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亿收藏者买不到保险 收藏品保险难鉴定

来源 :收藏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专家指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收藏品市场的开拓还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未来的道路是否顺畅还很难界定。
  一直以来,整个艺术品市场都充满神秘感,保险公司完全不知道所承保艺术珍品的真正价值。
  近日,经过中国保监会的批准,安盛集团旗下亚洲子公司安盛(中国)上海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宣布与中国人保财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拓展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这意味着,中国的个人收藏者们可以开始为自己的藏品买一份安心。然而,有专家指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收藏品市场的开拓还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未来的道路是否顺畅还很难界定。
  过亿收藏者买不到保险
  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地震、水灾和龙卷风之后,海啸又肆虐而过,再次席卷了保险行业。日本和新西兰的大地震、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诸如此类天灾人祸使得2011年成为保险行业最贵的一年蒙受超过300亿英镑的损失。艺术保险界突然意识到那些无法预见的风险在其市场的规模。收藏家们正在规模空前的购买天文价格的艺术品,并把它们储藏在鲜有的几个免税自由港仓库中。这让专业艺术品保险公司明白他们所面对的那些未知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带来数十亿英镑的损失。
  事实上,问题在于有许多收藏家主要是出于投资目的而购买艺术品,存放在自由港无需申报所储艺术品信息,同时还可避免税收和关税。BlackwallGreen的经纪负责人、艺术品保险专家亚当·普瑞迪克斯(AdamPrideaux)说,“一直以来,整个业界都充满神秘感,保险公司完全不知道所承保艺术珍品的真正价值。”在过去,全世界范围内的收藏家都可以在自家房子或艺术仓库存储艺术品而无需提供任何详细信息。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共有超过亿人的收藏者大军,而每年的收藏品交易总额也达到2000亿以上。“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保险专家介绍,尽管中国收藏品市场如此庞大,但保险公司却迟迟都不愿接手这一领域,迄今为止,收藏品市场尚未有相关保险产品上市。
  早在2010年12月底,保监会与文化部就曾经联合发布通知,要大力开发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其后保监会明确提出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演艺活动财产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在内的11个试点险种,并确定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三家作为试点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加入这个行列。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业保险推进的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市场反映。”
  收藏品保险难鉴定
  目前,藏家们采取的防护措施—般为在家里安装防盗系统,但由于价格不菲,大部分人都选择保险柜。据了解,还有部分收藏珠宝、钱币、票证等小型藏品的藏家,在银行里租保险箱存放藏品。但这种将藏品放在银行保险箱里却又不方便交流、把玩,这样的藏家也只是极少一部分。
  专家指出,造成藏品保险空白的原因很复杂,国内保险公司在文物保险领域发展不成熟是其中之一。由于保险公司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估计文物价值。但艺术品保险发展困难也不能全怪保险公司,主要原因还有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围绕保险的配套还非常不健全,像评估鉴定、价格评估、艺术品修复等几乎一片空白。到目前,中国内地还没有一家服务于商业的第三方艺术品鉴定机构出现,没有一个可靠的机构能为文物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我们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它是中国艺术品鉴定的最高机构,但它不为商业服务。专家出具的证书只表明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包括商业价值。我们的鉴定证书,只能出具真品鉴定证书,不能出具赝品鉴定证书。此外,我自己的藏品有各种来源,没有发票就无法证明藏品的价值,不知道该投保多少保额。”一位资深藏家这样说。
  对保险公司而言,虽然一部分私人藏家对投保有兴趣,但他们却不得不防范承保的道德风险。万一以赝品投保,损坏之后要求以真品的价格赔偿怎么办?目前国内优秀的修复师大都供职于各大博物馆,不对公众服务,这对目前艺术品保险业的开展也是一个问题。“道德风险和鉴定风险都是我们不愿意承接的原因,就算是专家给出展品的市场价值,一旦出问题,这个损失怎么算?”业内人士表示,文物艺术品损坏后的价值最难估计,比如,张大千的画滴了一滴墨水上去,这损失到底怎么算?修复后价值多少?谁说了算?按照什么标准理赔?都很容易产生纠纷。
  藏品保险认证,依然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天津卫开埠以来,漕运大兴。南北地产,吞吐集散。票号银庄云集,承兑币种繁多,白银、宝钞、制钱、银票同时流通,官办、私营相互通兑,成为我国北方的金融中心,为后来“造币产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天津形成了深厚的货币文化积淀,在天津近现代史、金融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天津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座造币厂  严格说来,天津清末民初曾出现过三座“造币厂”,即“宝津局”铸币厂、北洋银元局铸币厂和户部造币总
期刊
康熙瓷器在造型上带有划时代的创新,千变万化,曲线和谐流畅,日常生活用瓷、观赏陈设用瓷等都极为齐备,达到了“制作日巧,无物不备”的境界。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恢复御窑厂后,景德镇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制瓷工业和技术都康熙瓷器在造型上带有划时代的创新,千变万化,曲线和谐流畅,日常生活用瓷、观赏陈设用瓷等都极为齐备。达到了“制作日巧,无物不备”的境界。  康熙皇帝8岁即位,16
期刊
人类数千年收藏史,始终是以达官显贵、名流富贾、文人墨客为主流,逢天朝盛世民间收藏才会兴盛繁荣。今日之中国,可谓全民收藏之现状。藏家、商家、专家空前活跃,收藏鉴宝内容占据了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的重要版面。人气攀升,交易金额不断创出新高,中国已经成为继英国、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艺术品市场。那么,是什么原因推动了收藏经济的发展?  笔者认为,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以下“三只看不见的手”。  首先
期刊
粿印文化扎根于闽南沃土,充满民俗色彩,饱含地方特色,彰显制瓷工艺,情趣向上,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民间艺人长期社会实践所形成的艺术瑰宝。  粿印(制糕饼模具)的生产和制作是德化窑的一大特色品种,闽南语称之“龟印”或“米粿印”。粿印在闽南民间有着广泛的用途,举凡祭奠神明、供奉先贤、婚赏嫁娶、红白喜事和乡俗节庆之类的活动,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支灶蒸裸,自制糕饼。粿印实用性强,做工讲究,纹饰精美,一直以来
期刊
看运江作画,某一局部处,有时不免要为他捏一把汗,他似乎要把自己逼向墙角,不料往往于紧要之处,峰回路转,一树一人,或者一片自由的云朵,机趣顿生,生气洋溢。  我得坦率地承认,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我是个享乐主义者。我总爱尝试着进入画面,成为其中的农夫、渔民、猎人,或者一个私塾先生,当然最好是一个准备着赶考的乡间秀才'对未来憧憬着若干可能。这种庸俗的经验,在方家眼里,有些不堪,但我获得的愉悦,往往超乎别
期刊
干旱是一种复杂且不为人所知的潜在自然灾害。一直以来,中国频繁遭受干旱事件,对可持续作物的生产带来潜在危害。为了监测干旱,需要大量的历史气象、土壤和农业数据等。研究农业干旱监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抗旱和农业种植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为了研究干旱,需要一种自动化且高效的方法在庞大的数据集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采用多个基于遥感产品的数据集和实测气象站点数据,包括中国气象局1961-2017年552个气象站的日降水量和温度数据集,卫星网格化月降水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
漆黑的天宇下,一轮明月,几位老者。  “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寒花岁已周.晚节不嫌知己少,香心如为故人留。”  繁华谢幕,荣辱云烟,时间吞噬了一切,唯有知己之心,依然彼此明净,一如月辉。  思我耄耋之年,是否也有几位旧友,共我登高赏月?
期刊
作为成就功业或大事业的成功,是作为领导者或者集体价值来体现的。比如《书·禹贡》载:“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意指舜帝赐大禹一块圆形圭尺,以表彰其治水之功。大禹可谓是成功的,真正的名垂千秋,流芳百世。  在历史上,文物收藏,自商周以来就有记载,无论国家性质或者私人性质的收藏都有很多成功的典范。其中,北宋和南宋就专门设立内府机构,专门从事收藏和研究。北宋晚期的私人收藏领域功成名就的代表就有赵明诚和李清照
期刊
捡漏,是古玩收藏领域的一句流行语,意指收藏者用很低的代价买到了价值很高的藏品。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另一句流行语——“吃药”,指的是花了真价钱,买到手的却是假东西。  正如可以说“吃药”是收藏市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一样,捡漏其实也可以看成是收藏市场中的一种常态。吃药和捡漏其实正是真实的反映了收藏市场的两个不同层面:有人吃药,也有人捡漏;不过“药”有轻重,“漏”有大小而已。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可以说吃
期刊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年用水总量的61.4%用于农业灌溉,并且,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考虑,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渠道输水灌溉都将是我国农业灌溉的主要形式。渠道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理的渠道类型不仅能够提高输水效率,减小渠道冻胀破坏,还可以节约土地,降低成本。抛物线形渠道断面接近天然明渠断面,并且由于良好的水力性能和抗冻胀性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始推广应用。此外,渠道采用现场浇筑施工方式,存在施工速度慢、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而预制装配式渠道在工厂中利用机械预制混凝土构件,现场机械化快速装配式安装,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