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高效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传统美术欣赏课以教师、教材为中心,采取注入式教学,致使学生一再地被动式接受,制约其赏析能力的发展。从短期效果来看,学生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从长远来看,扼杀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且养成了很强的惰性心理,不利于其终身发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美术欣赏课呼唤高效的教学策略,笔者探究一二,与同行们交流。
  
  一、给学生预留相应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做,可以很好地避免“满堂灌”的发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想象、表达、再创造。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稍加适当引导,让学生有备而“赏”。其次,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给孩子留出相应的思考时间。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中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比对更是如此,他们对于作品的欣赏更为注重第一感觉。尽管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均出自真情实感,无刻意雕琢的痕迹。最后,转化教学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欣赏本身无绝对可言。教师过早、过多的讲述细节,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发散思维、想象与再创造均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注意选取得当。以欣赏学生自己的作品为“入”
  
  1.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越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越能够感到亲近。这样认知、欣赏起来,学生便可以把他们的观点源源不断地加以展现。
  2.课前组织学生一起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题材,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3.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画面的精彩地方人手,鼓励学生提质疑、抒己见,增加自己对欣赏内容的理解和艺术感受。注重局部和细节是儿童欣赏的一大特点。
  
  三、将“内隐”与“外显”联系起来
  
  欣赏与手工、绘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多向互动的关系,尽管欣赏有定的内隐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操作达成“内隐”与“外显”的联系:
  1.专题欣赏安排体验式操作活动。在欣赏教学中,当涉及到民间工艺制作等相关内容时,很多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想亲自动手做一做,这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中外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比对象临摹一下。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2.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本堂课结束之前安排适当的反馈式操作活动。由于“欣赏”的内隐性,教师不可能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堂欣赏过程中的想法与感受,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改进课堂教学,有必要将学生的“内隐”过程转化为“外显”成果,这样也更容易进行交流和沟通,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四、将“欣赏课”与“故事会”加以区分
  
  “故事会”式的失误,是对学生能力的低估,也是对学生学习惰性的一种迁就,它虽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却无助于尖锐洞察力与犀利分析力的形成,使作品分析流于表象而无法触及实质。因此,运用“欣赏课”学会正确的评价方法,成为一个具有审美批判能力的观赏者,比了解艺家的奇闻趣事和背景来得更为重要。
  
  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打破“标准答案”的垄断模式
  
  1.转变“唯我独尊”的教学态度,要有宽阔的包容心。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而艺术鉴赏者本身也要有要有宽阔的包容心去审视艺术,艺术才能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继而才会博采众长。教师也应如此。学生的观点不一定对教师没有启发和意义,“教与学”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一体。一味的“惟我独尊”一方面会压抑学生的思维情绪、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自己,由于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也会变成“井底之蛙”。
  2.还原于艺术本身,正视艺术的价值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身艺术欣赏与理解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思维理念,只要不出大的框架。因此要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参与机会,进行信息的互动与交流,本身课堂上的交流与讨论也是欣赏艺术生命力的延续。
  
  六、注重“张弛有度”的运用
  
  儿童的欣赏毕竟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很容易受到发散思维的影响,变得漫无边际,因此教师要做到:第一,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必要时加以适当的引导。第二,师生共同参与,分组讨论,根据教学的不同需要,制订评价标准与尺度。
  运用这一系列的策略之后,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状态已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和改观,甚至有些平时对欣赏课漫不经心和从不参与的学生也开始逐渐参与欣赏课活动中,开始搜索相关资料,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和老师、同学进行不同程度的交流……我们会为他们的悄然改变感到欣慰。(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
  责任编辑张晓楠
其他文献
结合云南4座在建高风险隧道典型突涌实例,对不同不良地质发生突涌的地质情况及突涌段落地震波反射法(TSP)的预报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各类突涌发生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震波反射法
语文课本中,学生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远大抱负,领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到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文言教学中一些有效方法,激
体验过把你的手机当作游戏手柄来操控电脑游戏吗?体验过把你的手机变为键盘鼠标,方便地控制电脑吗?这些犹如科幻片中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实现,只需要你在电脑与手机中安装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