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写作碎片化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传播的碎片化影响了人们交流的方式,网络媒介的发展更是加速了碎片化的进程,网络写作作为网络文体的制作方式,碎片化特点明显。本文以微小说为例,对网络写作碎片化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写作 微小说 碎片化 完整性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传统社会的统一性、完整性被打破,无论是从社会关系角度,还是从社会观念层面看,破碎化的表达逐渐成为趋势。在网络媒介发展的前提下,这种破碎的趋势更为明显。微博这一新的网络交流载体促进了网络写作碎片化的发展,而微小说更是作为网络文学形式推动了碎片化写作。本文以微小说为例,对网络写作碎片化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一、微小说的网络写作碎片化含义
  网络写作的碎片化,是指网络文本的整体性被打破,取而代之以碎块状的段落文本。网络写作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网络写作最初以网络新闻为主体,而网络新闻在产生之初,并没有自己的独特定位,仅仅是依托网络媒介发布信息。传统的倒金字塔式的消息写作方式被广泛用于网络新闻制作过程之中,其段落式的行文适应了网络信息发布的高时效性,并逐渐成为网络新闻写作的主流。而这种段落式的碎化处理逐渐从网络新闻文体拓展到其他网络文体中,如网络小说等文学体裁。直观的表现就是网络文体的段落越来越短,越来越多;其表意越来越独立,整体性逐步减弱。
  除却主观写作的碎片化处理,“超文本”结构依托网络平台,也在影响着网络文体,跳转链接的方式,提供了阅读的便利,也割裂了网络行文。网络文章大量利用图片、图表等多种表现方式,提升了感染力,但也打破了文章的整体性。
  微小说是新浪微博推出的写作比赛活动,从字面上看,就是“微小的小说”的意思,要求在140字之内行文组篇,进行文学创作。“微小说”既是对碎片化的微博文体的深入发展,也是对传统小说写作的突破,是文学表达、创作在新媒介背景下发展的新形式。
  二、微小说的写作碎片化表现
  首先,写作内容的碎片化。微小说作为文学体裁,在创作上延续了传统小说的方式,通过描写叙述表达意义,但由于篇幅限制在140字之内,所以无法像传统小说一样,从宏大的背景出发对事件作具体描述,将来龙去脉、起承转合一一表现。微小说从单个角度切入,从侧面细节展示演绎,较之传统小说,在内容上无法做到全面完整,只能突出细节,重点一目了然,使表达更为直观。同时,由于篇幅限制,使表述非常简练,对读者来说文本更加开放,对其的理解和把握更为主观、自由和多元。
  如网友“夏正正”的微小说:“外婆离开人世的那个黄昏,外公在病房里陪伴着她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外婆临去前对外公说‘放学了’。一直假装平静的外公听完这句话后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葬礼结束后我问起外公这三个字的含义,外公告诉我说这是从前他和外婆还在上小学时外婆常说的一句话:‘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①小说一百余字,传达的是老人之间的深刻情感。全篇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对情感的刻画非常到位。因为字数少,所以阅读起来很轻松,节奏紧凑,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又恰到好处,传神逼真。
  除了对情感的刻画这一文学创作的主流之外,微小说的题材也十分广泛。不乏体现现实生活、影射生活问题的作品,也同时存在大胆尝试的科幻作品。
  其次,写作方式的碎片化。与传统新闻文体比较,网络新闻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时效性。在新闻采集、制作的过程中,依赖于数字媒介,网络新闻可以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进行报道,这种制作是临时的,多是“即采即写即发”,因此网络新闻往往非常简短,很多文章只有寥寥数字,力求最快的传达最重要的信息,全面、完整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此外,也正因为网络报道更为突出现场感、时效性,在网络写作中,长句很少出现,占多数的是短句,甚至是关键词,以增加现场感,也更便于受众阅读。
  而诸如微小说的新型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新闻一脉相承的发展者,继承了网络新闻写作的一些特点。依托数字媒介,文学创作随着创作灵感的闪现,写作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等终端来发表。网络写作的专业性要求有所降低,使得普通人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并且有发表的渠道。文学创作的专业性、整体性被打破,碎片化的网络写作要求迎合了网络时代市民文化的发展。②
  第三,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在网络文体中,超文本结构越来越常见。这是一种按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的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以非线性的网络结构组织、管理文本信息,能够给读者提供跳跃式联想思维方式的阅读和检索③。网络文章中很多补充内容不用具体阐释,通过超链接来表现,打破文章整体性,在行文上段落化。此外,大量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插入网络文章,使文章的表现更为具体、形象,但也影响了文字表达的整体性。
  三、微小说的写作碎片化背景
  首先,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获取知识、进行思考变得愈加简单。传统的积累性的学习思考的方式,逐渐被网络搜索取代。功利性的获取知识取代了传统的理性思考,人们不再习惯用整块的时间进行整体知识的学习,碎片化的知识点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同时,媒介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的信息存储使得学习、写作不再仅是书房和图书馆里的工作,随时随地的碎片化思考,拼凑出网络时代人们的思想现状。
  其次,碎片化适应了网络传播的需要。碎片化的信息无论是采集,还是制作,都耗时不多,在海量的社会信息面前争取了时效性。同时碎片化的信息也更有利于受众接收、理解,网络媒介的对象是社会大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于网络文章的易读性有很高要求,碎片化的文章,避免了长句的冗繁,增添了可读性。同时将信息内容拆分,使得信息点变得分散,有益于受众的理解。此外,网络写作的碎片化也有利于提供多元的信息,短小的信息便于进行不同组合,为信息的编排、组合、使用提供方便。
  第三,碎片化适应了网络互动的要求。网络传播的特点之一就是互动性,在网络平台上,各方意见互动交流,很多网络文章的成稿本身就是诸多意见的综合,然而将这些内容、看法统合在一起,本身就是诸多意见的拼凑,因此,网络写作的碎片化也在互动、讨论之中日益明确。   微小说作为网络碎片文体的代表,既是社会信息碎片化、媒介技术发展的产物,也同时体现了网络背景之下,人们对文学、文化的新的理解。存在即合理,微小说的出现并不是某一种因素的直接影响,而是几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人们对文学创作的理解,文学价值的判断,媒介技术的使用,无不催生着这样一种直接、明了、短小的文体出现,这种碎片化的写作也可以作为网络传播的标注而被理解。
  四、微小说的写作碎片化的影响
  首先,这是对传统写作方式的颠覆。传统写作要求结构完整,脉络清晰,需要贯穿始终的线索,此起彼伏的情节,虽然没有明确的字数规定,但是对于描述的完整性,有着约定俗成的理解。传统文章讲究逻辑联系,情节穿插推进,通过时序性或者逻辑性,将文章的完整性进行统一。而碎片化的写作改变了这种方式,更为关注信息本身,强调事件“点”的独立性、重要性,而非过去的对“面”的过分突出。每个信息点独立,可以自由拆分,行文段落化、碎片化。
  其次,这直接影响了网络阅读方式,即碎片化的阅读。受众处在网络背景之下,逐渐习惯于碎片化的阅读,满足了即时获取信息的要求,但碎片化的信息一般细小、繁杂,只能拼凑片面的、碎片化的世界。而这样破碎的拟态环境,会直接影响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安德鲁·基恩曾经说过网络背景之下的许多信息都是“生活中肤浅的观察而非深刻的分析,无聊至极的观点而非深思熟虑的判断”④。破碎的观点虽然数量繁多,但是由于个体性强,所以理解、组合的自由度大,然而受众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层次不齐,所以不能保证所有受众对于信息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第三,将整块的信息拆分公布,有利于信息的发表,适应了“时效性”要求。信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受众的选择更加多元。同时,各个段落字数减少,长句破碎成短句,甚至关键词,降低了文本的阅读难度,增加了易读性,适应了普通受众的阅读习惯,能够更为简单的被受众理解。但是文章不断破碎,将整体性的信息切割成许多小的信息点,造成信息过于繁杂,在海量信息里面,不乏失真的、无效的、多余的信息,造成了信息污染,使人们处于过剩的信息之中无所适从,增加了受众选择信息的难度。
  第四,碎片化的写作方式降低了受众理性思考能力。碎片化的信息一般停留于事件的表层,多是对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无法做到深刻的分析。它所满足的仅仅是信息量的需求,而无法支持理性的思考,忽略内涵,对于文本深度的要求降低。而且,许多破碎的信息没有完整背景的支撑,很难准确的表述意义,无法做到全面真实,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很多信息点表达的意义可能产生歧义。
  最后,碎片化的写作习惯,催生了新的网络交流方式。作为新兴的沟通渠道,微博正发挥着日益强大的社会影响力,140字的字数要求,既适应了社会碎片化的特点,同时作为平台,也推广普及了碎片化的写作方式。同时,不断的讨论、创作也在影响着更多的受众进行碎片化的思考,进一步促进了网络碎片化写作的发展。
  总之,网络写作碎片化在社会传播背景之下产生发展,有其合理因素,适应了快速传播的要求,但是表层信息的堆积,盲目追求时效性,往往忽略理性思考。破碎的文本是否有益于信息拆分、理解,还有待讨论。微小说作为网络交流模式和传统文学创作的结合体,是大胆的尝试、探索,既是网络写作碎片化的表现,又可视为碎片表达的标注。
  参考文献
  ①新浪首届微小说大赛官方微博,http://t.sina.com.cn/weixiaoshuo
  ②④[美]安德鲁·基恩 著,丁德良 译:《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M].南海出版公司,2010:15、25
  ③芮必峰:《网络新闻与传播教程》[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63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日本篮球在仁川亚运会上收获颇丰:男女篮均获铜牌。这样的成绩本可成为推进日本篮球发展的东风,但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国际篮联(FIBA)将一纸罚单送达日本篮协,引起篮球界内外震动。  2014年11月,国际篮联(FIBA)宣布剥夺日本篮协的会员资格,同时禁止日本男、女篮所有年龄段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包括国际友谊赛在内。这样一来,在禁令解除前,日本将无法参加任何洲际比赛,决定里约奥运会参赛资格的亚锦赛今年
自古以来,空袭与防空就如同一对孪生兄弟,相互克制又共同发展。随着各国大力发展无人机技术,空中作战逐渐进入以无人机作为空袭急先锋和生力军的时代。無人机蜂群如何改变未来战争形态?自杀式无人机会给未来的防空带来怎样的威胁?作为守方,如何逆流而上,实现升维制空?本期特组专题“无人机时代空战的攻与防”,以飨读者。
美国一项最新发现,嗅觉功能存在障碍的老人早亡的风险会增大。  研究人员选取了3005名年龄在57~85岁之间的老年人,其中有80%左右的参与者嗅觉功能属于正常;有20%的参与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嗅觉功能丧失。  在随后五年的追踪期内,存在嗅觉功能丧失的人群中有39%的人死亡,存在中度嗅觉功能丧失的人群中有19%的人死亡,而嗅觉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只有10%的人死亡。研究者分析,嗅觉功能较差与长期接触到的
原来教我英语的林老师调走了,谁会成为我的新英文老师呢?  她——当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老太婆”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心里凉了半截。我暗想:她一定很讨厌。果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验证了我的猜想。  “老太婆”冯老师让大家分别为自己起一个英文名字。Jessica——这是我为自己起的英文名字。“Jessica”是一部美国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她聪明、美丽,还是一位公主!  当我把自己起的名字告诉冯老师
每天早晨和傍晚,在城市的公园里、广场上,总有一批中老年朋友为健身而翩翩起舞。那悦耳的音乐映衬着花红柳绿的背景,给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遐思和向往。然而就在这美丽动人的场景背后,也有见不得人的隐私。  64岁的张师傅,原是某国有企业的老工人,去年春天老伴先他而去了。老伴走了后,张师傅顿感寂寞,同一幢楼的赵大姐,动员他去滨江公园跳舞,说既可健身,又能带来快乐。就这样张师傅迷上了跳舞。有一天,赵大姐身体有些
2008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台北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竞赛”及交流活动,并担任了教师课例与课件竞赛项目的评委。在竞赛中,我目睹了两地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的许多精彩的整合课例、课件;在交流活动中,我耳闻了两地教师就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经验交流。两地教师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思想在交流活动中相互碰撞,其产生的思想火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慨之余,特将自己感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教育中的“镜”即为评价手段。但教育中的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出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新的认知状态,因而评价的本质其实是诊断或者说测查。CTCL研究范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它是指在文化背景下,通过技术加深学习內容与学习者之间关系的联结,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也正如知识建构理论所强调的: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在不断反思与探索的过程中创造知识,而学习只是知
望城,雷锋的家乡。  望城,名望之城,希望之城。  一座城,因一个人而名扬天下。    这里还有一群最可爱的人,望城区公安消防大队(以下简称望城消防大队),他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家乡消防兵。  2017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命令,授予湖南省公安消防总队长沙市支队望城区大队“学雷锋模范消防大队”荣誉称号。5月19日,望城消防大队教导员肖
在洗澡的时候,总能搓出类似泥的东西。请问,它到底是什么?存在健康问题吗?  辽宁大连 曾小萍  有数据表明,人体每天会有100万~200万的皮肤细胞产生,也同样有这么多的皮肤细胞凋亡、老化。死亡的细胞与皮脂、汗水等物质相结合时,就形成了搓澡时所谓的“泥”。所以,人们在洗澡时身上搓下来的这些“泥”其实是皮屑、油脂、汗水、尘埃以及衣物纤维等物质。  要知道,身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人们的皮肤无
2012年6月某日,陕西省某县一名12岁女孩W被害,警方在犯罪嫌疑人张A家凉席背面发现了巴掌大一块红色可疑斑迹,提取后经DNA检验和同一认定比对,该斑迹为残留的人血和精液的混合物,其中人血DNA数据与受害女孩血样一致,精斑DNA和张A血样一致。张A也对作案事实供认不讳。但是,警方发现张A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张B,这兄弟俩的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是拿着重号的生物学身份证的单卵双胞胎。虽然还有多项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