怀疑找到它的“对应物”要求观察精确,表现具体而简洁,不加渲染,不带任何一般化的评论……而艾略特的观点则是:意象来自他从童年开始的
  整个感性生活。那么判断散文诗的优劣,是否可以从作者结构的“意象”人手呢?
  ……无尽大地之上,船走过。
  我离去。
  留下的,只是静谧。
  仿佛青春从不曾有过波澜,仿佛除了逝去,再也没有其他的人生。
  尽管在这里不由得令人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而作为“我”的对应物“苇”是“静谧”,也就是“静谧”呈现的是芦苇的形象,“一棵苇,有一棵苇安静的原因。/我,也是。”而芦苇又是曾有青春波澜的。或者说,在《我爱它无可替代的安静》一诗中,一棵会思想的芦苇,在卑贱与伟大之间,蕴含着人的尊严。因而,芦苇这一意象,在承载“静谧”这一形象中,完成了一章散文诗的使命。因此,即便是花花草草,因其所承载的使命不同,也因其所承载的方法不同,使散文诗具有与诗歌相同的艺术效果。
  “水”这一意象,作者应用得比较广泛。“它低低地流,静静地流,往返古今。收集岁月,心意,转折,甜蜜,荣枯,岸边孩子新鲜的脚印,以及不眠之夜,深深疼痛深深誓言”,“它与岸边赤脚洗衣的姑娘胡作非为,并交换生死。有时夜半,追赶中原奔跑的雨;有时痴迷于黄昏,看走远的人,不回头”(《到开阔里去》)。这里的“水”蕴含的是一段经历,而且带有某种内在的心理层面的经历。“从前世到今生。这是谁的河流?这是谁的古老的爱情,最好的水?这是谁的,远道而来的连绵不绝?/摁住胸膛,羁留于此。/留下,我就是澎湃,留下,我也是宽敞。”(《这是谁的河流》)这里的“水”是亘古流长的爱情,作者在这里问的是“这是谁的爱情?”而回答是:“我不说出爱。我在它们中间随意行走,带着自由的灵魂。怎么走,都叫命运;怎么走,也没人认出我。”在某种酸酸的失落感中,是无所认领的爱情。一片洞庭湖水,在作者眼里便是静谧,或者是无声的意绪。这意绪中含有“愿我的爱,包围你……”这里的“爱”是否是静谧的湖水?
  雨倾城的散文诗还有一个特点,便是造境。所谓造境,是在具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而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营造一种意境,是散文诗的优势。
  在《总有一个地方》一诗中,作者先是状写一个环境:“这平静的地方,平静的流水,平静的人们,平静的生活,可亲,可怀,带着温暖而缓慢的气息,拥抱山河岁月。/在这里,我变成了一个多么简单,多么新的人。”在这样一个波澜不惊的环境里,是诗人用来施展自己抱负与思想感情的地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环境之所以“平静”,完全来自诗人的“心境”,也就是来自诗人的主观意念。外界即便再喧嚷、焦躁,也难撼动内心的平静。那么这就上升到了某种境界的高度了。
  来,与我一起手牵手,在华阁厂窖赏油菜花海万顷,在洪山禅寺听木鱼声声,在天星洲等芦苇的影子从脸上一点一点退走。/与我一起,抱紧蛙声,抱紧稻田,抱紧草垛,抱紧屋外日常灶边炉火,一日三餐,呼儿唤女。
  真正的平静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内在的波澜不惊?那就是不受功名利禄的诱惑,甘于过平凡的生活,像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境界。这章散文诗的诗眼在“与我一起吧”,就是说,谁能与我一起来过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呢?谁能不受各种物欲与所谓的荣华所吸引呢?且“看时间逶迤,成灰,让世事和恩仇——永不知晓”,这便是一种“思想觉悟”的境界了。再譬如《红枫古道:命运的火焰,像是祈祷》,“树上的秋天,落满一地。安静落满一地”,这也是环境的状写,“那么多。那么多红的叶,红的火,红的誓言,红的热烈,红的浪漫,红的深情,红的寂寥与沧桑,带着持久的热爱与信仰,飘落空旷。/它们在古道之上、山崖之巅,沉默、自在、燃烧。若垂天之云。/它们骄傲地红。/红给谁看?”这最后一句,一下子挑亮了整章作品,就像用红色表达“忠心”一样,有人是这样认为的,而作者并不这样认为,因此从主观视角便会出现“红给谁看”的疑问。而这种极致的色彩,用于人生的理解,就有了“命运的火焰,像是祈祷。生命里最缤纷的颜色,有过大爱恨”,强烈的色彩放在人生的经历中的话,是否也有过极致的爱恨情仇?在这里,诗人透过自己独特的眼睛,看到了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东西。
  通过这两章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出造境在散文诗写作中的优势,而且即便是用花花草草来状写、营造意境,其主旨却是在写人生,写人性,写生命状态。其重大社会命题就在那些花花草草之中。
  在作者的这些作品中,我们还读出了其修养。前面说了,在《我爱它无可替代的安静》一诗中,我们读出了泰戈尔“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意境,和帕斯卡尔“会思想的芦苇”的意境。在《到开阔里去》中,还读到了《诗经·君子于役》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的引用,意思是说:天已经晚了,羊和牛都从牧地回来了。在引用中没有说出的是:我的丈夫却还在外面服役。而这章作品的意象是水,是“浩浩天地,只余一脉古今”的日常生活,期待的是什么?作者用引言来烘托期待之情。再如用“淇水汤汤”作为整个《还没见到你》一诗的意境。《诗经》中的《卫风·氓》,讲一位女子追求一个小伙子,最终恋爱、结婚,后被虐待,最后毅然决绝。这种借用,比较好地表现了现代人的心境。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低,离不开其读书与积累的学养,也包括体验揣摩生活的经验,来抵达创作的彼岸。
  打眼看雨倾城的作品,会有一种大都写爱情的印象。其实不然,花草有生灵,而爱情尽管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更多的是透视着人生轨迹。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点,也是开启其创作世界的门户。
  尽管有人曾意图使散文诗成为像报告文学那样的独立文體,但在创作实践中大家得出一个共识:散文诗属于诗歌的一种。她具有诗歌的所有内在特征。尽管语言与形式不受拘束,但其内核的本质属于诗。譬如在雨倾城作品中有这样的语言:“一些静落下去,散作满河,点点星光”(《我得停一停》);“有鸟落下,有一大群安静远道而来”(《飞云湖:我要到你怀里去》);“隐秘的泪水,把城市悄悄缠绵”,“当我叹息,有一滴江河,轻轻拥抱我”(《你的怀抱,像寂静一样》);“旧时人家,方言打翻一片寂静”(《谁都无法描述一条美丽的河流》)等等。
  散文诗伴随着新诗的发展历程,有着自身的特点:随意象、意境的需要而无拘无束;以主观视角集象征与隐喻寻觅表现方式。雨倾城的散文诗很好地体现了这几个特质,可谓年轻诗人的一个代表。
其他文献
云生即画图,无色亦璀璨。只在云深处,人云我不云。  一题记  山中遍布的微光令人心痛  时有念想。但并非:  把山间的云水收集就获得了水,你遣散了枝头的蝉声就放逐了心中的潮汐。  不可能无乱石,无湍流,无阵风,无倒悬的朽木和瘦小的坟茔。  原来的秩序,不可能无转换,无裂纹。  我在你刀耕火种的薄薄的心上取土,在你秋去春来的嶙峋的身上裁云,山谷的层次好像又增添了几分。  牧羊人的鞭子击碎的空中,一半
卜寸丹同志:   您好!   惠赠的近期刊物已收到,谢谢!   我觉刊物办得很好,很大气,总体质量是高的,推出了不少新人和面貌一新的佳作,这既反映了当代散文诗可喜的进步,也体现了刊物编者们的眼光和水平。放得开,不拘谨,有助于散文诗克服圈子小,题材手法风格雷同近似的老毛病。这一点很重要。第5期集中关于疫情的题材的作品,处理得很好,不是一般化的“配合”、应景化作品,而写得有水平,不降低质量,这一
象形的识别   那是怎样的物象,夜幕下显得那样明亮,其相象是多变的,起初在同等的时间和节气里,状为弯钩,像个不停转换的活物,由小变大成圆,由圆缩成镰刀头,周而复始给人一种定格,冠冕为月亮,溢出敞亮与朦胧,牵念相思与故乡。那是圆圆的饼象,从升至落是一个现状,其间的变幻,是一次次搽胭抹脂的浓与淡,蓝天白絮成了它运行的伴,大地黄昏成了它归宿的天堂,它以不变应万变的面孔,记住时令来去的印象,离近就热,离
卡车冲进1.6米深的水坑会是什么样子? 8月11日在山西晋城举办的陕汽杯2011全国超级卡车大赛马上给你答案。这场比赛成为卡赛历史上一场罕见的两栖作战大片。  喜欢旅游的人一定对晋城不会陌生,这里不仅是黄土高原通向中原地区的重要门户,而且拥有著名的国家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全国超级卡车大赛选择这里,却是因为另外一个原因——这里有独特的水北赛车场。人们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到处是水!赛道是在天然形成的
1 内河灌溉,外河泄洪。  作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更多时候,都江堰外河,石头多于水。  石头,在河床睡觉。  洪水留下的狮子在睡觉,铁在睡觉,钙在睡觉,河堤在睡觉…一  内河灌溉,外河泄洪。  自从修建了紫坪铺水库,更多时候,都江堰外河,干净而安详。  石头,像一枚勇士的骨骼。  这些远古诞生的婴儿,时间的遗产,面对诗人,展露微笑。  这是五月的一个下午,一场小雨来了又走了。我们在变轻,携带的山色
散文诗是一个相当含混的概念。我们用这个名称来称呼从完全的诗到完全的散文甚至是拙劣的散文的许多大不相同的东西。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尼采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圣琼·佩斯的《阿纳巴斯》,屠格涅夫的《爱之路》,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纪伯伦的《先知》,鲁迅的《野草》,统统被称为散文诗。要从这些相去悬殊的作品里,来给散文诗的性质做一个总结是困难的。散文诗到底是什么?瓦莱里认为,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存在两极
摘要:我国中、高等教育领域的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在严峻的生源竞争环境下,各高职院校构建招生长效体制,至关重要。始终坚持办学方向,为当地提供社会服务;依附产业、企业,设置行业所需的专业;创建职业教育集团,共享集团“生源链”成果等是构建高职院校招生长效体制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长效体制;构建;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
李俊功:1965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诗刊》《散文诗》《青年文学》《星星》《诗潮》《延河》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90年》《中国年度散文诗》《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散文诗卷》《中国百年散文诗经典》《中国一百年散文诗大系》等选本,著有《梦园》《弹响大地风声》《长昼》《披褐者》《开封,开封》《河南散文诗九家·李俊功卷》《五种颜色的春天
海 滩  ……涨潮,那样宁静,那样柔和。夕阳在海面上点燃起巨大的火柱,海水平静地一点一点浸吞沙滩,发出悦耳的有节奏的浪声……我,一个孤独的徘徊者,在被海的舌头舔湿的牙床上走着,沿着一条浪线向前走着,脚下的沙滩柔软、平和。尽管不久,我踩下的脚印将被海潮抹去,这行脚印划出的区域将被海水占领,但沙滩却对这一切默默接受。  脚印。脚印。难道我对生活也抱如此的态度吗?默默地接受。接受一切不公平的挑战,接受也
一定会有掀动风暴的大事物  躲在冬天的深处。  冷气、病毒、口罩,瞬间掀起一场白色风暴。  一堵墙、两堵墙、三堵墙,那么多人端坐其中。  等待日落,等待日出,等待空白,翻来覆去听一首歌,还有多少人想说,终于把日子过成了想要的模样!  是到了该谈一谈什么的时候了,前尘往事……终有清算一说。  白衣、口罩、体温枪、出入证,哦,我站在大风口的兄弟姐妹,他们正用一己之力,阻挡着狼群!一定能够守得住、镇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