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敏感蛋白1型(BRCA1)、β微管蛋白(β-tubulin)和K-ras蛋白表达,探讨其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6例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组织标本中ERCC1、BRCA1、β-tubulin和K—ra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状况与化疗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ERCC1阴性患者化疗后的客观有效率(ORR,38.6%)高于ERCC1阳性患者(26.4%,P〈0.017),ERCC1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ST,15个月)长于阳性患者(12个月,P〈0.05),两者无病生存时间(PFS)均为6个月(P〉0.05)。(2)BRCA1阴性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对早于BRCA1阳性患者(P〈0.05),BRCA1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化疗后ORR分别为48.5%和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BRCA1阴性患者的MST(16个月)长于阳性患者(9个月,P〈0.05),BRCA1阴性患者的PFS(7个月)长于阳性患者(6个月,P〈0.05)。(3)β-tubulin蛋白表达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化疗后ORR分别为42.9%和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两者的MS与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K—ras阴性患者化疗后ORR(36.0%)高于阳性患者(30.0%,P〈0.017),两者的MST与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蛋白表达是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ERCC1、BRCA1、β-tubulin和K-ras蛋白,对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RNA干扰H-ras基因对鼻咽癌细胞西妥昔单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步增加剂量法诱导建立西妥昔单抗耐药人鼻咽癌细胞系5-8WErbitux。Western blot法检测H-ras和K-ras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ras和K—ras基因的表达量。构建靶向H-ras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5-8F/Erbitux细胞,分别检测转染后5-8F/Erbitux细胞中H
目的探讨抑制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L5)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特异性CCL5 RNA干扰(RNAi)序列慢病毒载体感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分别为KD1组和KD2组;另在MCF-7和MDA-MB-251细胞中分设阴性病毒载体感染的阴性对照组(NC1组和NC2组)和未感染组(CON1组和CON2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许多部位,以上呼吸道、肺、乳腺和肾较常见。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至2009年收治的经过术后病理学证实的16例原发性泌尿系统SC患者(肾脏SC11例,膀胱SC3例,输尿管SC1例,前列腺SC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4例,宁波市第一医院2例)。
目的探讨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乳腺癌部分乳房切除术后较大范围缺损的治疗和美容效果。方法24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为3.0~5.5cm,平均3.5cm。均行保留乳房的病灶广泛切除,所有患者均在术中冰冻切片确定切缘达阴性后,即刻采用背阔肌皮瓣修复局部缺损,术后给予全乳放射治疗±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结果全组24例患者背阔肌皮瓣全部成活,背部及乳房皮肤无坏死。术后中位随访23个月,患者均无病生存。全乳放射
患者,女,37岁,因反复右腰部刺痛1个月于2009年8月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针刺样痛,无放射痛。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性质同前。就诊前,患者自检触及右腰部肿物,约拳头大小,伴轻压痛。家族无遗传病史。查体:右侧腹部触及一肿块,大小约15cm×11cm,质中,活动度可,表面光滑,伴轻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女,73岁.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右上腹持续性不适,无明显腹痛,无发热、呕血、返酸、眼黄、尿黄等,体重无明显下降.外院腹部超声示肝右叶脓肿,胆囊壁毛糙,脾胰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CT示肝脓肿可能大,不除外占位(胆管囊腺癌).肿瘤标志物CFA、AFP、CA199在正常范围.乙肝两对半:HBsAb阳性,余阴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患者女,46岁。因乏力伴发热15d于2004年5月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并做骨髓细胞学分析和白血病免疫分型等检查,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a。应用DA方案化疗,诱导2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后又以MA、HA和AA方案治疗3个疗程,做HLA配型,与其胞弟完全相合。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局部治疗的新技术,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以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势。RFA后严重肝损伤罕有发生,我院肝胆外科在2000年至2009年间共收治HCC重复RFA后严重肝损伤4例,现报告如下。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58例影像学判断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或不能手术切除的中心型NSCLC患者行BAI治疗,其中鳞癌51例,腺癌6例,腺鳞癌1例。BAI前临床分期为lIb期3例,Ⅲa期26例,Ⅲb期29例。结果BAI后,31例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未行手术切除的27例患者中,8例行放射治疗,2例行放化疗,1例行全身化疗,其余16例仅对症
目的 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新鲜胃癌及相应的癌旁胃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LOX mRNA和M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OX蛋白和MMP-2蛋白表达.结果 LOX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328±0.1367和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