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利用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提出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与提出研究方向,为各地更好的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资源 利用与开发 综述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998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试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模式。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及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并强调了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此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综述研究,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解决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中所存在资源问题。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主要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研究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其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数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李正龙[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做出界定: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能够转化为体育课程或服务于体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张振丰[2]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编排、组织、设施、评价等整个体育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直接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为了到一定目标而特意设计出来的间接利用的社会环境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就是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因素来源以及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非物质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直接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非物质层而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研究
高胜光[3]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有三个方面:1.多样性,指体育课程可以利用与开发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2.具体性,即体育课程资源虽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是任何体育课程资源都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不同,因此体育课程资源又有具体性的特点。3.潜在价值性,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潜在价值性。
目前的研究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研究较少,但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具有教育价值、多样性、潜在的价值性等多方面的性质。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开发途径研究
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体育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耿培新[4]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文中提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状况的调查;其次,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状况的分析研究;然后,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管理与规划。在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对校内外各种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有选择地纳入日常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管理的范围内,以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最为充分的得到利用与开发。吴建、常生[5]认为,一般情况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基本途径: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掌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获益的各种体育课程资源;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确定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四,鉴别和利用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建立体育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文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从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指导员四方面进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应从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开发、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与使用的方面开展;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从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着手;校内课程资源从健康教育、运动处方、特色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等方面进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区县村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俱乐部的体育活动以及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几方面进行开发。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赵吉峰、赵晚霞[6]在《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体育课程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体育教材的加工粗糙,利用课程资源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范围窄,深度不够,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体育教师习惯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唯教材是从,还没有意识到周围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赵俊荣在[7]《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第一,作用于体育课程的素材资源,基本上局限在“体质教育”、“竞技体育”的范畴,而“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与方法却难于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作用于体育课程的条件性资源在体育设施、教学手段、课程空间、时间、人力等方面的局限性。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5个领域”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看应加强校内的开发与利用之外,向校外拓展体育课程资源的问题也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所必须考虑的。董满秀、卢玉[8]指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学校体育空间资源特别是校外体育空间资源的利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努力开拓校内体育空间资源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校外体育空间资源,使体育课程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策研究多,理论研究少
从以上分析看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现象较为普遍,理论研究滞后十分突出,理论性研究立论不实,论证不系统,缺乏逻辑性和理论色彩,各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对策研究成果虽然颇多,但“借鉴”和“套用”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研究成果雷同现象较为普遍。
(二)具体实施研究多,理论构建研究少
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的探讨既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题,也是理论性十分突出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理论构建研究十分紧迫,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实践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观点,构建理论体系,比如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等很少。同时应把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等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修正,最后使其成为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制度性规范、机制性模式,从而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走出目前停滞不前的困境。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方向
(一)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理论体系生成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目标十分明确、要求非常具体及强有力的系统工程。事物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延续性的,而现有的研究恰恰忽视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生成与变迁机制的分析。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一定放在宏观背景中加以思考,建立一个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一个反映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特点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体育课程资源发展进入纵深状态。
(二)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从文献资料中未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的文章。目前制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的因素不少。其中,学校开发模式研究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学校开发模式的单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进展缺乏活力和创新;由于学校开发模式的陈旧,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效果不显著。因此,构建适合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理论体系,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龙正.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
[2] 张振丰.论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开发利用[J].教育与职业.2006(5).
[3] 高胜光.对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J].体育教学.2005(3).
[4] 耿培新,李志刚.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教学.2005.
[5] 吴健,常生.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
[6] 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9).
[7] 赵俊荣.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5(9).
[8] 董满秀,卢玉.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J].四川体育科学.2006(6).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利用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提出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与提出研究方向,为各地更好的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资源 利用与开发 综述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998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试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模式。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提及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并强调了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此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综述研究,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便解决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中所存在资源问题。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主要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研究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其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数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李正龙[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做出界定: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能够转化为体育课程或服务于体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总和。张振丰[2]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设计、编排、组织、设施、评价等整个体育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直接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为了到一定目标而特意设计出来的间接利用的社会环境资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就是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因素来源以及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非物质层面。物质层面包括直接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非物质层而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研究
高胜光[3]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有三个方面:1.多样性,指体育课程可以利用与开发的资源是多种多样的。2.具体性,即体育课程资源虽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是任何体育课程资源都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不同,因此体育课程资源又有具体性的特点。3.潜在价值性,一切可能的体育课程资源都具有潜在价值性。
目前的研究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性质研究较少,但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具有教育价值、多样性、潜在的价值性等多方面的性质。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开发途径研究
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体育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耿培新[4]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文中提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应从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首先,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状况的调查;其次,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状况的分析研究;然后,是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管理与规划。在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对校内外各种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有选择地纳入日常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管理的范围内,以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使学校体育课程资源最为充分的得到利用与开发。吴建、常生[5]认为,一般情况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基本途径: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掌握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获益的各种体育课程资源;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确定制定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四,鉴别和利用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建立体育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经过调查发现,很多文章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从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指导员四方面进行;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应从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开发、场地器材的合理布局与使用的方面开展;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从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着手;校内课程资源从健康教育、运动处方、特色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等方面进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区县村镇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俱乐部的体育活动以及节假日体育活动和竞赛几方面进行开发。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赵吉峰、赵晚霞[6]在《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指出体育课程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有:对体育教材的加工粗糙,利用课程资源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范围窄,深度不够,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体育教师习惯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唯教材是从,还没有意识到周围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赵俊荣在[7]《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为,第一,作用于体育课程的素材资源,基本上局限在“体质教育”、“竞技体育”的范畴,而“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领域的内容与方法却难于得到充分的体现。第二,作用于体育课程的条件性资源在体育设施、教学手段、课程空间、时间、人力等方面的局限性。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5个领域”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看应加强校内的开发与利用之外,向校外拓展体育课程资源的问题也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所必须考虑的。董满秀、卢玉[8]指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学校体育空间资源特别是校外体育空间资源的利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努力开拓校内体育空间资源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校外体育空间资源,使体育课程走向社会,走向自然。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策研究多,理论研究少
从以上分析看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现象较为普遍,理论研究滞后十分突出,理论性研究立论不实,论证不系统,缺乏逻辑性和理论色彩,各地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对策研究成果虽然颇多,但“借鉴”和“套用”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研究成果雷同现象较为普遍。
(二)具体实施研究多,理论构建研究少
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的探讨既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题,也是理论性十分突出的问题。从目前来看,理论构建研究十分紧迫,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实践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观点,构建理论体系,比如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等很少。同时应把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等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修正,最后使其成为建立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制度性规范、机制性模式,从而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走出目前停滞不前的困境。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方向
(一)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理论体系生成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目标十分明确、要求非常具体及强有力的系统工程。事物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延续性的,而现有的研究恰恰忽视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生成与变迁机制的分析。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研究一定放在宏观背景中加以思考,建立一个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一个反映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特点的、具有前瞻性的理论体系,从而使体育课程资源发展进入纵深状态。
(二)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从文献资料中未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的文章。目前制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向纵深发展的因素不少。其中,学校开发模式研究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学校开发模式的单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进展缺乏活力和创新;由于学校开发模式的陈旧,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效果不显著。因此,构建适合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理论体系,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龙正.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
[2] 张振丰.论体育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开发利用[J].教育与职业.2006(5).
[3] 高胜光.对新课标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认识[J].体育教学.2005(3).
[4] 耿培新,李志刚.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教学.2005.
[5] 吴健,常生.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
[6] 赵吉峰,赵晚霞,新形势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3(9).
[7] 赵俊荣.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5(9).
[8] 董满秀,卢玉.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J].四川体育科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