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讨论式教学如何由浅入深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of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科开展讨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历史讨论式教学存在闹中有闲、讨而无论、思维失导和表现失评的浅表化现象,影响了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对此,应“对症施治”,即以“同”建队、由“境”而生、论中师“导”和全程有“评”,让讨论式教学抵达深处。
  关键词:讨论式学习;团队;情境;引导;评价
  所謂讨论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固定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沟通或辩论,实现对主题的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三大特征:自主性,学生须通过自我调节,完成认知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成长;思辨性,学生须通过抽象的逻辑思考,基于论据得出观点并展开相互批判与自我反思;合作性,学生在讨论中须分工互助,求得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历史学科的讨论式教学由来已久,无论是稷下学宫中诸子间的相互辩驳、诘难,还是鹅湖寺中朱子与陆氏兄弟的激烈争论,都是讨论式教学的典型案例。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历史的功过是非皆需要深刻讨论和全面探究;从高中生的特点来说,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成熟,对事物有独立的思考,并且能够有条理地表达。因此,在历史学科中开展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针对主题进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历史讨论式教学存在浅表化现象
  历史讨论式教学虽然在课堂上普遍运用,但也存在一些浅表化现象。主要表现为:
  (一)闹中有闲
  讨论式教学中,往往会有几个“明星”学生频频发言。讨论场面看似非常热闹,但实质上只是少数学生的秀场,其他学生却成为看客或思维闲者。闹中有闲让这些学生失去了思考动力和参与主动性,不能自主构建知识,从而使讨论式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知识灌输,只不过灌输的角色由原来的教师变成了少数学生。
  (二)讨而无论
  讨论式教学一般由教师提出主题,要求空间距离相近的学生展开讨论,时间限定在5分钟左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事前没有一定准备,思维难以瞬时启动。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交流沟通、批判、反思和问题解决这一完整的讨论过程,于是,课堂往往出现讨而无论的走过场现象。
  (三)思维失导
  讨论式教学中,如果教师将自己放在主持者的位置,将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讨论在放任自流中进行,讨论结果就可能会偏离预设目标甚至偏离正确的价值观方向。例如,笔者曾在一次讨论式教学中,听到有学生作出“正是因为新经济政策是资产阶级的复辟,所以才导致斯大林统治时期出现大清洗,斯大林以大清洗的方式把苏联拉回社会主义道路”的偏离正确价值观的论述。
  (四)表现失评
  有些教师组织讨论式教学的初衷只是完成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往往缺乏预设。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契机,使得讨论式教学的目标无法圆满达成。
  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存在的思维表层、过程表演、成果表面的现象,将影响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对此,应“对症施治”,让讨论式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如何让历史讨论式教学抵达深处
  (一)基础:以“同”建队
  临时组建的讨论小组,由于组内成员缺乏情感和心理认同,难以展开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所以需要建立长时段的、稳定的学习团队。在组织上,团队成员要以共同愿景、价值和情感为基础。教师不能强行安排,应让有此基础的学生自发建队,以6—7人为宜。为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要阶段性的解散和重组。在架构上,团队内部的功能与任务要明确划分。团队内部可以设置领导者、发言者、论据搜集者等不同角色,根据不同角色进行具体任务分配。团队内成员角色安排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任务的变化而改变。
  (二)发轫:由“境”而生
  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与显现,任何知识要具有生命力,都必须作为一个“过程”存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或思维语境之中。就历史讨论式教学而言,史料是搭建情境的重要支架,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教师可以运用史料还原历史事件的时空情境,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为例,笔者运用如图1所示的史料来搭建历史时空现场。学生踏进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现场,自然发现十月革命的过程是顺利的、流血少的,为什么起义会如此顺利的问题就应运而生。学生再次审视现场,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反常问题就凸显出来。讨论小组通过搜集史料研究这一群体,就能有效展开讨论式学习。
  十月革命大事记
  1.11月2日,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成立。
  2.11月3—4日,苏维埃采取控制卫戍部队的行动。
  3.11月5日,控制彼得保罗要塞。
  4.11月6日晚,列宁抵达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
  5.11月7日早,起义者占领战略要地,包围冬宫。
  6.11月7日下午9点45分,阿芙乐尔号炮响。
  7.11月7日下午10点45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
  8.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逮捕临时政府成员。
  问题情境也可以由教师设置,但任务应该具有挑战性。仍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为例,笔者在历史现场设置如下问题:布尔什维克在已经实际控制军队的情况下,为何还要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十月革命的暴力方式是否早有预谋?并提供选自《俄国革命》的如下史料——
  1917年3月19日(公历,下同),列宁从苏黎世向彼得格勒发电报:“我们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持……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这是唯一的保证。”
  1917年4月16日,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在芬兰车站答词:“人民把武器对准剥削者——资产者的时刻到来了。”表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前讨论评价标准
  学习任务评价标准评价对象根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事件始末及起义过程特点,发现问题并展开研究;对比二月革命,在过程中找寻相同点,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1)问题指向偏离,观点与论据有明显逻辑缺陷;   (2)问题指向单一,观点与论据有逻辑缺陷;
  (3)问题指向单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问题多重指向,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团队:综合报告
  個人:报告中成员相应任务完成部分1917年4月17日,列宁宣布了其著名的《四月提纲》……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学生要完成问题,形成史论,必须对历史现场与史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这就激活了高阶思维。问题设置同时具有开放性,会出现十月革命的暴力方式是早有预谋或者暴力革命只因形势需要而采取等观点,高效的讨论式教学自然展开。
  (三)过程:论中师 “导”
  教师的跟进引导,是讨论式教学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引导要注意三个方面:不能强行灌输、要保持对立双方平衡、要注意价值观引导。
  在讨论过程中,如果直接打断学生的讨论转而灌输,学生的思维会被迫中断。教师应采取追问的方式,运用问题展开师生讨论,让学生对自己初步思考的结论进行反思,引导探究活动进入正确的轨道。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讨论式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版的分权与制衡体制。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追问,制衡的含义是什么?唐朝的政治体制中,皇权有没有得到有效制衡?
  如果在讨论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呈压倒性优势,学生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要关注对立双方观点的论证过程,寻找存在的逻辑漏洞,随时“拉偏架”,以求学习成果的最优化。
  对于不同的观点,教师也要注意价值观引导。价值观引导的基础在于史实论据。尊重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证据。例如,有学生认为民国时大师辈出,现代却鲜有大师,进而认为民国是一个黄金时代。其实这一论断是经不起史实论证的,学生如果对受教育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多重客观史料进行对比,自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生成:全程有“评”
  讨论式教学成果的生成,还要依靠持续性评价。所谓持续性评价,就是教师关注讨论全过程,随时监测与调控课前团队内讨论、课中团队间争锋、课后团队内反思三环节,并给出持续性的信息反馈。
  教师在讨论式教学进行前,要设计相应的持续性评价方案。设计方案尤其要注意评价标准的明确性与激励性。评价标准的明确性能够让学生随时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与团队内部评价,通过协作、沟通、思考,不断改进团队内讨论成果。评价标准的激励性则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契机,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仍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为例,笔者制订了课前团队讨论的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团队成员首先发表个人观点并相互交流讨论,然后由团队整体批判吸收和综合评价,形成统一观点,最后由发言者撰写讨论报告。
  以上建议有助于突破讨论式教学思维表层、过程表演、发展无果的局限,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精神和合作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潘洪建.“学习共同体”相关概念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3(8).
  [2] 郭晓明,蒋红斌.论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3] 孙立田,任世江.论历史思维能力分类体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6).
其他文献
时 间 中午rn地 点 客厅rn人 物 父 亲 40多岁,打工者rn母 亲 30多岁,家庭主妇rn儿 子 14岁,初中生rn女同学 15岁,初中生rn[幕启:母亲一个人在客厅擀面条,累了,停下.rn[父亲上,把背包扔在地上.rn父 亲 你这摆的是啥造型?rn母 亲 寂寞.rn父 亲 哎呀妈呀!你一个老娘们儿,自己一个人说寂寞,你是要飞呀?你……rn母 亲(举起擀面杖)咋地吧?rn[父亲摆出一个标准造型,做出害怕的样子.
期刊
2021年黑龙江省京剧院紧锣密鼓地创排了京剧《血沃冰花》,作为一部为建党百年献礼的剧目,它的出现恰逢其时.在东北抗联漫长的十四年道路上,有无数英雄留下了他们的无畏和勇敢,用生命抒写了一个个看似传奇却真实的故事,让历史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与他们相比,李敏的事迹可能太过平凡和微不足道.
期刊
小说、戏剧与电影叙事融合的美学形式是当代电影新的叙事形式,小说、戏剧与电影属于不同艺术形式,三者有本质的区别,而当代电影发展至今,由“元电影”衍生出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形式,即小说或戏剧本体与电影相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基于重写“元电影理论”的电影叙事美学.在当代(后现代)语境下,这种“元电影”理论的创新,除了拓展了电影的本体论视野之外,更是一种对传统电影小说、戏剧的突破与解构,更预示了当代电影叙事形态发展与演变的多样性.
中国戏曲文体由抒情语体、叙述语体、对话语体三种语体综合构成,在杂剧、传奇创作中,浓郁的诗意、强烈的抒情性成为戏曲文学的标志性特征.元杂剧,特别是《元刊杂剧三十种》所收作品中的宾白被大量删除,但唱词被完整保留下来.元杂剧的唱词承担着叙事、抒情、对话甚至评论等多重功能.声、诗结合,突破了单纯的抒情体制,做到了抒情和叙事、主观内在情感与客观外在行动的有机结合.文本中精妙生动的戏曲语言蕴含着“惊”心“动”魄、丰沛充盈的艺术能量,成就了元杂剧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元杂剧作家高超的创造才能,值得当代戏曲创作认真借鉴.
摘要:从学生主体和思维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设问诱思”的教学策略,以突破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该教学策略以古代先哲的教学主张为参照,以认知思维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使用该教学策略应遵循生本性、递进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原则。以《函数的概念》一课为例,阐述该教学策略的实施结构(过程要点):创设情境性问题,诱导学生产生疑惑;设计分析性问题,诱导学生生成念头;筛选巩
作为一名青年歌剧演员,我有幸成为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创排的歌剧《铁人三重奏》中第一代铁人王进喜的扮演者.虽然演出己经过去,但每每想起,我都会思绪飞扬,感慨万千.rn这部原创歌剧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千秋伟业,百年芳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的重点剧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首次将大庆油田三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和李新民同立于戏剧舞台,首次以歌剧形式塑造三代铁人崭新的艺术形象,讲述了他们饱
期刊
戏剧演员的表演手段多样,方法技巧各异.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强调情感的传递.演员可以从动作、台词、神态、服饰等多方面塑造人物、传递情感、刻画剧情和深化主题.如何将角色情感用动作和台词表现出来,使之完美地融合,呈现最佳的舞台效果,是每一个表演者应该细心研究的课题.
期刊
评剧俗称蹦蹦戏、落子戏、平腔梆子,是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流传于中国北方.因其生活气息浓厚,唱词浅显易懂,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广为人民喜爱.评剧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而目前盛行的是东路评剧.黑龙江评剧发展起于二十世纪初,八十年代中期流传开来,是全省戏曲院团数量最多、演员最多的一个剧种.《叛逆的皇妃》《宋庆龄和孩子们》《风流小狐仙》《身外有个世界》等几十个剧目,演出千余场,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九十年代黑龙江评剧艺术势头不减,现代评剧《半月沟》《大山里》及新编历史评剧《金兀术》等广受好
期刊
物理学科中的大概念,可以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也可以是在单元整体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思维的集中反映.以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单元为例,说明大概念统领的物理教学思路:分析单元知识,提取大概念,明确大概念发展路径;依循发展路径,设置驱动任务,开展探究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主题、话题中的隐性文化,并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用心品味文化,将隐性文化外化于行.文化意识观照的英语语篇教学,应以文化意识为线索,通过层层推进的活动设计,从礼仪知识的学习,到文化知识的交流,再到文化自信的培育,帮助学生将对文化的内在感悟转变为文化的呈现输出,让文化由隐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