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阴性切缘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对hTERT 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及
【机 构】
: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贵阳550002,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550004,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肿瘤组织和阴性切缘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对hTERT mRNA表达量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及生存期)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行胃癌患者生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hTERT mRNA在阴性切缘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1.37±2.1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16.98±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hTERT mRNA高表达表明胃癌恶性程度较高且病期较晚,检测胃癌组织中hTERTmRNA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胃癌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量、肿瘤浸润深度和p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患者,女,37岁,因反复右腰部刺痛1个月于2009年8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针刺样痛,无放射痛。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性质同前。就诊前,患者自检触及右腰部肿物,约拳头大小,伴轻压痛。家族无遗传病史。查体:右侧腹部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5cm×11cm,质中,活动度可,表面光滑,伴轻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女,73岁.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右上腹持续性不适,无明显腹痛,无发热、呕血、返酸、眼黄、尿黄等,体重无明显下降.外院腹部超声示肝右叶脓肿,胆囊壁毛糙,脾胰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肝脓肿可能大,不除外占位(胆管囊腺癌).肿瘤标志物CFA、AFP、CA199在正常范围.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余阴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患者女,46岁。因乏力伴发热15d于2004年5月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并做骨髓细胞学分析和白血病免疫分型等检查,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应用DA方案化疗,诱导2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后又以MA、HA和AA方案治疗3个疗程,做HLA配型,与其胞弟完全相合。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局部治疗的新技术,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以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势。RFA后严重肝损伤罕有发生,我院肝胆外科在2000年至2009年间共收治HCC重复RFA后严重肝损伤4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58例影像学判断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或不能手术切除的中心型NSCLC患者行BAI治疗,其中鳞癌51例,腺癌6例,腺鳞癌1例。BAI前临床分期为lIb期3例,Ⅲa期26例,Ⅲb期29例。结果BAI后,31例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未行手术切除的27例患者中,8例行放射治疗,2例行放化疗,1例行全身化疗,其余16例仅对症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相应的癌旁胃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LOX mRNA和M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OX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结果 LOX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28±0.1367和0.2
目的检测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敏感蛋白1型(BRCA1)、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K-ras蛋白表达,探讨其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6例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组织标本中ERCC1、BRCA1、β-tubulin和K—ra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状况与化疗疗
目的研究内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EA)对结肠癌细胞系CaCo-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阐明CBl受体和脂筏所起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大麻素系统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AEA、AEA+SRl41716A(CBI受体拮抗剂)、AEA+AM630(CB2受体拮抗剂)和AEA甲基-B-环糊精(MCD,脂筏的耗竭剂)孵育结肠癌细胞CaCo-2。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lRES—GM—CSF—IL-21,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肝癌H22细胞接种于小鼠肝左叶,成瘤后,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尾静脉注射重组质粒plRES—GM—CSF—IL-21、plRES-GM—CSF、plRES—IL-21、plRES和PBS,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以及GM—CSF和IL-21的抗肿瘤效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γ
目的探讨MnCl2导致的人肺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初步研究核呼吸因子1(NRF-1)在Mn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中的表达改变。方法用不同浓度的MnCl2分别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和线粒体酶活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PTP)的开放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