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九原岗墓道壁画中的“仙人骑鱼”图像

来源 :美与时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忻州九原岗壁画墓的发掘为我们研究北朝时期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现存的壁画大都位于墓道东西两壁和北壁上,本文重点分析墓道西壁第一层壁画中的“仙人骑鱼”图像.笔者共搜集到16幅“骑鱼”类图像,这些图像大都出现在墓葬和祠堂中,多以画像砖或壁画的形式出现,反映了墓主渴望升仙的愿望.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试图揭示九原岗壁画墓中的“仙人骑鱼”图像的深层含义.
其他文献
探索敦煌岩彩中传统语言向现代表现的转换方法,积极寻找多元化的形态构建,继承矿物颜料绘画的传统,借鉴古代艺术的神韵和技巧,融入西北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回归中国文化传统,表现当代多样题材.
朱光潜先生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对于移情作用有着严谨且独到的论述.将其移情理论与设计相联系,发掘出移情在设计中得以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包括人情的泛化、情感的需求、物我的互文.以这三点为纽带,分析移情作用及其原理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且运用.对移情作用的分析和迁移有助于深入了解设计艺术原理,更敏锐地洞悉设计的基础方法,形成囊括多方面知识的设计研究体系.
以3D打印技术在家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采用分析法,对3D打印技术在家具领域的适用性展开探讨,梳理和总结当前3D打印技术在家具设计和生产制造流程中有效、可行的技术路径,探讨未来3D打印技术在家具领域的应用趋势,以期为新技术背景下家具产品的设计创新提供更多的思路.
期刊
非遗农民画的传承保护,关键在于做好“活化”工作.在保留本色原味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文化语境和时代土壤,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借助市场机制激活创新能力,固本培元,释放能量,使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明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集大成者,其中苏作家具更是以细润委婉的地域特色闻名于世.现代苏作家具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完全脱离明代苏作家具的内涵,应通过新观念、新方式、新功能来诠释明代苏作家具,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等出发,在造型与功能、材料与工艺、比例与尺度的创新中进行设计思考,方能创造出既有明代苏作家具精神面貌,又与现代家居环境需求协调的现代苏作家具.
期刊
期刊
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丰富、数量众多,对它的传承已成为提升咸宁文化软实力、打造魅力咸宁旅游名片的重要手段.而利用剪纸对鄂南非遗进行“活态”传承,则是鄂南非遗传承的最佳路径之一.回看几年的历程,其主线清晰呈现:坐下来——学习鄂南非遗的文化底蕴;走出去——面对面向非遗大师学习;扎进去——苦练剪纸技艺;跳出来——大胆进行剪纸创新;展出来——让剪纸作品成为老百姓和鄂南非遗之间的可视化“桥梁”.
阳泉盘合剪纸作为山西传统剪纸的重要代表,内涵丰富、造型优美,既有粗犷豪放的风格,同时也具有细腻淑雅的气质.生肖作为阳泉盘合剪纸中重要的题材,一直都传达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二者的结合不但丰富了盘合剪纸的吉祥寓意,同时也使生肖文化得以发展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