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顶良:读懂孩子,才能教好孩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顶良简介】
  1962年8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原理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马来西亚儿童教育研究中心顾问。著有《学习风格论》《独生子女素质教育:学习能力培养》《初中心理教育指导》《高等教育心理学》,参与编写《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大词典》《走向成功——中学生学习策略》《心理学教程》等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
  谭顶良教授是一位心理学家,对幼儿心理有深入的研究,因而对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教有独特的见解。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教育从尊重开始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家庭教育格外重视,但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谭教授,您认为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应该具备什么?
  谭顶良(以下简称谭):首先要尊重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花心思了解孩子,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教好孩子;换言之,了解孩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尊重。虽然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生理上的父母,但是在心理上和教育上,很多家长是不合格的。即便我自己是学心理学的,仍不能自觉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尊重、了解孩子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记:能举个例子吗?
  谭:好的。那大概是我的儿子小学一年级放暑假的时候,有一天,因为一件小事我训了他一顿,训完我就离开了,把他一个人留在他自己的房间里。我当时挺生气的,让他一个人反省。过了半小时左右,我路过他的房间,看到他面朝窗外,背对门口站着,肩膀一耸一耸的,似在抽泣。我心一软,就过去安慰他。我说,刚才爸爸是不是把话说重了?儿子本来是轻轻地抽泣,听我这样一说,顿时哭出了声。他大声而委屈地对我说:“我也有尊严啊!”我大吃一惊,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我是学心理学的,给学生讲课头头是道,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居然没想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他已经是小学一年级的儿童了,我居然对他的心理需求置若罔闻!
  记:类似的事,想必每个家长都遇到过,不同的是,许多家长至今没有醒悟。
  谭:是的。前不久,长沙市开福区对100名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60%的家长认为自己是了解孩子的,可是84%的孩子认为父母根本不了解自己。多大的反差啊!所以,家长们不要再自以为是了,必须马上补上尊重孩子这一课。因为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耐心地了解孩子,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案,否则,家庭教育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记:那么,怎样了解孩子呢?您是心理学家,能否给家长们指一条捷径?
  谭:家长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幼儿的认知特征。在幼儿阶段,孩子最初的思维主要是直观的动作思维,很多东西你给他讲他听不懂的。比如说我们把一杯滚烫的开水倒进玻璃杯,告诉孩子这个东西烫,不能碰。孩子不理解什么叫“烫”,你让他亲自用手碰一下,他马上就懂了,这便是通过动作对“烫”的认知过程。家长想用语言告诉孩子“烫”的概念,是抽象思维过程,对幼儿没用。当孩子通过动作理解了“烫”,“烫”这个概念便有了形象,进而上升到抽象概念,孩子能记一辈子。
  如果家长对幼儿的这个认知特征不了解,教育很容易走进死胡同。有一对夫妻都是大学毕业生,辅导自己家的孩子做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数学题有一句话,“白兔比黑兔多3只”,孩子死活不理解,一直认为黑兔比白兔多。爸爸颠过来倒过去解释了无数遍,孩子就是不懂,只好换妈妈上场。妈妈让孩子把那句话读出来。儿子读道:“白兔比黑兔多3只。”妈妈问:“什么兔多,白兔还是黑兔?”儿子说:“黑兔。”夫妻俩实在不耐烦了,就训斥孩子,骂孩子脑子笨,死脑筋。孩子被训哭了,委屈地说:“明明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黑兔多3只嘛,你们怎么偏偏说白兔多呢?”原来,孩子还没有确立比较的概念,他忽略掉了“白兔比”三个字,剩下的可不就是“黑兔多3只”吗?家长和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对问题的看法自然有差异。正确的辅导方法是用动作思维启发孩子。比如找来围棋子当兔子,白的10颗,黑的7颗,让孩子摸一摸,数一数,他马上就懂了。
  幼儿特点早知道
  记:除了认知特征以外,幼儿还有哪些特征?
  谭:幼儿的情感特征也有其特殊性,家长应该了解。第一个特征是逆反心理。许多家长以为,孩子只有到了青春期才会逆反,其实不然,幼儿也会逆反,不听家长的话,家长让他往东他偏往西,犯了错硬是不认错,等等。幼儿逆反心理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惊慌,如果家长指望孩子不逆反,从小到大都听家长的话,那这个孩子长大后一定没出息。
  第二个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即幼儿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一个很强烈的心理表现,很多心理学实验证明过这一点。当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表现在行为上和情绪上,许多家长不理解。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以前住集体宿舍的时候,隔壁住着一个小朋友。冬天来了,她妈妈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新棉袄。有一天早晨上幼儿园之前给她穿上,她不配合,又哭又闹。妈妈搞不清孩子为什么要哭,但早上时间宝贵,来不及细问原因,也不跟孩子讲道理,把棉袄硬给她穿上,然后匆匆下楼去幼儿园。傍晚,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我在楼下遇到她,就问:“妈妈给你穿了一件很漂亮的新棉袄,你为什么还要哭还要闹呢?”她严肃地对我说:“那朵花在背后,我看不到,有什么意思?应该反过来穿,可是妈妈不答应。”原来,那件新棉袄的背后绣了一朵大红花,在我们看来那是正常的,设计师正是这样设计的,可是孩子穿上之后看不到,她想把棉袄反着穿,扣子扣在后边,这样她一低头就可以看到那朵大红花,就满足了。这是她的愿望,可是家长根本没考虑到幼儿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孩子不讲理。
  幼儿的第三个情感特征是嫉妒心特别强,凡是别人有他没有的东西,他就会千方百计让别人变得没有。有时候这种嫉妒心会达到一个违法、变态的程度。再者,现在的孩子缺乏快乐,尽管整个社会的经济在发展,家庭经济在发展,可是经济发展与快乐指数不成正比,孩子也是这样。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主要是学习压力。我把现在的孩子称为“千斤顶”。千斤顶是很小的东西,它要把一辆两吨重的汽车顶起来,压力非常大,而家长却浑然不觉,似乎大家都在承受的压力就不再是压力了。   记:幼儿有认知特征和情感特征,因而行为上也有相应的特征,我理解得正确吗?
  谭:没错。人的行为与其认知方式和情感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这方面家长也要有充分的认识。比如,幼儿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他有自己的需求,要发展自主性和主动性。可是许多家长不给孩子机会,一个很小的书包也不让孩子背,万事包办。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按理说,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享受宽松的环境,自由地、无拘无束地表达,可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成人对幼儿的约束到了荒唐的程度。有一次,我儿子参加春游活动,回来之后愁眉苦脸的。原来,幼儿园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回到家都要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讲给家长听,由家长记录下来,整理出来,打成电脑稿,配上旅游的风景照片交给老师。儿子说,要是这样,以后不参加类似的活动了。后来我听说,很多家长爱面子,孩子所讲的话显然是不合语法的,逻辑性不强,会重叠,可是家长整理得漂漂亮亮以后交给老师,老师看到哪个好就用红笔画出来,挂在走廊两边的橱窗里面,然后家长相互看、相互攀比。这哪里还是孩子的作业,分明是家长弄虚作假的作品。
  记:说到逆反,我发现一个现象:有些幼儿经常犯同样的错,家长骂孩子屡教不改,孩子好像很无辜。幼儿的这种行为您如何解读?
  谭:幼儿和成人不同,家长不能指望孩子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就彻底消除某个不良行为,应该允许孩子慢慢改变。比如,孩子的某个不良行为出现频率很高,经过家长耐心的教育、训练以后,出现频率降低了,家长很高兴。可是突然有一天,孩子又犯了老毛病,家长就特别生气,有前功尽弃的沮丧感。心理学认为,孩子不良行为的消除,通常要经历若干次反复,所以教育学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对孩子要反复抓、抓反复。这是孩子行为特点所决定的,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无药可救了。
  营造家庭好环境
  记:现在,年轻的家长都知道应该为孩子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却不知道这样的环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请您指点迷津。
  谭: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几句话讲不清楚。我说三点意见,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孩子出生48周时开始接受爬梯子训练,6周后能熟练攀爬;另一个孩子到53周时才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结果训练1周他就爬得相当熟练了。这说明第一个孩子前面5周的训练效果很差,甚至可有可无,因为他还没有具备学习爬梯子的条件。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
  第二,幼儿阶段,孩子的同伴交往很重要。现在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里缺少同伴,家长要更多地鼓励孩子和家庭外的同伴相处。在相处过程中,孩子之间会有摩擦,男孩子甚至会打架,家长不必过多介入。孩子间的摩擦是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交往的一种方式,就好比我们成人谈判,成人谈判比较理性,而孩子理性比较差。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跟其他孩子接触,从来没吵过架,他长大后会不会谈判?很难。在冲动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能得到激发,能点燃他的创造力,所以让他去吵就行了,只要不伤到身体,两个人打也没关系,他们打完5分钟就和好了。
  第三,父母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如果父母关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冷战,孩子会把自己的心思集中在关注父母关系上,而不是集中在自己的成长上。
  记:年轻的父母们如何处理好亲子关系?
  谭:首先,家长不要居高临下指责孩子,这样的姿态抑制孩子的成长。孩子个子矮,家长要蹲下来,让孩子平视家长,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平等,才敢跟家长畅所欲言。父母亲要做孩子的朋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亲要扮演哥哥的角色,母亲要扮演姐姐的角色,这样的话他才会敞开心扉,愿意把问题跟你说。
  其次,孩子3岁之前,妈妈要亲自带,让孩子与妈妈建立一种积极的依恋关系。对孩子来说,这种积极的依恋关系是亲密的、受保护的、安全的,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极有好处。如果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父母基本不带的话,这种亲子关系、依恋关系没建立起来,孩子到学校就没办法跟同学相处,长大以后没办法和配偶相处。
  再次,要给孩子爱,但是不能溺爱。有句话叫“惯子不孝,肥田瘪稻”,意思是,稻田里的肥料过于充足,稻子反而长不好。
  最后,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要反思,责任可能在家长身上。如果孩子不喜欢父母,不崇拜父母,那么父母讲的话他不会听。所以,家长要不断学习,不能停止成长,否则等孩子长到十四五岁,他有无数理由看不起家长,家庭教育就形同虚设了。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查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重难点突破讲解、开展后续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
可能是因为他(她)比你漂亮,可能是因为他(她)的能力比你强,可能是因为他(她)的朋友比你多,可能是他(她)的父母有权有势,可能是他(她)昨天穿了一件你想买却舍不得买的衣服,可能是他
数据日本成为全球移动应用商店收入最高的国家。来自应用分析公司App Annie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应用商店收入最高的国家。截至今年10月份,日本消费者在智能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前身为创建于1943年的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201 1年,整合具有75年办学历史的无锡市荡口高中的部分优质资源
1.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
学校是乡村的文化中心,是一个村庄的未来之所在。留住了乡村学校,就留住了农村教育的根,就留住了农村现代化的希望,就留住了乡村文化的灵魂。可近些年来,一些学校与村民们之
他们的一张口,一挥手往往决定了巨额资金的走向;他们每天与自己叫劲,盘算着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公司,也与外来的对手抗衡,绞尽脑汁的与竞争对手斗智斗勇。企业家,表面上他们享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他们的识字途径。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巧妙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良好的开端等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重视数学实验,重视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其主要的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