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教学——语文教学中的金钥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gyog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无锡地区的中考语文卷中考了一篇叙事性散文《挖野菜》。本文反映的是中国三年自然灾害背景下的一段辛酸往事:我和好朋友缸为了一棵野菜而反目成仇,之后缸外出讨饭,我做了民办教师,再后来我上了大学回来去看望缸,他热情的招待了我并和我彻夜长谈。文中没有直接交代这个故事的背景,只是在开头点明是饥饿的年代。但是平时如果不注重背景教学,学生就不善于从背景入手来理解文章主旨。因此很多学生就不会理解到要不忘艰苦岁月,珍惜幸福生活的中心。甚至还闹出了很多笑话,认为是旧社会黑暗的年代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的憎恨。
  不知为何,现如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对文章背景的介绍不够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是担心学生对文章当时的背景不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也可能是在课堂的教学上如果细致地对背景作出介绍的话,势必会耽误更多的教学时间;也或许是不少教师根本认识不到背景介绍究竟和课文教学之间有多大的有机联系。其实要想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熏陶,就必须交代清楚当时的背景,让课文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语文课堂的外延是我们的广阔生活,只有从生活中学语文,才会真正理解作者笔下故事的内涵。例如像鲁迅的《藤野先生》、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等文章,不去为学生详细讲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一堂课学完学生会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吗?如果学生不了解三国时的风云变幻,又怎能会被诸葛亮的《出师表》流下感动的眼泪?如果学生不了解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又怎能会被毛泽东在《沁园春》中伟大抱负所折服?如果学生不了解文革中青年诗人的苦闷,又怎能对朦胧派诗歌深刻理解?
  由此,背景介绍绝不可轻视,古人云“文章合为事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对文本写作背景的全方位介绍正是诱发学生研读兴趣的前提条件,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不能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所忽视。
  下面我就以《地下森林断想》这篇课文为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本文写于80年代初,正是“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既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都会自然而然地将所感所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大背景结合起来。从这意义上说,本文正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历经浩劫而大难不死,重获新生而百业待兴,这种社会变迁与本文中的地下森林的历史和现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文学总是仿拟现实,本文对“文革”后的社会现实就有很大的仿拟性。例如作者说:“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说的是大自然现象,但让人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经历浩劫,损伤了肌体,却保留和锻炼了灵魂和精神。本文虽未点明这种时代精神,但聪明的读者能悟出来。而且有时作者自己未必意识得到他的作品中的时代精神,由评论家特意点明,大家便豁然开朗,这在中外文学史上也不乏其例。
  至于打上作者的个人思想的烙印,可以从作者的经历中窥测。张抗抗在“文革”中当过知青,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过工作过。命运之不公,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也许她怀有远大志向而羁于田垄之间,自恃有才却长期被湮没,正如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然而“文革”结束,她凭借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人生低谷,走向灿烂的前程。为什么本文写得如此动情?很可能作者把自己个人的生活感受写进去了!正如上文所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个形象,一个灵魂,让我们看到作者面对奇特的地下森林抒发一番衷情的渊源所自。
  学生了解到以上这些知识,对课文的理解深度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稍作点拨,文中的难解之处皆可迎刃而解了。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利用好背景呢?
  首先,平时要善于涉猎各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尤其是要了解历史,做好充分的储备工作。也可以在备课前利用文本、参考资料、网络等手段广泛的积累有关背景的知识,做到有备而无患。例如对“朦胧诗”的理解,我们就要去搜寻有关文革时代的历史,在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中有怎样的特点,朦胧诗派是如何产生的,这一诗派的风格是怎样的,它反映了当时一代青年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做到了积累的丰富性,也就对这一背景有了更广泛的了解。
  其次,在广泛积累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去粗取精,要有一个删选的过程,不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让学生有脱离文本之感。而应根据你设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运用真正能为理解文章主旨而服务。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只要了解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就会感悟到诗歌中的恢宏气势和豪迈气概;鲁迅的《故乡》只要了解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就会理解到文中人物形象的异化人性。
  再次,学生对于过于久远和模糊的背景,未必有切身的体会,这时我们就要善思善动,将现实的现象和文本的背景大胆联系互相渗透,从而让学生有更加感性的认识。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可以抓住白杨树的特点,联系当时的背景来体会我们北方抗日军民的团结,平凡而又伟大的崇高精神;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就可以先从文本中找到描写地下森林的特点,联系作者的经历,那么它的顽强、乐观、永不言弃的精神也就易于理解了。
  最后,要善于巧妙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切入背景介绍。我们教师往往在分析课文前就先发制人,用介绍背景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其实在背景介绍中切忌程式化和模式化,在课堂开头就先介绍,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有时放到分析文本过程中更能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更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要用的巧,要做到行云流水不留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背景。那就是遵循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中找背景。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文本里面就有暗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语句。这样不仅省去了大量查找的时间,更教会了学生要遵循文本的重要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管什么时候,“有效”是师生共同所追求的美好境界。只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那都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对于课文的背景介绍是一个不断探索自我更新的过程,在懂得它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要用的巧妙,让学生能借助这把金钥匙开启语文阅读的智慧大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贯彻教学意图,沟通师生情感,获取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学艺术的综合反映。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课堂提问要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地理课堂提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地理学科特点及其教学规律。  一、课堂提问
2018年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互致贺电,庆祝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李克强在贺电中表示,4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作出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决断,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樹立了重要里程碑。40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为地区和世界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李克强指出,今年5月,我应邀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
日本姫路城樱花盛开。  “春意盎然”“春暖花开”,这些词语描述了春天的美好,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美好的春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春天意味着他们与花粉的战斗又要开始了。据了解,全球花粉过敏人数高达10亿左右,近两年人们越来越关注花粉症的预防与治疗。  在日本,花粉症是困扰民众的一大顽疾,甚至被称为“国民病”。据日媒报道,在日本每10个人当中就有3个人对花粉过敏,而在东京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
【内容提要】本文提倡在新课程背景下重视语文教师在阅读、写作、做人等多方面的示范作用,并以作者的实践经历为例,探讨教师示范的形式与效果。  【关键词】示范 个性化阅读 范读 书写 下水作文 人格  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师德素养、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人格追求都应该是一流的,语文教师更应如此。因为,语文教师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民族文化的教育者,他们对于学生一辈子的阅读、做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实施新课程以
我们的时代是个精彩纷呈、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旧事物的交替非以往可比,无孔不入的网络、无奇不有的短信都一一登上了舞台。在这样的形势下,每个人都很难不随波逐流。在校园内,各种网络的、武打的、甚至是粗黄的作品在学生中传递着,这既耗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侵蚀着他们的灵魂。告别粗俗,捧起经典,才能在这个繁华与喧嚣的时代中独守自己一方纯净的天空。正如要想除去荒地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稻子一样。
【家书原文】  母亲大人:  男於〔于〕阳历十月26日接到来信,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目前虽然有些少困难,请母亲不要忧愁。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生活,现在虽有少些困难,〈还〉是能够度过去的。要知道,咱们〈在〉英明共产党、伟大领袖毛主席正确领导下,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过着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
2020年房地产市场充满着无数可能性,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关键词是生存、改革和创新。有媒体报道,2019年至今,已有446家房企宣布破产,平均每天约1.5家房企破产……虽然实际情况或许没有报道中那般严重,但房企日子的确不好过。  房地产行业的“天花板”已经出现,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大多数大房企都走上了转型之路。TOP 100的房企中,经营纯住宅项目的公司占比仅3%左右,过去几年里,健康产业、文旅项目屡
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经过锤炼的语言才是有生命力的语言,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文语言要有文采,这是近几年高考作文评判日益强化的尺度。而考场作文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就决定了考场作文的本质是“炫示”,炫示才华。这才华往往通过制造亮点来实现,虽然我们做不到字字珠玑、段段锦绣,但是我们可以苦心经营文章的精彩语言。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何永康教
三月,蝴蝶绚烂的羽翼追赶着春天轻盈的心;三月,风静悄悄地坐在嫩柳枝上消遣;三月,是孩子们摊开慵懒的心房,接受学校洗礼的季节。就在那个很有诗意的三月,校长发布了一道“急令”,全校师生美化三月的校园,每班一段绿化带。  各班学生都行动起来了,有买杨树苗的,有买牡丹苗的,有买月季苗的,我们和另外一个班合在一起买了杨树苗,他们围着操场种了一圈,我们在篮球场附近搞了一片杨树林。栽完树,学生们还在自己种的那棵
现在的语文课堂,对于一篇阅读课该如何去教?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但大都有一个模式: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品读赏析句子,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拓展延伸。这样的语文课堂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兴趣何在,效果又如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认为可以采取“浅入巧出”的教学法。  所谓“巧入浅出”教学法,就是打破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