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的直接关联及关联强度。方法2015年1月起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孕妇队列,创建孕妇健康档案,收集孕期及分娩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体重、孕期健康状况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分娩情况等,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之间的关系。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6.6%(149/2 243)。
【机 构】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上海市计划生育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的直接关联及关联强度。
方法2015年1月起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孕妇队列,创建孕妇健康档案,收集孕期及分娩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体重、孕期健康状况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分娩情况等,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之间的关系。
结果巨大儿发生率为6.6%(149/2 243)。不同孕前BMI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前BMI适宜的孕妇比,孕前BMI超重以及肥胖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均增加(OR=3.12,95%CI:1.35~7.22,P=0.008;OR=2.99,95%CI:1.17~7.63,P=0.022)。不同孕期增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孕期并发症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孕期增重不足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降低(OR=0.52,95%CI:0.30~0.90,P=0.019)。而孕期过度增重在调整了各种孕期指标后,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巨大儿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96~2.09,P=0.084)。
结论孕前超重或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风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相同脑白质病变分级中,不同年龄组的认知障碍临床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8月至2017年3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患者共110例,平均年龄(63.1± 9.7)岁。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71.6±5.2)岁为老年组;年龄在50~64岁,平均(54.8±3.4)岁为中年组。同时采用Fazekas视觉评分量表对110例患者的白质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运用采用蒙特利
目的探讨运用项目反应理论(IRT)将不同的常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进行统一的可能性。方法共入组203例老年研究对象,认知能力正常者101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102例,平均年龄(80.9±9.5)岁。采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资料,使用Stata 14.0进行IRT分析。分析时,总体选择Hybrid模型分析,对定性资料项目选择2PL模型,等级资料项
2017-2018年冬春季我国流感疫情高发,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极大关注。2018年正值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100周年,本期"流感大流行100周年"栏目的系列文章,系统地展示了全球和我国历次流感大流行的影响、特点和应对情况,回顾了我国在监测、预防控制策略、疫苗接种、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和经验,也提出了季节性流感防治、人感染禽流感防控和大流行应对工作的不足和挑战,对进一步提高公众和专业机构对流感
异性性传播已成为我国HIV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暗娼作为商业异性性传播的主体,不坚持使用安全套是其感染和传播HIV的主要高危行为。本文对暗娼人口学特征、安全套使用的协商、性伴类型、性交方式、暴力、HIV检测等影响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暗娼人群的HIV预防干预、确定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提供参考。
目的对湖南省首次发现的2例本地HIV-2感染病例进行诊断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2017年3-1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对2例免疫印迹法检测为"HIV抗体不确定"并有HIV-2特异性条带的疑似感染病例,采集血样开展HIV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和基因测序,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2例病例的HIV-1和HIV-2(HIV 1+2)抗体确证试剂盒结果均为"HIV-2抗体阳性"。对HIV-2 gag区扩增测序
一直以来我国流感防控主要采取加强流感监测、大力倡导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以及对个人防护措施的普及宣传等综合策略。针对在流感防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包括调整病例报告、优化监测系统、强化医务人员推荐疫苗接种、提升疫苗接种可及性、流感临床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发和使用、以及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等。
流感是一种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流感疫苗在我国是二类疫苗,年平均接种率仅2%~3%。接种率低的原因包括公众对流感和流感疫苗认知不足、医务人员极少推荐、接种服务可及性和费用等。为促进我国流感疫苗的预防接种,降低流感对公众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应考虑采取综合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包括采用不同筹资方式和机制,提高重点人群的接种意愿和接种率、改
目的制定北京市流感流行水平分级标准体系,探索科学、实用的流感流行水平报告新模式。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流感流行水平评价系统,选择流感样病例数、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和流感聚集性疫情起数3个指标并确定指标衡量标准,对各指标进行相对化处理,计算每周流感综合指数并划分评价等级。结果将北京市2013-2017年度共209周按流感流行水平分为5个等级,等级1为110周(52.63%),等级2为47周(22.
抗流感病毒治疗作为救治流感感染的关键手段,但目前临床可及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仅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euraminidase inhibitors,NAIs)。由于NAIs疗效的限制和耐药情况的出现,亟需研发疗效更优和耐药率更低的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诸多不同抗流感病毒机制的药物已处于上市前临床试验阶段。
目的评价福建省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方法根据我国乙肝免疫策略与队列研究设计要求,将福建省人群分为1992年之前出生的自然暴露队列和1992年之后出生的免疫接种队列(含自愿接种队列、规范接种队列),通过网络直报疫情个案数据库清洗,观察2004-2017年急性乙肝发病及其死亡结局,分析、评价不同队列人群乙肝发病率与免疫接种效果。结果在观察期间,福建省全人群乙肝发病率为44.594/10万,