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读书品质及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被称为晚清“中兴圣祖”“古今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从小养成了喜欢阅读的习惯。多年的阅读体验使得曾国藩对阅读有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方法,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阅读品质和方法等方面的文字。其中他的“三有”“一专”的阅读品质对推进当代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 阅读品质;启示
  晚清“中兴圣祖”曾国藩,是一位集修身、治学、治世、治军于一身的“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能取得“震古铄今”的成就,与他终身阅读的习惯分不开。多年的阅读经验使曾国藩对阅读有深入的体会和独到的方法,他留下了大量关于读书品质和方法等方面的文字,这些文字对推进当代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三有”“一专”的读书品质
   曾国藩特别强调读书应具备一定的品质,他在家书中写道“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读书应具备“有志”的品质。早在曾国藩之前,许多文人就对“志”和“学”的关系有深入阐述,如墨子曾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认为志向不坚定的人,其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朱熹提出“百学须先立志”,认为树立志向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前提。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认为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曾国藩的“有志”说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思想,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有远大的志向。曾国藩认为人的志向影响人的才能,因此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其所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不讲为忧也。”曾国藩认为立志要立圣人之志,有了这远大志向,就不会因个人的小得失而患得患失,因此他批评六弟曾国华因屈于小试而发牢骚是“所忧之不大也”,不足取。他指出:“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在曾国藩看来如果有远大的志向作指引,则可所向无敌,无人能御。二是志向要坚定,即“立志真”。曾国藩曾就四弟想换读书环境一事在家书中写到:“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熱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在曾国藩看来读书治学关键在于“立志真”,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便有各种无法读书和阅读的理由;如果立志坚定,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不利的外在因素。
  其次,读书应具备“有识”的品质。所谓“有识”在曾国藩看来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要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这样才会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第二,要有独立思考判断和创新的能力。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要全面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理解作品的内蕴,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进行知识的创新和转化,产生新见识。曾国藩在写给沅弟的书信中就曾称赞他能领会邵雍诗歌的“恬淡冲融之趣”,并将之转化开拓自己的心胸。“弟读邵子书,领得恬淡冲融之趣,此是胸怀长进处。”同时他还谈到自己读《庄子》的心灵感受:“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再次,读书应具备“有恒”的品质。曾国藩多次提到“有恒”的重要性,他认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国藩的“有恒”品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持之以恒,今日书今日读。他在家书中告诫四位弟弟读书“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要他们“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此外他还指出读书不能持恒的危害:“今日看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需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曾国藩用煮饭作比喻,认为阅读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时读时断,则几年都不能读完一本书。二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欲速则不达。曾国藩认为读书不要贪多图快,只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和持之以恒,便可积少成多。他曾在给自己弟弟的家书中言自己近日坚守“有恒”的效果。“(兄)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自七月起至今(十一月二十一日),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三是真正的有恒是以兴趣为基础。曾国藩的读书“有恒”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埋头苦读。他认为有恒“须有情韵趣味 ,养得生机盎然 ,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 ”
   除了“三有”的读书品质外,曾国藩还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提到“专”的读书品质。他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认为“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在曾国藩看来,“专”的阅读品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对象的专一性和阅读过程的连贯性。他认为“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他特别强调在阅读中要保持连贯性,不可半路改弦更张。“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其次“专”的阅读品质还表现在集中精力全心身地投入。“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此一事”。他在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写给诸弟的家书中写到:“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这是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真正达到了荀子“耳不两听,目不两视”和庄子“用志不纷,乃凝于神”。曾国藩认为专是求精的唯一途径,他说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二、曾国藩读书品质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曾国藩“三有”“一专”的读书品质论是一个有机整体,环环相扣,启发我们不能就阅读看阅读,要善于从志向陶冶、见识培养以及方法指导等方面综合施策,系统全面地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
  首先,读书“有志”说启发我们要把阅读教学和学生志向培养紧密联系起来,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升阅读效果,以阅读活动陶冶学生志向。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高度重视学生品德教育,把阅读和品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坚定志向,让学生在远大志向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潜能,排除万难,坚持阅读,使阅读成为良好习惯。
  其次,“有识”说启发我们要重视阅读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没有阅读的知识积累,创新没有“活水源头”;只有知识积累,不会创新,知识是“死”知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教会学生反思自身,审视现实,不断把书本知识与自身体悟、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丰富对自我、对社会认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将知识转化和创新。
  再次,“有恒”和“专精”说启发我们要把阅读活动和学生兴趣培养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时,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制定读书计划,规定每天的阅读量,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便可积少成多,收获甚丰。“有恒”和“一专”是相辅相成的,“有恒”阅读自然能形成“一专”,“一专”能提升“有恒”阅读的兴趣,要教育学生全身心性地投入,既博览群书,又在某一领域有专注投入,形成自己的知识专业性,不要一山望着那山高,只有这样才能精于业。
  曾国藩“三有”“一专”读书论充满着辩证的智慧,是曾国藩阅读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成就曾国藩伟业的重要方法,以之指导学生阅读活动,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等有促进作用。【该文是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和2018年度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重点项目“肇庆端州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研究”(ZQJYY201801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18:37-39,45,48,49,55,78,81,236,247,450.
  [2]钟叔河.曾国藩教子书[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2:53.
   责任编辑 钱昭君
其他文献
对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制的30年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具体包括:成人教育研究机构、专业学位授予点、规划课题、文献载体等。基此。对学科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审视,以为
在国际市场产品认证快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认证制度仍然存在着不少争议:认证标准的刚性和弹性如何在国际和国家地区之间得到协调,非政府组织对于标准制定和认可的不足,“认证工业”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属现用语文S版教材每单元语文百花园“三环”学习任务的第二环(第一环为“温故知新”,第三环为“习作”),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口语进行交流学习。 一、口语对话,为口语交际找准基调   一节合格的口语交际课,并非要求课堂精彩纷呈,纲举目张,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开口,懂得口语对话,畅所欲言。而开放互动的课堂,又怎能以有条不紊、词清句晰的标准去衡量呢?叶圣陶1964年在《语文教育书简》
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在教育民营化与建构学习社会的外部压力下,身处两难困境:既要在市场这种“野生”环境中生存、营利.又要为学习社会的建构做出贡献,满足学习者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学
化学实验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实验探究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检验化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化学的情感,理解化学的本质,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把实验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五大主题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既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宏观的文化观照,挖掘隐藏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类心理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使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心灵解读融成一片。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还要将资料援引与案例分析、背景探索与理论建构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既要有理论研究,也要有实证研究,既要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案例,更要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显示了中华
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运用立法的手段干预各州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莫雷尔法案》、《斯密斯一体斯法案》、《
在中學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变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维发散以及形成良好逻辑系统的能力,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看法。因此,重视师生互动在中学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并采取相关策略最大限度的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师生互动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1.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来说,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
数学语言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研究。在分析数学语言的特征、地位和作用基础上,提出了在师范教育中加强数学语言学习的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